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
1953年 Crosland –Taylor根据雷诺对牛顿流体在圆形管
中流动规律的研究认识到:管中轴线流过的鞘液 流速越快,载物通过的能力越强,并具有较强的 流体动力聚集作用。于是设计了一个流动室,使 待分析的细胞悬浮液都集聚在圆管轴线附近流过, 外层包围着鞘液;细胞悬浮液和鞘液都在作层液。 这就奠定了现代流式细胞术中的液流技术基础。
②
③
加入PBS缓冲液(有0.1%的NaN3)1ml洗细胞,1000rpm 离心10min,倾去上清液,加入固定液300ul重悬细胞, BD-FACB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 细胞的吸入,将装有细胞的FACS测定管放置到机器吸 管孔处,先预检测样品,然后进行实际检测。课根据细 胞的浓度选择测定的速度(低,中或高)。所有的数据 将自动存入微机。
③
④
⑤
⑥
6,FCM分析
7,结果判断: + 如上图所示,CD3 T细胞占细胞总数的66.82%,其中 CD4+T细胞占51.59%,CD8+T细胞占14.83% 。
8,注意事项: 确保细胞悬液上机检测前浓度为1×105/ml,细胞浓度过低直 接影响检测结果。 使用蛋白封闭剂,封闭非特异结合实际位点,常用的蛋白 封闭剂为0.5%牛血清白蛋白和1%胎牛血清。 设置对照样品,采用与抗体来源同型匹配的1g对照。
1956年,Coulter 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利用 Coulter
效应生产了Coulter 计数器。其基本原理是:使细 胞通过一个小孔,只在细胞与悬浮的介质之间存 在着导电性上的差异,便会影响小孔道的电阻特 性,从而形成电脉冲信号,测量电脉冲的强度和 个数则可获得有关细胞大小和数目方面的信息。
1967年 Holm等设计了通过汞弧光灯激发荧光染 色的细胞,再由光电检测设备计数的装置。 1973年 Steinkamp设计了一种利用激光激发双色 荧光色素标记的细胞,既能分析计数,又能进行 细胞分选的装置。这样就基本完成了现代FCM计数 技术的主要历程。
3实验材料:
(1),肝素抗凝人全血 (2),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抗人CD4-FITC,抗人CD8-PE(美国BD公司产 品) (3),细胞洗液(含1%FCS的PBS) (4),红细胞裂解液 (5),细胞固定液 (25%戊二醛3.2ml, 葡萄糖2.0g加无血清细胞洗液至 100ml)。 . . (6),FACS缓冲液 1 × PBS 950ML FCS 40ml 10%叠氮钠溶液 10ml . (7),仪器缓冲液(FACS-flow),FACS清洁液(FACS clean)和FACS洗净液 (FACS rinse)由仪器厂家提供。 (8),流式细胞仪。 (9)离心机,吸管,试管等。
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
组 长: 杜建呈 田 呈(讲解) 小组成员: 李 姚
罗光珍
范成芬 钱洪珍
实 验
一
1 了解流式细胞术的基本发展过程
目
2 掌握流式细胞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的
3 掌握分选T细胞亚群的原理与方法
4 掌握T细胞亚群分选的意义
二,流式细胞术的发展史
Moldavan1首次提出了使悬浮的单个血红细胞等 1934年 流过玻璃毛细管,在亮视野下用显微镜进行计数, 并用光电记录装置计测的设想,在此之前,人们 还习惯于测量静止的细胞,因为要使单个细胞顺 次流过狭窄管道容易造成较大的细胞和细胞团块 的淤阻。
4,实验步骤
①
混匀抗凝全血,加100ul全血于试管中,分别加入抗人 CD4-FITC,CD8-PE单克隆荧光抗体各10ul,用振荡器混匀, 避光放置15~30min(室温200C~250C) 加入溶血素2ml溶解红细胞,与振荡器上混匀,室温避 光放置10min,1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液。
二)
三)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
参数测量原理:流式细胞仪可以同时进行多参数测量, 信息主要来自特异性荧光信号和非荧光散射信号。 样品分选原理:流式细胞仪的分选功能是由细胞分选器 来完成的。 数据处理原理:FCM的数据显示方式包括单参数直方图 (histogram),二维点图(dotplot),二维高等图 (contour),假三维图(pseudo 3D)和列表模式(list mode)等。
3,染色的细胞经照射发出荧光,同时产生光散射。这些信号分别 被呈900角方向放置的光电倍增管荧光检测器和前向角放置的光电 二极管散射光检测器接收,经过转换器转换为电子信号后,经膜/ 数转换输入计算机。 4,计算机通过相应的软件储存,计算,分析这些数字化信息,就 可以得到细胞的大小和活性,核酸含量,酶和抗原的性质等物理和 生化指标。
四,T细胞亚群的检测
