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谁占有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谁就能在经济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主动权。
我国国企人力资源使用现状,普遍面临着人才流失频繁的窘境。
人才严重流失,必将成为制约国有企业顺利发展的瓶颈,认真研究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形成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人才流失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起来,人才流失主要有以下原因:1.薪酬水平低。
国有企业的薪资水平普遍低于非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缺乏竞争力。
而且由于国有企业的冗余人员多,历史负担重,使得近几年的工资增长幅度很小,大多数员工对薪资水平不满。
福利缺乏吸引力。
伴随着住房改革、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国有企业原有的福利优势正在逐渐缩小或消失。
而且,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企业甚至取消了一些以前的福利政策。
这样,使得福利可变换成收入的部分比较小,从而缺乏吸引力。
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新员工应聘进入企业后,总有一踏入社会就得到各方面重视和重用的想法,然而现实往往与原来的想象相差甚远,从事的工作杂,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大,对工作产生不满而离开。
其次是培训,企业可提供的培训种类少,培训机会小,对培训后的归属问题控制得比较严格,而且很多培训都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与外界相比,容易产生落后感。
再者是晋升,在很大程度上,国有企业的论资排辈、“唯亲、唯私、唯权”现象比较严重,晋升缺乏公开、公平、知人善任。
企业整体氛围差。
首先是领导者素质及工作风格,管理思想和方法落后,对现代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态度怀有排斥态度,工作难以在年轻人中展开。
其次是企业文化,由于国有企业遗留文化的特别,企业中几代同堂者众多,造成了员工作风散漫,凝聚力弱,新旧员工的融洽程度低,给人的生活压力大。
企业发展前景。
国有企业目前一般的状况比较差。
冗余人员多、社会负担大、老职工多、历史包袱重;所处行业经济效益不容乐观;这些都令人失去信心。
二、找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对策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不是能以简单的数字估价得了的。
将人才的流动率控制在良性范围内,保持企业活力的同时留住优秀的人才,已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具体说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为人才提供竞争性薪酬薪酬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流向,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
竞争性薪酬是指一个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其它企业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竞争力。
在竞争性的市场中,若企业薪酬低于市场水平,又缺乏其它补偿性激励措施,就很难避免人才流失。
我国国企薪酬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导致大批优秀人才流向外资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若能将薪酬水平定在竞争对手之上,对核心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将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避免大量人力资本投资的流失,降低企业的雇佣成本,又增强了企业提供竞争性薪酬的能力,有利于刺激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员工需要有吸引力的福利福利项目设计得好,能给员工带来较大的方便和满意度,可以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还可以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声誉。
国有企业在硬性福利方面(如: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做得比其他非国有企业好,但在软性福利方面做得就不尽如人意。
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国有老企业的一个空白点,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是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并非每个士兵都想当将军”,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根据人员的价值观、兴趣爱好、职业意向等情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就是对人员进行大概定向的问题。
首先,应依据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职位种类与特点等进行岗位序列设置(管理、技术等),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其次,加强对人才的教育培训,特别要注重对年轻人才的培训,培训是企业给予人才的一种福利。
要建立符合各类人才发展特点的培训体系,不断提高人才的技能和观念,使人才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和发展。
4.将人才流失同企业决策层的考核相结合。
当前,考核企业管理层的经济指标大多数反映的是企业目前的状况,而人才流失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现在,更重要的是决定企业的将来和长远利益。
企业把人才流失率同企业领导的政绩结合起来,将有利于避免决策层经营的短期行为,迫使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留住人才。
只要企业能留住、吸引人才,企业就有发展的后劲。
抓住了人才,也就抓住了企业经营的本质。
培养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
但企业文化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并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
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形式无法比拟的,它弘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总之,对企业来说,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等方面着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最终达到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共同实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本人所在的企业地处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是一家具有50年历史的国有老企业,1995年作为全国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进行公司制改革,被列入“全国512家国家重点企业”。
