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任务工单(数字测图技术1.2)学生用
任务工单(数字测图技术1.2)学生用
图根导线的边长,宜采用光电测距仪单向施测,也可用普通钢尺往返丈量,其较差的相对误 差不应大于 1/3000。 图根导线布设成支导线时,平均边长不应超过测图最大视距长度,边数不应多于 4 条。边长 应往返丈量,角度应分别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 40″。 2. 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图根高程一般采用图根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图根水准测量应起讫于不低于五 等的水准点上,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 1/10。 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4 的规定。
知识 目标
1.资讯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应不大于所测比例尺图上 0.1mm。图根点的密度(含平面控制点)应按 测图比例尺和地区难易程度等级确定,一般不低于表 2.1 的要求。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 测图比例尺 图根控制的密度 (点数/km
2
表 2.1 1:1000 16 1:2000 4
1:500 ) 64
本次任务的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5
注:L 为水准路线长度,以 km 计;n 为测站数。
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路线应起闭于高级控制点,其边数不应超过 12 条。垂直角应采用不 低于 DJ6 型经纬仪,中丝法两测回测定,指标差较差和垂直角较差均不应大于 25″,测距边可单向 观测、仪器高、觇标高观测值应取至 1mm,三角高程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 40 Dmm (D 为光 电测距边长度,以 km 计) 。 图根三角高程测量,应起讫于不低于图根水准精度的高程点上。图根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 求应符合表 2.5 的规定。
图根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2.5
2
《数字测图技术》
边长(km) 仪 器 测回数 对向观测高差 较差(mm) ≤400S 附合或环形 闭合差(m)
0.1H d n
≤0.5 注:①S 为边长(km) ;
JD6
1
②Hd 为基本等高距(m) ,n 为边数; ③边长大于 400m 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
4.实施
二、操作步骤 1. 选点与埋石造标
3
《数字测图技术》
2.图根点外业观测பைடு நூலகம்
3. 图根点内业成果计算与整理
序号
检查内容 能否按时完成实训任
标准分
评价成绩
1 5.检查 2 3 4 5
务,提交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内容是否完 整、准确。 控制网布设是否完善 平面控制网测量成果 高程控制网测量成果 考核情况
《数字测图技术》 《数字测图技术》任务工单
班级: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项目 工作 任务 工作 任务 描述 使用 仪器 工作 地点
项目 1 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
学 时
任务 1.2 数字测图图根控制测量
1
《数字测图技术》
图根三角测量的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各项要求应符合表 2.2 的规定。
图根三角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半测回 归零差 (″) 24 1 测回数 测 角 表 2.2 三角形最 大闭合差 (″) ±60 方位角 闭合差 (″)
40 n
仪器 类型 DJ6
中误差 (″) ±20
注:n 为测站数。
学 时
8
在进行数字化测图之前必须在原有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的精度和 密度均应达到相应规范的要求。
校园相关测区。
技能 目标
1. 掌握图根控制点位置的选取和外业观测; 2. 掌握图根控制测量中基本导线及水准观测的方法; 3. 利用平差软件或手工计算得出图根控制点定位成果。 1. 掌握图根控制测量的内容; 2. 了解图根控制测量的方法、精度与密度的要求。 一、图根控制测量 数字化测图的图根控制测量是在测区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加密得到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 统应与基本控制网中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相一致。图根控制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 控制点,可在基本控制网点上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三角高程、水准测量。条件受限制时, 可布设成支导线或采用 GPS 等测量方法得到。 1.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1km 高差 中误差 (mm) ±20 附合路 线长度 (km) ≤5 视线 长度 (m) ≤100 与已知点联测 往返各一次 观 测 次 数 附合或闭合 路线 往一次 表 2.4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 线闭合差(mm) 平原微丘区
40 L
仪器 类型
山岭重丘区
12 n
DS3
20
20 20 20 20
4
《数字测图技术》
1.请根据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2.指导教师评语:
6.评估
3.学生成绩: 成果评定: 根据成果进行成绩评定,占 60%, 学生自评: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自评;占 10% 小组互评:小组内查阅资料、讨论、实习积极性、对小组贡献的等情况;占 20%, 教师评价: 根据考勤、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实施项目教学的态度等进行评价;占 10%
二、图根控制测量成果解算 图根控制点平差计算是相当烦琐的,尤其是当点数较多时。目前均是运用测量数据处理程 序进行的。要按程序规定的数据格式整理观测成果,然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平差计算。在没有测量 数据处理程序时一般采用近似平差计算的方法,成果取位至 1cm。 1. 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任务要求,确定所需要的设备、资料,并对小组成员进行 合理分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2.计划 2. 各小组在本测区在测区内实地踏勘、规划图根导线观测路线,选点造标; 3. 各小组根据技术规范完成全站仪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4. 各小组根据技术规范完成水准仪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5. 各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图根控制测量成果的计算和整理;并完成任务工单。 1. 工作准备。 2. 在本测区实地选点造标。 3.决策 3. 根据所选图根点制定观测路线,用全站仪进行图根导线平面测量。 4. 根据所选图根点制定水准观测路线,用水准仪进行图根导线高程测量。 5. 整理观测原始记录,计算图根点坐标成果。 一、工作准备
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3 的规定。 表 2.3
附合导线 长度(m) ≤1.5M 经纬仪的 测回数 1 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测角中 误差(″) ±30 方位角闭合 差(″)
60 n
导线相对 闭合差 ≤1/2000
注:①M 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n 为测站数; ②隐蔽或施测困难地区导线相对闭合差可放宽,但不应大于 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