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修订版)精选

八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修订版)精选

(2017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6分)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日:“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 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 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3分)(浙江绍兴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8分)云梦田刘基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①,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日:“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

”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

景子日:“无之。

”安陵君愕日:“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日:“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二处)(2分)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楚王好.安陵君:(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4)景睢失色.而退: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2分)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16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夏日赏荷李盛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余以为妙绝..:(3)濯.清涟而不妖:(4)陶后鲜.有闻:2.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4.读文赏莲、赏荷。

(5分)(1)赏莲:莲在文中象征了。

具有的高尚品格。

(2)赏荷,可观其形美,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3)赏莲(荷),可品其神。

《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夏日赏荷》赞荷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刚正不阿济南同知①吴公,刚正不阿。

时有陋规:凡贪墨②者亏空犯赃罪,上官辄庇之,以赃分摊属僚,无敢梗者。

以命公,不受,强之不得,怒加叱骂。

公亦恶声还报之日: “某官虽微,亦受君命。

可以参处③,不可以骂詈也!要死便死,不能损朝廷之禄,代人偿枉法赃耳!”上官乃改颜温慰之。

人皆言斯世不可以行直道,人自无直道耳,何反咎斯世之不可行哉!(摘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同知:官名,知府的副职。

②贪墨: 贪图财利。

③参处:弹劾处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上官辄.庇之:(2)怒加叱.骂: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能捐朝廷之禄,代人偿枉法赃耳!(2)人皆言斯世不可以行直道,人自无直道耳,何反咎斯世之不可行哉!3.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请写出上官态度变化的词语,说说这些变化表明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闲情记趣余扫墓山中,检有峦纹可观之石,归与芸①商曰:“用油灰叠宣州石②于白石盆,取色匀③也。

本山黄石虽古朴,亦用油灰,则黄白相间,凿痕④毕露,将奈何?”芸曰:“择石之顽劣者,捣末于灰痕处,乘湿糝⑤之,干或色同也。

”乃如其言,用宜兴窑长方盆叠起一峰,偏于左而凸于右,背作横方纹,如云林石法,巉岩凹凸,若临江石矶状。

虚一角,用河泥种千瓣白萍。

石上植茑萝,俗呼云松。

经营数日乃成。

至深秋,茑萝蔓延满山,如藤萝之悬石壁,花开正红色,白萍亦透水大放,红白相间。

神游其中,如登蓬岛。

置之檐下,与芸品题: 此处宜设水阁,此处宜立茅亭,此处宜凿六字日“落花流水之间”,此可以居,此可以钓,此可以眺。

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

一夕,猫奴⑥争食,自檐而堕,连盆与架顷刻碎之。

余叹曰: “即此小经营,尚干造物⑦忌耶!”两人不禁泪落。

(摘自《浮生六记》) [注释]①芸:作者沈复之妻陈芸。

②宣州石:宣州的一种石灰石。

③取色匀:可取之处在于颜色均匀。

④凿痕:堆凿的痕迹。

⑤糁:掺和。

⑥猫奴:争抢食物的猫。

⑦造物:上天,造物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扫墓山中:(2)凿痕毕.露:(3)胸中丘壑:..(4)于.灰痕处,乘湿糁之:2. 比较下列加点词的不同含义或用法。

(1)之检有峦纹可观之.石()置之.檐下()((2)乃乃.如其言()经营数日乃.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神游其中,如登蓬岛。

(2)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

4.文段中有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游黄溪记黄溪①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丹碧之华②叶骈植,与山升降。

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

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③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蓄膏淳④。

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颌断腭⑤。

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

山舒水缓,有土田。

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摘自《柳河东集》) [注释1①黄溪:又名黄江,位于湖南永州市东。

②华:同“花”。

③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④膏淬: (水)像膏汁一样汇聚无波。

淬,水不流动。

⑤颏颔断屙:颏,kē,下巴尖,断,yín,通“想”,牙根;腭,è,牙床。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祠之上,两山墙立..(2)有鱼数百尾方米会.石下(3)自是.又南数里(4)山舒.水缓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菁膏停。

(2)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3.选文采用的写作顺序,依次写了黄溪、、的优美景致,着笔不忘历程的记录,看似平常,却使读者有亲历其境的感受。

4.作者写景善用比喻,试从文中选择一处,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5.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试简要说明。

(2016.四川成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2分)养竹记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

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

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

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帚:扫帚。

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竹本固固:牢固B. 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求:探求C. 不终日而毕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留给★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3.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宜昌市2016中考真题:陶潜之略传◆房玄龄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

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尝()愠()辍()但()7.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2分)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译文:。

10.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

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2分)答:。

11.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

(2分)答:。

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

(2分)答:。

宜昌市2015中考真题:山静日长◆[宋] 罗大经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①,松影参差,禽声上下。

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

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