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货币一、填空题1.私有制和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2.最具危机性的货币职能是。
3.在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4.一般等价物能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
5.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一国货币必须具有性。
6.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
8.使金属货币可由货币符号代替的货币职能是。
10.在各种金本位制中,本位制是最典型的。
11.“十足的货币”在金属货币条件下是指货币的达到法定标准;在信用货币条件下的含义是。
12.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必须通过来完成。
13.必须由“十足”的货币来执行的货币职能是和。
15.金属货币只要褪去民族的外衣,就可以自动取得的职能。
16.区别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的根本标准是看能否执行职能。
17.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不受损失及时转化为的能力。
19.金银复合本位制阶段出现的金贵银贱现象导致本位制向双本位制转化。
20.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二、判断改错题1.在价值形式变迁过程中,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2.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3.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是贵金属的金属铸币制。
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两个最基本的货币职能,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5.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所以不管什么形式的货币都可以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
6.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区别的根本标准是能否直接购买。
7.在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确定原则中,可控性是可测性的前提。
8.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中,币材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9.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都是无限法偿的货币。
三、单项选择题1.体现价值形式发展质的飞跃的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2.货币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作用体现在()。
A.货币是经济的第一推动力B.货币是经济的分配工具C.货币是宏观调控的工具D.货币是“社会的选票”3.最能体现货币相对独立性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4.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来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5.下列哪项金融资产可划入狭义货币量()。
A.存折存款B.支票存款C.存单存款D.通知存款6.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中现金划入()。
A.M0B.M1C.M2D.M37.在金属货币制度中,()是决定性的。
A.币材的规定B.货币单位的规定C.银行券的发行规定D.黄金准备规定8.典型的金银复合本位制是()。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固定本位制D.跛行本位制9.典型的金本位制是()。
A.金币本位制B.生金本位制C.虚金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四、多项选择题1.价值形式变迁经历了()。
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2.货币职能中与一般等价物特点直接相联系的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3.必须由现实的货币来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4.信用货币的主要特点有()。
A.是价值符号B.是债务货币C.随意性D.强制性5.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确定原则包括()。
A.相关性B.稳定性C.可测性D.可控性6.金币本位制条件下货币制度的自由性体现在()。
A.货币自由铸造B.货币兑换比例自由决定C.银行券自由兑换黄金D.货币自由输出输入五、评述题1.货币是某些聪明人发明的。
2.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3.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时就是货币。
5.金银货币退出历史舞台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
6.货币形式的发展所遵循的规律是货币形式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7.货币作为“社会的选票”体现商品按社会需求生产的经济关系。
8.流动性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转化速度与转化效率的协调性。
9.金币本位制作为典型的金本位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这句话错误地描述了货币产生的根源。
货币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由客观的历史必然性所决定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不是某个特定的聪明人发明的。
2.这句话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选择贵金属作为货币材料是由历史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符合经济的需要,所以说货币天然是金银;但货币形式是要发展的,不同的经济水平需要不同的货币形式,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3.马克思所总结的这一货币定义是金属货币流通时期的特定产物。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货币从商品界中来而固定地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所以这句话是正确的;但从当前信用货币制度来看,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货币不再具有明显的商品特性。
4.这句话要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
在金属货币阶段,货币材料经历了从贱金属到贵金属的发展,其中贵金属货币由于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较长,而且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极其巨大,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货币就是贵金属,只有贵金属才是最合适的货币材料,包括马克思在内的经济学家都没有跳出这个局限,因此,马克思得出了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固定在贵金属上的论断。
5.这句话没有指出货币形式发展的内在规律。
从表面上看,金银等贵金属退出历史舞台好像是因为一些非常偶然的原因,如产量减少、经济危机、战争、纸币流通等,实际上这些原因都是必然性的表现,是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总体发展到了必须淘汰金属货币的时候才出现的诸多因素,所以应该说贵金属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事情。
6.这句话点出了货币史演变的真理。
