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送电线路普通基础作业指导书编码:SDXL-ZW-01目次1适用范围 (3)2编写依据 (3)3作业流程 (4)4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4)5作业准备 (5)6作业方法 (6)7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14)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阶梯式直柱基础、板式柔性基础、等截面斜柱基础、变截面斜柱基础、插入式基础等。
混凝土强度一般采用C15、C20及C25级,垫层采用C10级。
2编写依据表2-1编写依据3作业流程图3-1作业(工序)流程图4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4.1普通基础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的风险分析表。
4.2 按《指南》中与普通基础作业相关联的《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SDXL-ZW-01-01/01 SDXL-ZW-GY-01~08/08),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现场技术员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员审核,施工负责人签发。
4.3 施工负责人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会上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的作业人员负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作业任务和步骤中。
4.4 安全施工作业票由施工负责人现场持有,工作内容、地点不变时可连续使用10天,超过10天须重新办理作业票,在工作完成后上交项目部保存备查。
5作业准备5.1人员配备表5-1人员配备表5.2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5-2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表5-2(续)6作业方法6.1施工准备6.1.1技术资料(1)铁塔基础及塔腿编号以面向线路前进方向(即杆塔号递增方向)为准,顺时针方向转动分别为Ⅰ、Ⅱ、Ⅲ、Ⅳ(见图6-1),线路左右转角亦以面向前进方向为准。
图6-1铁塔基础及塔腿编号准则示意图(2)基础施工前,一定要结合现场地形条件、设计腿长、基础型式及基础标高进行全面复核,如有出入或疑问,请及时告知项目部复核检查并通知设计单位。
6.1.2材料准备6.1.2.1水泥基础所使用的水泥需经检验符合工程混凝土水泥的使用要求,采购的水泥在出厂时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各项技术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使用前必须对采购来的水泥进行抽样复检,若复检不合格,则不得投入工程使用。
若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或虽未超过三个月,但保管不善时,必须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库存堆放水泥的高度不得超过10包,并用防潮板垫起,保管过程中必须每月翻包一次。
因保管不良受潮结块时必须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变更水泥的厂家或标号时必须重新检验。
水泥每200t为一批次,抽样送检一次,送检必须由监理现场见证取样送检。
6.1.2.2砂混凝土所使用的轻骨料严禁使用海砂等咸水砂,对于砂,需从现场采样回来并作试验鉴定合格后,才能在工程混凝土中当作轻骨料。
而在砂的平均粒径上,使用大于0.5mm的中粗砂。
在选用和使用砂时,要求所选用的砂的含泥量应不超过5%,其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其平均粒径必须符合以上要求。
砂每600t为一批次,送检必须由监理现场见证取样送检,若检验不合格不得投入工程使用。
6.1.2.3碎石混凝土所选用的粗骨料为碎石,从现场采样回来并作试验鉴定,合格后才能作为本工程混凝土的粗骨料。
现浇基础使用的碎石粒径为20~40mm。
本工程所使用碎石在选择和使用时,所选用的碎石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碎石中的针状、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25%,含泥量应小于2%,含泥块量应小于0.7%。
(2)碎石的强度应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的1.5~2倍,石料应清洁,不允许有泥土,使用前应用清水冲洗外层的泥土。
碎石每600t为一批次,送检必须由监理现场见证取样送检,若检验不合格不得投入工程使用。
6.1.2.4水混凝土浇制和基础养护的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饮用水及清洁的河溪水可不用化验,只进行外观检查,水中不应含有油脂及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和糖类。
(2)污水及pH值小于4的酸性和含硫酸盐(2SO )超过水重1%的水均不得使用。
4(3)难以判断水质的,应取样到专业的化验室进行化验,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4)不能使用海水。
6.1.2.5钢筋钢筋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钢材的钢号、规格必须符合图纸的规定,表面不得有折叠、裂纹、刮痕、结疤、麻点、分层等缺陷。
每一批钢材均应有出厂的合格证明和材质化验报告,成批购买的钢材应抽样进行试验。
各种规格的钢筋每60t为一检验批次,抽样送检一次,送检必须由监理现场见证取样送检,若检验不合格则不得投入工程使用。
6.1.2.6焊条钢筋焊接所使用焊条型号有E43、E50等,焊条型号必须严格按施工图纸所要求的型号进行选用。
E43型焊条用于Ⅰ级钢筋的焊接,E50型焊条用于Ⅱ级钢筋的焊接,各种焊条必须有出厂证明书,在使用前应做外观检查,选用的焊条应与被焊钢筋的强度和性能相当,受潮的焊条必须经过处理,并经工艺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焊药剥落者不准使用。
