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不要轻易输液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一旦发热,家长就主动要求给孩子挂盐水,他们认为静脉点滴越早、抗生素越贵越高级孩子的病就好得越快。
有时尽管是孩子第一天发高热,家长也会要求诊疗医生直接开补液。
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一般无细菌感染时不需要静脉点滴抗生素,留观补液会增加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补液并非越早越好,也并非用药越贵越好,且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耐药和菌群失调。
尽管很多门诊医生会建议家长不要挂水,因为孩子的病情没有打点滴的必要,但很多家长还是会要求医生一定要给孩子打一针退热针,似乎不打针挂盐水就等于没看病,在他们看来,吃药是完全没有用的。
其实退热针成分为安乃近,副作用大,打一针只能退热约3个小时,不建议孩子多打退热针。
带发热小儿尤其有高热惊厥史患儿看病时,家长应随身携带退热药并及时给孩子服用。
一次就诊后,孩子的高烧还没退,家长心里更加着急,以为孩子的病情加重了,于是家中的药还没吃完,又去医院看病开药。
其实初诊时医生通常给孩子开足三天的药,每天跑医院耗时费力,长达3-4个小时的候诊时间往往让家长筋疲力尽,也不利于患儿的休息和病情康复。
如果孩子高热惊厥、精神状态差、咳嗽加重、气急、喷射性呕吐、腹痛,孩子三天高热不退病情加重才需要到医院复诊。
发烧的孩子在家养病期间,有些老人喜欢将发热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小孩吹风。
其实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孩子散热降温,而且还易诱发小儿高热惊厥,专家建议适当减少穿衣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被子不要盖得太厚,如遇高温天气建议开空调,室温不宜过低,宜保持在28℃左右,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另外鼓励孩子多喝开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西瓜、猕猴桃等。
同时,孩子发烧期间不要反复使用退烧药,当孩子体温低于口表38.5℃或肛表39℃时,可以不用退热药,宜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冰帖、洗温水澡或酒精擦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