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游戏教案提纲

幼儿园游戏教案提纲

幼儿园游戏教案提纲【篇一:【我的】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学分:3学时:51 讲课学时:34 ;实验(实践)学时:17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二、课程目标与任务(1)知识方面:掌握游戏的基本理论;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创设;理解与掌握幼儿游戏的观察和评价;理解与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指导;了解学前家庭教养中的亲子游戏。

(2)能力方面: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具有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分析游戏的地位的能力;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具备组织和指导游戏的实践能力;具备观察和评价游戏的能力。

(3)思想方面:激发对幼儿游戏的热情,真正意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获得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和分析幼儿园游戏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感情。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游戏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涵义计划学时:3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幼儿游戏研究的重要性;(2)了解国外关于学前游戏研究兴起与发展;(3)了解我国关于学前游戏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幼儿游戏研究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沿革。

基本内容:(1)幼儿游戏研究的重要性(2)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沿革思考题:假如你是幼儿园教师,你认为哪些工作与游戏发生关系?【第二章】对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计划学时:4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四种经典的游戏理论;(2)理解并掌握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重点掌握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3)理解并掌握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重点掌握皮亚杰的游戏理论;(4)理解并掌握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重点掌握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四种经典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流派在游戏理论上的不同观点。

基本内容:(1)四种经典的游戏理论;(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3)皮亚杰的游戏理论;(4)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思考题:1.请运用皮亚杰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分析“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现象。

2.任选一种游戏理论,举例说明其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影响。

【第三章】游戏发生学的基本问题计划学时:4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2)理解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3)了解儿童游戏的分类;(4)了解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和结构要素;(2)教学难点:游戏的发展价值和影响因素。

基本内容:(1)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含义、特征、结构要素)(2)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3)儿童游戏的分类(4)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思考题:1.选择一个游戏,试分析其适合的年龄段和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

2.列举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并分析两种游戏的特点,说明其各自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第四章】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计划学时:5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游戏在当代幼儿教育中的地位;(2)掌握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教学难点:能够分析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特点。

基本内容:(1)游戏与幼儿教育(2)游戏与我国幼儿教育思考题: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纲要》中关于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手段的?2.如何才能保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第五章】不同年龄儿童游戏的特点与指导计划学时:6学时基本要求:(1)了解游戏与学前教育目的之间的内在联系;(2)正确认识游戏与儿童学习之间的关系;(3)理解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学原理;(4)明确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幼儿园教学、课程与游戏之间的关系;(2)教学难点: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

基本内容:(1)游戏和学前教育目的的关系(2)游戏与幼儿的学习的关系(3)幼儿园教学、课程与游戏的关系思考题:1.举例说明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2.请改编或创编一例教学游戏。

【第六章】游戏的基本教育学问题与研究计划学时:6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涵义;(2)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构建的“接受学习——发现学习连续体”;(3)了解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模式实施的内外部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涵义;(2)教学难点:以游戏成分划分的四种幼儿园教学活动类型。

基本内容:(1)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涵义(2)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模式(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模式实施的条件思考题:设计一例融合式教学活动,并详细分析说明设计思路。

【第七章】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理和教学模式计划学时:6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游戏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2)理解玩具和游戏材料等对儿童游戏的影响;(3)掌握幼儿园玩具和游戏材料的选择原则与依据;(4)掌握幼儿园室内和室外游戏场地的创设;(5)了解幼儿园室内与室外游戏环境创设的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场地等对儿童游戏的影响;(2)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合适的游戏场地,选择合适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基本内容:(1)游戏环境创设概述;(2)玩具和游戏材料的选择;(3)户外游戏场地创设;(4)室内区域环境创设。

【篇二: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学前儿童游戏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主要内容为幼儿游戏概论,以及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教学游戏等幼儿游戏的实践与指导。

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1.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3.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角色、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对象及基本情况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幼师高二年级学生。

高二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进入幼儿园实习的问题,所以对于目前在校学习来说,较喜欢实践课,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以趣味性的形式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

三、课时安排四、教学方法理论部分教学以讲授为主,配以适量作业;游戏部分以讲授、观摩和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环节,突出能力训练。

本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教学强调对学生基本技能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各类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为重点,在讲清各类游戏特点以及游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尽量联系实际多讲一些案例。

充分运用各种媒体拓展学生对幼儿游戏的认知水平,重视实践环节,突出能力训练。

在教学模式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同时注意教学目标中知识、技能、态度的三位一体。

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应用讲授法、观摩法、练习法、操作法、总结归纳法等。

五、成绩考核方法本学科的考核采取平时考核(40分)和期末闭卷考试(60分)相结合的方式,关于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平时学习态度(无迟到、早退、上课听讲认真,10分)、平时作业(10分)、游戏设计组织(个人、小组、集体等形式20分)。

六、主要参考书目《儿童游戏通论》: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刘焱《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黄进《学前儿童游戏》:杨枫《游戏与儿童发展》:约翰逊等著,华爱华等译【篇三: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大纲)】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关于幼儿游戏及开展与指导的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分类、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教育价值;教育实施部分阐释幼儿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任务、原则以及做好对幼儿游戏的教育指导及评价等诸多实践性的思路、策略和方法。

全书所阐述的幼儿游戏的基本原理具有抽象理论思维的特点,同时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在了解国内外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教育价值,理解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游戏、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在教育中实施游戏的基本环节和任务,努力提高自身对幼儿游戏进行科学教育指导的实践能力,增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贯彻与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和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四)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游戏的分类部分,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见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见习,并要求写出见习报告。

要求学生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努力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注意联系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等。

(五)考核要求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2.考题设计考题的重点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种类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多种形式,其中客观题占50%左右,主观题占50%左右。

二、本文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立体地把握游戏的构成及游戏特征的层次组合,掌握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般指标。

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游戏的特征第二节游戏的分类第三节游戏与幼儿发展第四节游戏的理论流派考核要求:一、幼儿游戏的特征 1.识记:(1)纽曼的“三内说”;(2)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3)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4)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5)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2.领会:(1)我国学者对幼儿游戏基本特征的一般认识;(2)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别于联系中归纳出的游戏特征;(3)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不同。

二、游戏的分类 1.识记:(1)从各种角度出发把幼儿游戏划分的类型;(2)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联合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创造性游戏、本体性游戏、工具性游戏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