1,实验内容: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细胞。
2,实验原理(1):T淋巴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根据 其表面的标志和功能特征,可分为若干个亚 群,各亚群之间相互调节,共同发挥其免疫学功能。 因此,对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检测能反映机体的免 疫功能状态。本次实验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D4+,CD8+T细胞。(流式细胞术原理见前面流式细 胞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注意染色后避光,保障细胞免疫荧光的稳定。样品制备好 后如果不能立即上机检测,须置于40C 冰箱避光保存
9,问题与思考 ① FCM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②
如何使用FCM技术来检测一肿瘤患者的PBMC中 的T细胞组成变化? 在操作FACS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FCM在免疫学中,有哪些具体的运用?请举三 例说明 细胞亚群的检测有何意义?请举例说明
现代的FCM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是从组织化学发 源的,其开拓者是Kamentsky。1965年,他在组织 化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新设想 1)细胞的组分是可以用光光度学来定量测定的, 即分光光度术可以定量地获得有关细胞组织化学 的重要信息。
2)细胞的不同组分可以同时进行多参数测量,从 而可以对细胞进行分类。换句话说,对同一细胞 可以同时获得有关不同组分的多方面的信息,用 作鉴别细胞的依据。
三,流式细胞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一) 流式细胞术(FCM)是一种可以对细胞或亚细胞结构
进行快速测量的新型分析技术和分选技术。
1,其基本原理是将悬浮分散的单细胞悬液,经特 异荧光染料染色后,放入样品管。
2,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悬浮在样品中的单细胞悬液形成 样品流垂直进入流式细胞仪的流动室,沿流动室的轴心向 下流动,流动室轴心至外壁的鞘液也向下流动,形成包绕 细胞悬液的鞘液流,鞘液和样品流在喷嘴附近组成一个圆 柱流束,自喷嘴的圆形孔喷出,与水平方向的激光束垂直 相交相交点称为测量区。
③ ④
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hank you
实验原理(2)
T淋巴细胞表面的CD分子与相应荧光素直接标记的抗人CD 分子McAb结合后,细胞表面形成带有荧光色素的抗原抗体 复合物。经激光激发后发出与荧光素相对应的特定波长的 荧光,其荧光强度与被测CD分子表达密度成正比例关系, 由此通过流式细胞仪课检测结合含有相应荧光素标记抗体 的阳性细胞百分率。
流式细胞术在细胞化学中的应用的先驱者是Van Dilla 和美国的Los Alamos小组。他们在1967年研制出流液束、 照明光轴、检测系统光轴三者相互正交的流式细胞计的基 础上,首次用荧光Feulgen反应对DNA染色显示出DNA的活 性与荧光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并在DNA的直方图上清楚 地显示出细胞周期的各个时相。Gohde 和Dittrich接着把这 项技术推向实用,他们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借以研 究细胞药代动力学问题。FCM用于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关键 是对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其它和在细胞化学的应用并 没有多大差异。 流式细胞术主要包括了样品的液流技术、细胞的分选和计 数技术,以及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技术等。
④
5使用后的清洗
①
将装FACS清洁液的FACS管放置机器吸管孔,高速吸入 1min
②
将装FACS洗净液的FACS管放置机器吸管孔,高速吸入 1min
再将装FACS清洁液的FACS管放置机器吸管孔,高速吸 入5min 同样再将装FACS洗净液的FACS管放置机器吸管孔,高 速吸入5min 最后将一装有双蒸水的FACS管放置机器吸管孔,关闭 机器。 将废液槽中的废液倒掉,并清洗干净废液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