6.1.3 原材料送检为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所有原材料的检验必须由监理见证送检。
6.1.4 混凝土配合比配合比按试配及试验合格的数据执行,如采用商品混凝土也要对其检验,取得合格数据,配合比按表6-1填写。
表6-1 混凝土配合比6.2 平基6.2.1 线路复测完毕,桩位核实无误后,对要降基的地方应打好控制桩,并划定平基的范围,以免造成基础边坡保护距离不够的现象出现。
6.2.2 施工前,应在桩位附近不影响作业且又便于保护的地方设立施工测量辅助桩,其数量一般为4个,可在顺、横线路前后左右各设一个,或在顺、横线路的45°分角线上前后各设一个。
辅助桩位为恢复中心桩的基准,一般也用作分坑找正的基准,必须准确,且应以草图标明辅助桩的方向、距离、高程等。
6.2.3 基础施工基面是用来计算基础埋深的起算面,施工时,在保证塔腿能露出地面的前提下,应尽量不降基或少降基,保留原地形和植被。
6.2.4 位于鱼塘中的基础需围建施工,围建的高度与塘基取平,并填砂冲水密实。
6.3 分坑6.3.1 直线塔基础的分坑直线桩复测方法可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测定中心桩位是否正确,采用正倒镜测定中心桩的位置偏移,横线路方向要控制在50mm 以内,否则须用正倒镜法予以修正,直线方向用“两点间定线方法”校核。
由于线路主要跨越有果树、杂树、棚、砖瓦房等,故给测量过程中的透视带来障碍,建议采用高脚架或采用三角形、矩形法,但要严格控制精度。
如图6-2所示,a 为基础半根开(基础地脚螺栓中心至线行中线或横担中线的距离),b 为坑口边长,O 为铁塔的中心,分坑前应先分别算出如下尺寸:基础半对角L 0a ,坑口近点1L =(/2)a b -,坑口远点2L =(/2)a b +。
图6-2正方形直线塔基础分坑示意图分坑时在中心点O安平经纬仪,并前视相邻杆塔位中心桩,将水平度归零,然后将仪器转到45°定出B、D两辅助桩,继续转到135°定出A、C两辅助桩。
自O点沿OD方向分别量水平距离L1、L2定出1点和2点。
将2b长的皮尺两端固定于1、2点,用手钩住皮尺中部D处向外拉直角即得出3点,再折向另一侧得出4点,1至4点的连线为坑口的位置。
同样根据计算结果对另外的三个腿进行分坑。
长方形直线塔基础分坑可参照以上方法计算有关尺寸。
6.3.2 转角塔基础分坑如图6-3所示,转角塔基础分坑布置:分坑时将经纬仪安放中心桩O处,按照(180°-α)/2打分角桩定出角分线,将角分线归零,正反转45°打出对角桩分坑,尺寸计算如同直线基础分坑一样。
图6-3转角塔基础分坑示意图6.3.3 高低腿基础的分坑6.3.3.1根据基础各个基础基面与中心桩的相对高差、半根开等,计算各个半对角线线长。
如图6-4所示,以D坑为例:已知D坑半根开为a,基面与中心桩的相对高差为H BO,桩径为d。
图6-4高低腿基础分坑示意图6.3.3.2当地形较平坦时,在中心桩O处安平经纬仪,对准线路方向,将底盘固定。
水平旋转45°,使望远镜对准对角线方向,在坑口外侧钉水平桩P2,在水平桩P2与中心桩O间量取半对角线长定出孔位。
其他三个坑可用同样方法放样。
6.3.3.3当地形高差较大时,可根据中心桩施工基面与基坑地面间的高低差,把水平距离换算成斜距进行基坑放样。
已知基础坑的半对角线线长为L BO1,基础坑地面与桩位基面的高低差为H BO,由此可计算出D坑的半对角线斜距L=,然后,以L BOH定出基坑中心,再以d/2值确定基坑的孔位。
BOH6.3.3.4当中心桩施工基面与基坑间不能通视时,用经纬仪进行分段定点丈量,用半对角线线长或半对角线斜距进行丈量放样。
6.4土石方开挖6.4.1 铁塔基础的坑深以设计的施工基面为基准计算,若设计无施工基面要求时,应以杆塔中心桩顶面为基准。
基坑开挖前,应核对设计有无降低施工基面规定,若有,须先降基,再开挖;降基后,若中心桩被铲掉,应补钉中心桩。
6.4.2 基坑开挖时,应保护好杆塔中心桩和复测时所钉的辅助桩,如设计中心桩需挖掉时,应保护好补钉中心桩的辅助桩。
6.4.3 对于坑底不等高的转角塔、终端塔基础的基坑,挖坑时应认真核对方位,防止挖错。
6.4.4 易积水的杆塔位,应在基坑的外围修筑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造成坑壁坍塌。
6.4.5 挖坑时如发现基坑土质与原设计不符,或者坑内发现天然溶洞、古墓、管道等,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及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6.4.6 对于土质边坡或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在开挖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和坡脚护面保护措施,以确保边坡稳定。
6.4.7 开挖土石方时,宜从上到下,依次进行,挖填土宜求平衡,尽量分散处理弃土,如必须在坡顶或山腰大量弃土时,应进行坡体稳定验算。
6.4.8 铁塔基础坑深的允许偏差为:+100mm、-50mm,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操平,岩石基础坑深不应小于设计深度。
6.4.9 铁塔基础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100mm以上时,应按以下规定处理:当铁塔基础坑超深采用填土或砂、石夯实处理时,每层厚度不宜超过100mm,夯实后的耐压力不应低于原状土,当无法达到时,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
上述所提的铺石灌浆:石的粒径宜为10~30mm,浆的标号为C10级混凝土。
6.4.10 开挖前,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将杆位基面及附近的浮土等杂物清理干净。
6.4.11 人工开挖基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土坑底面积超过2m2时,可由两人同时挖掘,但不得面对面操作。
6.4.12 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土壤变化,如果发现土壤湿度增大,或者土质松散时,应采取措施,或加大坡度或坑壁加以支撑。
6.4.13 一般土坑开挖的坑壁应留有适当坡度,安全坡度系数见表6-2。
表6-2安全坡度系数表6.4.14 坑底必须铲平,中间不得有凹凸不平现象,坑的四角宜呈直角,坑口和坑底宜呈等腰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