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 文言文阅读复习

公开课 文言文阅读复习


课标Ⅰ 课标Ⅱ 课标Ⅲ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节选自《后汉书· 赵憙传》) (节选自《宋史· 许将传》)
2016年
2016年 2016年 2015年 2015年
课标Ⅰ
课标Ⅱ 课标Ⅲ 新课标Ⅰ 新课标Ⅱ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节选自《明史· 陈登云传》) (节选自《明史· 傅珪传》)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答案】(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
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开
“何以„„为”、“对”(回答)等; ,(2)句中应注意“为”(做)、
“同肆”(一同大肆)、“罗织”(网罗编造)、“发”(挖掘)等词语。
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的翻译,
如(1)中的“何以……为”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
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三、选题统计
一、复习回顾
1、实词的含义 2、虚词的含义 3、文言文句式
通假字
一词多义
4、文言文断句
5、句子翻译
古今异义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6、文化常识
二、真题再现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 /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 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同学们,我们已经过多次考试了,那么请问:你们知道文言文考题是从
哪里选的文章吗?
纵观近十年的文言文选材来源,多出自封建社会官修的所谓“正史”,
而这些选文又多从《宋史》《明史》中选材,选文内容或忠孝,或法制,或
处事高明,或英勇有智谋,或清正廉洁……这些都是教材没有出现过的,其他
次之,请看看统计数据。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4年
2014年
新课标卷Ⅰ
新课标卷II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2013年
2013年
新课标Ⅰ
新课标II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2012年 2012年 2011年 2011年 2010年 2010年 2010年
新课标Ⅰ 全国大纲卷 全国新课标卷 全国大纲卷)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新课标卷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
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 /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参考答案:先明确句意与选拔人才有关,然后用排除法来做。“初”,时间词,单独断开, “选者”与首句“选人拟调”呼应,作后句的评语,在前面断开。
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近侍” 职位并不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 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得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
A
)(3分)
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五、命题尝试
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
B、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
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
C、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
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
尚书,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吴育传》)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亿厚礼之 (以……礼节) B、门下少年多易之(轻视) D、百王之要道也(方法) C、第嫉恶太过耳 (第一)
c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一般。
【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
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由表可知:
《宋史》7次
《明史》7次
《宋书》4次
《北史》2次
《旧唐书》2次
《后汉书》1次。
2009年 2009年
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
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
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
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参考答案:A项“使得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应
该是“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许将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 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 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 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A“使对方未占得便宜 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事件错误。
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D、谥: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
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 他每次拜访杨亿,杨亿都以很高的礼节优待他并且对他评价很高。 B、吴育被举荐为贤良方正,在襄城主持工作时,不让使者胡乱索要财物,来 这里的宦官记恨他。以前皇族子弟所到之处随意让打猎的鹰和狗践踏农田, 但进入吴育管辖的襄城境内,就不敢胡作非为. C. 吴育刚正不阿,敢说敢为,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向绶主持永 静军队事务,违法乱纪,设计冤案陷害大臣,向绶是宰相的儿子,但他建议必须 杀掉向绶。 D、吴育性情精明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遇事不轻易
D、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
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B、礼部:管官吏任免升降等事。
B
)(3分)
C、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唐代始设,宋时为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
2008年 2008年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四、牛刀小试
选题传主均为忠孝节义,名臣良将,《宋史》《明史》中传记人物被选
的几率最高。根据高考选题的不可重复性,从概率的角度考虑,已经考过的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
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
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
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
1.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南方。 (考查了固定句式“无以……”,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用来……的”1分,关键词 “卒”“流”各1分,通顺2分。)
2.遇事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吴育辨论事理明白,使人听了后
不会有疑惑.。
(关键词“妄”“发”“挠”“疑”各1分,通顺1分)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
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
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