货币形式的发展不是无规律的,也不是由人的因素随意决定或改变的,其发展过程是受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每当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经济就必然会淘汰一些不再符合需要的旧的货币形式,并催生出新的形式。
7.这句话指出了货币与商品之间相互追逐的关系,也指出了货币作为社会交换分配工具所起的作用。
在货币商品经济中,凡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就可以交换到货币,完成其社会化;凡不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就会滞销,最终被经济所淘汰。
所以,可以说货币是“社会的选票”,体现商品是否合乎社会需要。
8.这句话指出了流动性的实质。
不需要转化的金融资产就是直接购买力,流动性最强。
需要转化的金融资产则在转化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即存在转化速度问题;而且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即存在转化效率问题。
一般速度和效率相互矛盾,所以矛盾协调性不同,流动性就不同。
9.这句话指出了金币本位制重要的历史作用。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金币本位制的变形形式或过渡形式。
金币本位制由于具有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和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的三大自由,具备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物价和国际收支的能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更是近代国际贸易大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可以说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六、简答题1.货币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货币是在什么过程中逐渐产生的?2.为什么说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标志着商品交换的新阶段,并且也标志着货币的出现?3.货币形式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信用货币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什么规律?4.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之间主要的区别是什么?5.“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的发生原理是什么?6.为什么说货币流通手段职能导致货币符号的出现?7.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危机性原因何在?8.金属货币的贮藏职能为什么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而信用货币不能?9.货币作为生产的推动力起怎样的作用?为何说货币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10.为何要进行货币层次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11.货币制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12.金币本位制下的三大自由和一大功能是什么?1.货币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是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促进商品出现后,随着商品交换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而出现的,是与私有制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状况相联系的历史范畴。
2.在商品交换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过程中,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其中一般价值形式表示质的飞跃,导致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而一般等价物能体现一切商品价值并能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两个特点就标志着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3.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体现着一个基本规律,即货币形式的发展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在所有经济因素中,生产力因素是决定性的,货币同其他因素一样,都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不管是形式多样的实物货币,还是曾经发挥过巨大促进作用的金属货币,都不可避免地被淘汰,而信用货币则是适合当前生产力水平的货币形式。
4.金属货币与信用货币之间的主要区别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金属货币具有实质的内在价值,是用自身的价值体现商品价值;信用货币内在价值较低,依靠名义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
(2)金属货币可以自由铸造,信用货币只能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
(3)金属货币可以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信用货币则只有少数几种在具备特定条件时成为国际货币。
(4)综合以上,金属货币可以完成自动均衡,信用货币只能依靠人为调节。
5.当经济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形式时,若其中一种或几种货币是不足值货币或币值下跌时,人们会倾向于将足值的良币铸造成不足值的劣币以牟利,或倾向于先使用币值不稳定的劣币而收藏币值稳定的良币,从而使良币逐渐消失或退出流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6.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在交易者手中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因素,因为交易者在售卖后旋即就会购买,所以货币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用货币还能不能购买到与自己卖出去的商品价值量相等的商品,所以不足值的货币或货币符号都可以执行流通手段。
7.从表面上看,支付手段是货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与商品脱离了关系,所以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货币本身就是财富,货币越多财富就越多,导致货币量急剧增长,严重偏离商品和劳务总量,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
8.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当经济中出现一定的物价上涨时,人们会倾向于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地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在信用货币条件下,由于信用货币本身是价值符号,人们面对物价上涨就会尽可能快地将货币换成商品,而且即便人们愿意贮藏,信用货币的主要贮藏方式是存款,存款不仅不会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相反还可能通过银行信用创造出更多货币,所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9.(1)货币作为社会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发挥原始资本的作用,直接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从而使生产过程得以开始。
(2)货币作为持续推动力发挥追加资本的作用,保持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状态。
(3)货币作为交换工具促进商品交换,作为分配工具满足分配,还可以作为财富的一般形式促进财富增长。
货币还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
宏观调控机制在运用货币政策时往往以货币作为主要的政策中介目标来达到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