现有员工近20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509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5.48%,有各类技术人员449人,占职工人数的22.48%。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企业人才大量流失:2004年有15人提出辞职,2005年22人离开了公司,2006年又有34人相继提出辞职,到2007年辞职人数达到了38人,呈逐年上升趋势。
辞职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73%多。
人才的流失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一是重置成本增加。
为补充人才流失所造成的空缺,企业需要重复支出大量的培训、熟悉工作的费用;二是技术型人才将会带走关键技术,销售人才将会带走市场,而且很快他们就会成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对手,这些都是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损失;三是优秀骨干人才的流失,自然会在职工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削弱和影响企业的凝聚力而导致企业生产效率的下降。
二、影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人才流失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主观上主要是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人性的欲望和追求高于企业所能提供的范畴;客观上主要是企业自身发展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综合能力较低,与市场上其它类型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
具体分析起来,人才流失主要有以下原因:1.薪酬水平低。
普通国有企业的薪资水平普遍低于非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仅相当于非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薪酬水平的70-50%或者更低,缺乏竞争力。
而且由于国有企业的冗余人员多,历史负担重,使得近几年的工资增长幅度很小,甚至还有降薪现象,大多数员工对薪资水平不满。
2.福利缺乏吸引力。
伴随着住房改革、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国有企业原有的福利优势正在逐渐缩小或消失。
而且,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企业甚至取消了一些以前的福利政策。
这样,使得福利可变换成收入的部分比较小,从而,缺乏吸引力。
3.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新员工应聘进入企业后,总有一踏入社会就得到各方面重视和重用的想法,然而现实往往与原来的想象相差甚远,从事的工作杂,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大,对工作产生不满而离开。
其次是培训,企业可提供的培训种类少,培训机会小,对培训后的归属问题控制得比较严格,而且很多培训都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与外界相比,容易产生落后感。
再者是晋升,在很大程度上,国有企业的论资排辈、“唯亲、唯私、唯权”现象比较严重,晋升缺乏公开、公平、知人善任。
4.企业整体氛围差。
首先是领导者素质及工作风格,管理思想和方法落后,对现代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态度怀有排斥甚至鄙视态度,工作难以在年轻人中展开。
其次是管理水平,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有80年代以前的作风,对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吸收得很少,陈旧的管理制度、考核方法等令人难以接受。
再者是企业文化,由于国有企业遗留文化的特别,企业中几代同堂者众多,造成了员工作风散漫,凝聚力弱,新旧员工的融洽程度低,给人的生活压力大。
5.企业发展前景。
国有企业目前一般的状况比较差。
冗余人员多、社会负担大、老职工多、历史包袱重;大锅饭现象还比较严重;所处行业经济效益不容乐观;由于是老企业又面临着工厂的搬迁;这些都令人失去信心。
三、国有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对策人力是一种资源,人才是一种贵重资源,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不是能以简单的数字估价得了的。
因此,如何降低人才的流失率,将人才的流动率控制在良性范围内,保持企业活力的同时留住优秀的人才,已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根据市场价值规律,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薪资尽管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可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也是防止员工流失的必要条件之一。
首先,薪资水平必须具有外部竞争性。
企业必须了解市场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建立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具有竞争优势的薪酬体系,使企业的薪资水平等于或者略高于其他企业同岗位的薪资水平。
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的薪酬机制要能够起到激发人才主体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建立的工作规范、考绩体系、奖励晋升制度客观公正、公开。
企业内部的薪酬可以依据职位级别的不同、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或岗位对企业的重要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杜绝“大锅饭”式的所谓公平情况,同时也必须防止“鞭打快牛”。
再者,采用艺术性的薪酬支付方式,实现薪资的效能最大化。
在薪资的支付方式上,可以打破以往简单的支付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工资支付。
在多样化的工资支付中应该淡化保健性因素,如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多增加激励性因素,如:奖金、物资奖励、股份配送等。
2.建立员工需要的、有吸引力的福利完善的福利对吸引和留住人才非常重要。
福利项目设计得好,能给员工带来较大的方便和满意度,可以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还可以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声誉。
国有企业在硬性福利方面(如: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做得比其他非国有企业好,但在软性福利方面做得就不尽如人意。
或者说,在软性福利这方面,国有企业还比较缺乏,如有关员工旅游、带薪休假、免费工作餐等生活方面的福利就比较少。
企业可以采取调查的方式收集员工在福利方面的偏好,依据企业实际支付能力部分或绝大部分的满足员工的要求,以自助餐式的福利,让员工可以自由选择,这样,福利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比较明显,员工的满意度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当员工把自己所在企业的福利收入与外部企业比较的时候,会觉得更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