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师作品欣赏:胡一川

大师作品欣赏:胡一川

大师作品欣赏:胡一川
 
 
 
 
 
 
 
 
 
 
 
胡一川(1910-2000)原名胡以撰,1910年生,福建永定人。

著名版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1925年从印尼回国入厦门集美学校,从张书旗学画,1929年入杭州国立艺专,师从潘天寿学国画,从法国教授克罗多学素描、油画、从吴大羽学水彩。

参加改组后的杭州“一八艺社”。

1930年夏,响应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始木刻创作。

参加左翼“美联”,同年加入共青团后转
为共产党。

1937年赴延安,任延安鲁艺教员,组织“鲁艺木刻工作团”任团长,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新中国成立,开始油画创作。

与徐悲鸿组建中央美术学院,任党组书记、教授。

创建广州美术学院,任院长。

曾为“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评委。

1984年文化部等在北京举行“胡一川从事革命美术
五十五周年纪念会”。

在全国十多个城市举行个展。

获“版画贡献金奖”,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出版《胡一川油画风景选》、《胡一川画集》、《美术学报--胡一川艺术研究专刊》。

胡一川的艺术,平直无华,质朴挚诚,画如其人,胸怀坦荡。

无论版画或油画,又无论人物或风景,其风格是单纯、浑厚、粗犷、很有魄力。

他在五十年代创作了《开镣》,在六十年代创作了《前夜》,在七十年代创作了《挖地道》,这些革命历史画,都以质朴的语言刻画了坚定的革命者的形象。

《开镣》之所以动情,是画家对题材内容含情深,所以性情真。

这种艺术的品质偏重感情的体验与刻划,它有质朴的特点。

我虽然常常赞赏绘画的形式美和工艺、技术美感,但是在“质”和“文”之间,我觉得质朴的品质更可贵,质朴意味着挚诚,而在艺术上带有本质的意义。

以《开镣》中的人物刻划为例,只有画家深入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画家“深入角色”(这正是胡一川切身经历过的牢狱生活)以后,
才能在规定的情境中涌现出“开镣”获得解放
的思想情绪,从而进一步获得刻划人物所需要的技巧。

固然说,文质彬彬者上乘,但“文”和“质
”并不是平行的,“质”处于领先的地位。

胡一川的油画风景,达到了文质相称,它的特色是构思精练,主题鲜明,构图简洁,笔意酣畅,油画的色彩语言相当丰富。

这些特点,在五十年代初已有所体现,现在则更加鲜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