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半命题作文构思技巧半命题作文是与命题作文相对而言的。

它是给岀一半题目,让考生补全题目后再去作文。

一、半命题作文的结构形式从半命题作文的特点可以看岀,把题目补充完整,就成了一道命题作文,接下来就按照命题作文 的写作策略来写作了 写作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理解、把握题目中已知的部分, 从而把题目变成一个自己喜爱, 乐于去写、易于发挥的作文。

二、首先要审好已命题部分要深入分析题目中已给的部分,理解其含义。

特别应注意题目中的修饰、限定性的词语,为 补全题目做好准备。

1、在半命题作文中,有的文题限定了文章的体裁例如,给 _________________ 的一封信”限定了作文的体裁是书信, 例如,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封信”限定了作文的体裁是书信, 论 ________________ ”限定了作文的体裁是议论文;2 、 有 的 文 题 指 明 了 立 意 的 方 向例如,“ _______________ 感动了我”这一命题表明文章要表达感动”的心情,考生必须紧紧围 绕感动”选材、组材 难忘的 __________________ ”要表达 难忘”的情感,难忘”的是什么,为什么 难忘”。

3、有的文题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例如,我最 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在横线上可以填 欣赏”、敬佩”、感激”、喜爱”等等,但是,不管填什么,抒情主体是 我”,所以,选材就要选与 我”有联系的人, 第一次 _________________ ”,横线上可以填 做饭”、唱歌”、被误解” ••…但这些词语必须符合是人生的 第一次”。

根据对题目中已知部分的理解、把握,填充题目中的未知内容。

在分 析好命题中的已给出部分的内容后, 如果限定了体裁,要注意写作时不要改变文体, 如果规定了选材的范围,写作时就不能信马由缰,越过雷池限制的内容还有时间、空间、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

三、审导语半命题作文导语的作用:以精辟优美、蕴含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入作文情境,激发抒写情思,界定选材范围。

例如: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一定 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人或事。

以“ _______________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作文。

四、补题原则这一部分审题时考生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2.给岀题目的后半部分:女口改变了我” “ 是一把双刃剑 3.给岀题目的前后部分:女口我在 的引领下” 让“ 走进心灵” 4. 给 岀 题 目 的 中 间 部 分1.给岀题目的前半部分:如假如我能 ________________ ”动力来自 如“ ________________ ,别再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是 _________________ ”。

我想让 更”,“ 来了, 还会远吗”。

1 .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填哪些内容? 2.哪些内容不能填? 3、命题者在命题时是否有一定的命题倾向?1. 避 生 就 熟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材料比较多的。

例如,这样一道半命题作文, 这里有 _______ (如亲情、信任、希望、欢乐、竞争、春天、阳光、丰富的宝藏等)务必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括号里的词语都可以作为填充题目的选项,但是不能盲目地填一个了事,要考虑填充的文题能否恰当地概括自己熟悉的题 材, 反 映 出 自 己 生 活 在 这 样 的 环 境里。

提示:括号内所提供的词语可选用, 也可不用;你可以从括号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有把握、 最熟悉的、最有内容可写的词语,也可以另选词语,例如, 友谊”真情”宁静”等,把写作内容转移到自己熟悉的方面。

但要注意作文要积极向上,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有些学生在填补半命题作文题目时,根本不考虑自己是否有生活经历、切身感受,只追求新奇,所以选择了不熟悉词语补题写作文。

如《感受 _______ 》,学生填《感受战争》,因没有生活经历和切身体会,当然只可能写个大概,不可能写得具体生动,使人产生2、填题恰当,符合语法。

《我明白了 _________ 》,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某人所说的话意思,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合符语法了。

《生活好比 _______ 》填完的题目是一个比喻句,“生活”是本体,“好比”是喻词,喻体是要考生填的。

女口: “生活好比一首歌”、 “生活好比爬大山”、“生活好比怪味豆”、 “生活好比万花筒”等都是很好的题目。

如果填成了“生活好比快乐”、“生活好比学习”,则是读不通的怪题。

3•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把题目所涉及的范围由大变小,便于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写作。

