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归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理解维纳三维归因理论,认识到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对人的心态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2.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课堂活动,积极进行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合理的归因方式,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表现。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合理归因所带来的积极情绪情感,认识到合理归因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作用,从而能够积极进行合理归因,坦然面对成败事件。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人的心态及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学会合理归因的具体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对学习生活中的成败事件进行合理归因,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表现,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三、教学方法:游戏法、心理测验法、心理小品、微视频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反口令”①游戏规则:教师给出口令,学生做相反动作。
例如,教师说“向左转”,那么学生就要“向右转”,教师说“向上看”,那么学生就要“向下看”。
②寻找游戏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请参加游戏的同学谈谈游戏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
③教师总结,并引出主题——《合理归因》师:刚才大家积极寻找了游戏成败的原因,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这些事有可能会成功也有可能会失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对我们的行为结果寻找原因,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归因”。
对于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来说,学习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我们平时也会经历大大小小许多考试,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我们的考试成败进行归因。
那么以往我们对考试成败所做的原因分析是否合理呢?怎样的归因方式有利于我们的不断进步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进行合理归因。
2.讲授新课课堂活动一:心理测验——我的归因风格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己的归因风格。
考试归因自测表作为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不管是成绩优秀的同学还是成绩平平的同学,相信在学习中都有过失败的时候,比如考试没考好,有些知识没记住,有些技能没掌握等等。
当你在学习中遭遇失败时,比如某次考试没有考好,你认为会有哪些原因?下列各题,如果你认为符合或者比较符合你的实际情况,请在相应题目后面的括号里打钩“√” 。
这次我考试没考好,是因为:1. 家中没有人指导我解答疑难作业……………………………()2. 情绪不稳,常被无端的情绪干扰................................................... ())3. 学习科目过于枯燥…................................................................... (4. 平时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不愿学习…………………………)(5.家里环境差,没法学习………………………………………()6. 我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 (7. 父母不关心我的学习................................................................... ())8. 我学习缺乏恒心和毅力............................................................... (9. 班级学习风气不好....................................................................... ())10. 我不会妥善安排学习时间 ............................................................. ()11. 学校令人讨厌 ................................................................................... ()12. 我学习基础不好,跟不上.............................................................. ()13. 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我 ............................................................. ()14. 我自己努力不够............................................................................... ()15. 运气不好,复习的内容总是不考................................................. ()16. 身体不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 ()17. 考题总是太难 ................................................................................... ()18. 我对学习没有兴趣........................................................................... ()19. 我不喜欢任课教师…………………………………………()20.本身能力不够,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儿......................................... ()①在你所选择的内容中再选出影响自己学习的5 个最主要的原因,按照重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写(只写题号):②如果你认为还有其他原因请写出来:③统计:单数题打钩(√ )的有几个,双数题打钩(√ )的有几个。
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调查,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影响自己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原因有哪些?如果对这些原因进行归类,他们会如何归类呢?——内因、外因(学生回答)。
之后,调查学生的自测情况,单数题打钩比较的多的同学有哪些?双数题打钩比较多的同学有哪些?并公布测试结果:如果你倾向于更多地选择单数题号的选项,那说明你习惯于将事情的成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果你选的答案大多是双数题号的选项,那说明你习惯从自己的内部寻找原因。
师:究竟哪一种归因方式更合理呢?怎样的归因方式有利于我们提高自信,增强责任感,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呢?下面有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个心理小品。
课堂活动二:心理小品——“考试之后”旁白:期中考试之后,同学们都拿到了自己的成绩单,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考试中都失利了,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失败呢,请大家来看一下。
甲:我为什么没考好,上次老师给我们调了座位,现在我四周坐的都是捣蛋同学,一上课,他们就嗡嗡嗡嗡地说话,你说这样我能考好吗,哎!乙:这次考试出的题太难了,我也真是倒霉,考前复习的一个没考,考的东西都是我之前没看的,只要下次不这么倒霉,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丙:哎,我真是太笨了,看来我真不是学习的料啊,再努力恐怕也没用了!丁:最近我迷上了看小说,考前也没抽时间好好复习,真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啊,我还是赶快学习去吧。
甲:不要理他,咱仨玩儿去吧!乙丙:好,玩儿去!小组讨论:1. 这四位同学是如何对自己的考试失败进行归因的?2. 这样的归因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产生什么影响?请学生分享本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总结:其实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归因都不合理。
甲把自己考试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周围同学吵,这个原因属于外部因素,而且这个外部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这种归因是对自己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找到改善自我的内部动力;乙把考试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考题难,以及自己的运气差,这些也都属于外部、不可控制的原因,不利于自己的进步;丙虽然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内部因素——能力差,但是众所周知,能力是相对稳定、不易控制的原因,这种归因方式会让自己失去信心,放弃努力。
再来看丁,他将考试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努力是一种内部、可控制的原因,依据这样的归因他今后会更加努力的学习,这有利于他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是一种合理的归因方式。
从这个心理小品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对我们的心态和行为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作用,因此,今后当我们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向丁同学学习,进行合理归因,多从自己的内部找可控制的原因。
对于学习来说,内部可控制的原因,除了包括努力外,还有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等。
课堂活动三:观看微视频——维纳三维归因理论心理学家维纳曾对人们的归因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维纳三维归因理论,他认为我们一般把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方面: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环境因素。
并且,他把这些原因按三个维度进行分类:从因素来源将它分为内因和外因;从能不能被我们个人意愿所控制将它分为可控的原因和不可控的原因;从它的稳定性将它分为稳定的原因与不稳定的原因。
维纳总结出积极的归因模式和消极的归因模式。
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足够努力或者能力高→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 相对的对成功具有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避免或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
微视频小结:维纳三维归因理论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要想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我们都应该学会合理归因。
课堂活动四:讨论分享——如何进行合理归因?根据观看的心理小品和维纳三维归因理论的学习,小组讨论总结“如何进行合理归因”?学生分享本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概括:1. 培养自己积极的思考模式,多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胜不骄败不馁,相信自己可以不断完善;2. 不要埋怨外部环境,要多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和信心;3. 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控制的原因,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改变或太难改变的原因;4. 合理分析外部因素对我们的影响。
课堂活动五:学以致用——我的考试归因结合最近的一次考试,你当时认为考试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这种归因方式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该如何进行合理归因呢?学生分享自己的考试归因情况,教师进行适当评价。
3.课堂总结:感悟收获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在彩色卡片上记录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