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太极·百年傲立
少十五班崔莫晓
太极学说,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之一。
“太极”之意为“至极”,即为世间万物之顶端、之根源。
这一学说源自于《易经》中的《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也可看出,太极之含义。
关于太极拳的创始人,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以陈王廷最为著名。
现在有许多拳家都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而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就是陈王廷,他是清中叶一位卓有成见的武术家。
虽然太极拳是源自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的,但它转变为现代的太极拳却是在河北邯郸的永年广府,由武式和杨式太极拳所完成的。
所以,人们常说广府城是太极拳的发祥地。
武式太极拳的宗师叫武禹襄,他的师傅是杨氏太极拳的宗师杨露禅。
所谓名师出高徒,大概就是如此,武禹襄成功运用了自己的文化素质,悉心研究王宗岳所著的《太极拳谱》,终于受到启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成立了武式太极拳。
此式不同于陈式之老架与杨式的大架,这是一种特点鲜明、别具一格的太极拳.
纵观太极之历史,可发现,它竟与中国近代史的节拍基本相同,这一点使人惊奇,却又带着一种必然性——太极拳的历史中间经过了一次不小的转折。
自杨露禅将太极拳带出了陈家沟并带进了广府,太极拳
就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在广府之前的太极拳,是以搏击打斗为主的,它是中华民族长期战争总结出的一种搏斗的技艺,主要功能还是近身搏击,只是每一招式的注重点不同,有的注重于进攻,有的注重于防守,有的注重于拳,有的注重于脚。
甚至还有的注重借力打力。
在那时的冷兵器时代,太极拳是一种很有效的防身术,所以无论在民间还是江湖都广为流传。
而在广府之后的太极拳,则是以强身健体为主了,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在那时已经出现了热兵器,这让太极拳的应用价值大幅度地降低了,而学拳的人则开始在太极拳的其他功能上下功夫。
最终,他们发现了太极拳极为突出的文化内涵与强身的作用。
就这样,太极拳的形象也被重新塑造了。
太极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也是非同凡响的,在健康方面尤为突出,长期坚持打太极拳有利于调节血液循环,对降低血脂,增大肺活量等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让我以一句《促进太极拳走向世界邯郸宣言》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论文吧——太极拳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肢体语言,它不分肤色,不分民族,不分信仰,不分国界,不分语言,它源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人类更多的兄弟姐妹们应该尽快走进这一个美丽的文化风景,让太极拳惠及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