如果把题目拟得过大,很难写充实、写具体,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

例如,以“ ______________ 是 幸福的”为题写一篇半命题作文, 人生是幸福的”这个文题拟得过大,人生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一篇作文很难把这个题目表述清楚,写起来不免会泛泛而谈。

读书是幸福的”学习是 幸福的”就容易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充实、写得具体、写得感人。

大题化小的技巧:将要写的内容细化成具体事物,或者加上一个修饰限制性词语。

A. 《善 待 生 命》 一 《善 待 小 鸟 》B 、 《善待老人》一《善待孤独的老人》4•力求新颖新颖性原则,是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当是新鲜的。

如文题《 ________ ,谢谢你》一般学生都是写感谢父母、老师、朋友,这些都是写熟写烂了题材,而有一位学生却大胆想象求异出新写出了,〈〈孔子,谢谢你〉〉。

运 用修辞 手 法共鸣。

避 生 就 熟 技 巧: ( 在填充半命题作文题目时,应该考虑自身的因素,比如兴趣、 或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拟一个自己擅长的文体的题目,议论文、 写 人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

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1 ) 联爱好、特长等。

散文、记叙文写成一篇与考试作文切题的作文,比如写的作文,那就可以 事 爱好、素材储存来拟题。

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 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充分利用好这一半命题权,使填出的文2 )顾及平时。

如平时写了大量的作文,有的完全可以稍加改动变 感受 ”,平时如果写过有关 母爱” 感受母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如“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里学至U 的”,有 的 同 学 拟 题 为 “ 我 从 ‘ 无 字 书 ' 那 里 学 到 的 其中把 “生活”比成了 “无字书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

反弹琵琶也也是创新的 手段,俗称“唱反调”,创立一种跟原意相反但又合情合理、新颖的立意。

如文题《我渴望 》大多考生会写渴望“成功、父爱、母爱、幸福”等,很少有考生写渴望“痛苦、 挫折”,有一位考生就拟题为《我渴望苦难》,此文题正是违反了人们的正常思维模式补题 的,十分吸引人。

当然,补题不能追求新而新,尤其是考场作文,要告知学生不能片面追求,更不能走向极端,先要 “合格 ”,在遵循补题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力争出彩,讲究 “优化”。

5.正确、深刻性原则 正确、深刻性原则,是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正确、深刻的主题。

题目要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不能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低级趣味的内容。

如这种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 ",我们可以填上 "一条红丝带 ",叙写关爱他人, 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

又如"当我面对 的时候",可填上 "那片绿叶 ",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 " 那座荒山 ",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 强环境保护。

第二、抽象事物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如 "当我面对____________ 的时候" ,可以填上 "虚荣" ,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又 如"寻找心灵的伊甸园 " "寻找人生的方程 " "我好想有一片蓝天 "等,用的也是此 种拟题法。

第三、特定情境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如 "我好想再看你一眼 " "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 "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 " "当我面对凛冽寒风的时候 " "我梦见范进参 加中" "我梦见妈妈下岗 "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

前面提到的 "当我面对 __________ 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 若一定要选 "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 用特定情境拟题法, 将题目拟为 "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 " "当我面对鲜红的 58 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一种奇妙的效果。

第四,特殊符号拟题法。

此法是借用数学、 物理或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

这类标题的作 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 某种道理的契合点, 使形式和 内容统一。

如以 "当我面对 的时候 "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 "当我面对 A 、B 、C 的时候 "为题,抒写自己学习英语的乐趣和 享受。

此外,如 "我好想得到一个 A+" " 感悟 8-1>8""明天,我飞向 ?行星"等,形 象生动,令人耳目一新。

第五,条块分割拟题法。

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

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 "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 将内容"裁"成几个小 "条块"。

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 《寻找失落的昨日》,将 "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 "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 逐一 "回放"给读者。

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 "题记",下拟 三组小标题: "母爱之美 " "劳动之美" "运动之美 " ,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 美的热爱和感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