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去向的选择与分析

毕业去向的选择与分析

毕业去向的分析与选择一.毕业去向的主要形式二.影响毕业去向选择的因素三.毕业去向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四.毕业去向选择评估一.毕业去向的主要形式升学、出国留学、就业、国家和地方支持就业项目、自主创业、应征入伍等《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

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

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

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

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

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

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

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

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

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

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1500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1000-1500 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

只有9.4%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

据国家城调总队的2000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

我们仅与深圳进行比较,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

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

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

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

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

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个单位能留大学生多久?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相对来说在1-3年。

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死守饭碗已经成为过去时,不跳槽才难。

当被问到“您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多久?”时,25%的人回答1-2年,29%的人回答2-3年。

6%的人回答3-4年。

还有18%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内”,如果按照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为5年的话,再加上还有2%的人只想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内会有70%的人离开第一份工作。

希望“尽量稳定下去”的只有两成。

大学生们希望多大岁数功成名就?59%的人希望能在28-35岁间打拼出一番事业。

20%的人希望成功时间是25-28岁。

大部分人期望的成熟期集中在25-35岁间。

在35-45岁间磨练有成的占9%,无所谓的占9%,希望25岁以下年少即得志的占2%,希望自己在45岁以上才成功——宛如姜太公垂钓遇文王者最少,只占1%。

毕业去向举例入伍留学升学入伍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除享有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定兵及其他优待安置政策外,还享受优先选拔使用、考学升学优惠、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

我国针对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出台了8项优惠政策:一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两年,国家按每学年最高限6000元返还在大学期间的全部学费或者是助学贷款,就相当于是免费上大学。

二是正在就读的高职、高专毕业班的学生,完成教学课程外仅仅差实习的,可以提前毕业入伍,在部队去完成实习。

也就是说,今年冬季征兵开始,翌年毕业班的高职、高专学生,只要完成了教学课程的学习,仅仅差实习的,可以在今年报名应征入伍,同时可以享受今年的优惠政策。

三是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以后,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在技术岗位等等方面将优先。

具有普通高等本科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表现优秀、符合总政治部有关规定的可以直接选拔为军队基层干部。

四是退役以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招生考试,优先录取,政法院校为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招生。

这是去年司法改革以来推出的一个重大项目,就是政法院校定向地为西部地区公检法系统公务员岗位定向招收、定向就业。

高校毕业生士兵退役后,报考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将优先录取。

五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可以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也可参加所在省专升本考试,入读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据介绍,高职高专毕业生完成义务兵役退役后,可回到入伍前所在省参加本省组织的“专升本”统一考试,但是将单列计划、单独划线,按30%的比例单独录取。

也就是说,退役士兵有100人报考普通“专升本”的至少有30名学生是可以入读普通本科。

六是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免试入读硕士研究生。

七是退役后由入伍地方政府接收安置。

因为大学毕业生入伍是按照城镇人员来对待的,国家民政部对城镇人员退伍以后的政策是由当地政府接收安置。

八是退役以后,自主择业,凭用人单位就业协议,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迁移户口。

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今后退役可参照应届毕业生,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用人协议迁转户口。

留学去北美国家首先要考GRE和TOFEL两个考试,GRE每年两次6月和10月,TOFEL每个月都有考,全国各地都有考点。

申请国外大学还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GPA,俗称绩点。

一般大学都要求绩点3.0以上。

这三个是基本要求去英国、澳大利亚或新西兰等国必须有必要的学历。

各大学都要求申请人出具学历证明,如大学文凭、成绩单等,以证明其有能力在英国的大学学习所申请的学科和学位。

一般要求申请人能听懂讲课,能阅读资料文献,能用英语进行师生交谈和参加学术研讨,并能较熟练地用书面表达自己的思想,如申请人来自英语为非本族语的国家,则要求在赴英前通过ELTS 考试。

ELTS只是摸底考试,不是淘汰考试。

根据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文件协定,我方人员ELTS考试分数达6分者即可赴英。

必须具有在英学习期间所需要费用的经济保障。

必须身体健康并具有体检证明。

英国方面特别强调患有肺结核或其他各种传染疾病者不予录取。

升学在读研究生补助:兰州大学271元/月中国海洋大学硕研251元/月哈尔滨工业大学700元/月大连理工大学700-750元/月,硕研230元华中科技大学600元/月北京工业大学600-800元/月南开大学>1000武汉大学硕研400复旦大学硕研300中国农业大学硕研450浙江大学345 硕研305,学校给不论自费公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210元(博士下同)240元中国人民大学250元280元清华大学360元490元北京大学290元350元浙江大学305元415元天津大学260元600元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分配到企业单位,按企业工资标准执行;分配到党政机关按公务员标准执行;分配到事业单位的,不实行见习期,在确定职务前执行初期工资,初期工资为每月240元(含津贴40元),初期工资执行期满后,专业技术人员按助教工资标准第四档确定(213元),管理人员按五级职员工资标准第四档确定(202元),在入学前已参加工作人员获得硕士学位后,即执行定级工资。

根据硕士生的实际水平和不同工作经历,经过一定时间的工作实践,按有关职称规定进行考核,对具备了讲师、助理研究、工程师等相应职称条件的,可确定相应的职称。

二.影响毕业去向选择的因素1、外部环境因素2、个体内在因素1、外部环境因素(1)经济全球化因素(2)社会经济结构因素(3)人才供需状况因素(4)经济发展周期因素(5)政策法规因素(6)高等教育因素(7)传统观念及社会舆论因素(8)人际关系及家庭因素2、个体内在因素(1)个体心理及观念因素(2)个体生理及健康因素(3)个体学习及实践因素(4)个体社会经验及判断因素(5)个体自我管理及适应因素三.毕业去向选择的原则与方法(一)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要求一个人在选择职业岗位时,应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去认识和解决择业问题。

(二)发挥素质优势的原则在确定了择业首先要服从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择业者应主要遵循发挥素质优势的原则。

择业时求职者和择业目标的最佳切合点是,一方面是求职者素质达到或超过了职业的要求,另一方面择业的目标适合自身的素质的发挥。

即我们常常讲的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三)有利于成才的原则在择业原则中,如果说服从社会需要是前提,发挥素质优势是标准的话,那么,有利于成才则是择业的最高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