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工作要点
学生管理的重要原则是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根据这个总原则,我们把学生管理工作要点归纳如下:
一、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一)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活动为依托,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主阵地,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永远跟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组织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听课、评教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深化大学生励志成才教育工程。
围绕学风建设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通过读书学习、给父母亲一封信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大学生活,学会重视人、尊重人、感激人,知恩、感恩、报恩,刻苦学习,奋发成才。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涯,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三)加强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完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明确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实施周密的工作计划,协调学校有关部门,扎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加强毕业教育,做好优秀毕业生评选工
作,积极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积极到基层和祖国需要的地方工作。
(四)深入推荐“星级宿舍”建设工作。
以“星级宿舍”建设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学院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制定建设标准,规范评建程序,提高学生宿舍的卫生文明、文化建设水平,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宿舍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五)加强网络教育。
加强网站建设,根据新时期学生工作思想教育进网络和学生工作信息化的要求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做到网上教育与网下疏导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体系。
开展辅导员博客建设评选工作,以博客形式加强师生沟通交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拓展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六)完善学生思想动态监测和预警体系。
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召开辅导员和学生座谈会,研究和把握学生思想脉搏,适时开展学生思想教育。
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及时上报工作,确保学生学习、生活得安全稳定。
二、学生安全教育
(一)加强安全教育,开展“重安全、防事故”的教育活动,开展“九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处理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二)规范管理,做好节假日和假期前的安全提示工作和学生去
向登记,了解学生的去向;严格学生外出活动的审批制度。
举行各种大型活动,必需有安全预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三)开展安全排查工作,每学期组织辅导员对学生学习、生活场所进行排查,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排查,及时处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重视安全稳定信息队伍建设,组建学生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切实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稳定。
三、加强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一)继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辅导、干预、外援、互助、保障”六项机制。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开展多层次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确保实现因心理原因引发的恶性事件零指标。
(二)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知识讲座,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等活动,完善心理健康网站建设,浓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预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建立健全“院—系--班级”三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高各级工作人员(尤其是学生心理信息员)的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能力,严格各项管理制度,上下结合地对学生心理问题实施有效干预。
(四)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及在校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定期
调查,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评估,不断促进大学生心理调查与研究取得新成果。
四、管理制度建设工作
(一)制定并逐步完善学生会工作制度,使学生会干部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二)、改进学生晚自习管理办法。
(三)、完善辅导员管理考核实施细则,使考核工作更具操作性。
(四)进一步完善学生班级量化体系、班风建设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考评体系。
(五)、制定院内奖学金、学生各类竞赛和评优评先奖励实施办法。
(六)、制定学生勤工俭学申请、审批流程及对应岗位职责等。
(七)、实行学生班级卫生区制度,划定清洁区。
五、抓住机遇,强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为学生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加强培训,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
修订辅导员管理办法、考核细则等相关文件,对全体辅导员进行业务培训,包括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培训、就业创业指导及帮困助学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并要求全体辅导员获得资质证书。
(二)切实关心,提升辅导员的归属感。
通过开展工作交流、外出考察等相关活动,增加人文关怀,注重工作外的细节沟通和个性引导;联合人事处及各系共同关心辅导员的生活与职业规划。
(三)引入竞争,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
严格执行学院辅导员聘任与考核办法在学工队伍中形成竞争机制,积极配合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做好学生工作的评优及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学院要求和工作表现,对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四)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对院系班三级学生干部进行培训,进一步完善机构、明确工作和职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形成多层覆盖的学生干部队伍。
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认真做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三好、省优干和学院评比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各项工作,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大力宣传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事迹,通过典型示范教育,激发和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日常管理,重视养成教育。
以各级学生会组织为抓手,深入开展学风建设和文明创建主题教育活动,做好学生日常行为的督察,查处不文明行为,纠正不文明现象,教育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文明生活,健康成才。
(三)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逐步把诚信教育纳入学生综合测评。
督促各系公平、公开、公正地做好学生学生综合测评工作,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
抓住考试环节,以主题班会、签名活动等形式,加强教育和宣传,严格整顿考风考纪,努力营造良好的考风。
(四)完善学生违纪处分程序。
在违纪学生的处理过程中,严格
程序,取证充分,做到合法、合规、合理、透明、科学,既要教育学生,又要起到警示作用,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七、大力完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和在校大学生医保工作
(一)继续丰富和完善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家庭经济特困学生和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和资助为重点,以物质资助和精神支持为主线,信息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新资助体系。
(二)大力完善以学院奖助学金为基础、以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奖助学金为主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证各级奖助学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全力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和贷后管理工作,扩大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范围,严格审批手续和审批资格;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实行助学贷款管理学院负责制,提高还款率,降低资金风险。
(四)进一步完善奖助学金评选制度,做好国家、学校奖助学金的评选和资金发放工作,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确保资金及时准确发放。
(五)进一步完善并实施医保工作。
继续宣传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要充分用好、用实国家政策,尽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病和受到意外伤害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八、毕业生就业与服务工作
(一)做好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工作。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毕业就业教育活动,对毕业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和面向基层、爱岗奉献的教育。
(二)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通过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来作报告,现身说法,通过典型事例强化就业指导,介绍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就业技巧。
(三)全院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全员参与,拓宽就业渠道,要动员老师利用各自的一切社会关系网络积极主动搜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帮助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
对在就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九、其他重要工作
(一)收费工作和预交费工作
(二)暑期阶段新生工作
(三)新生军训工作
(四)学生信息统计工作
人文教育学院学生管理月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