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饮用水安全现状

我国饮用水安全现状

我国饮用水安全现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研究所金银龙鄂学礼张岚一、饮用水与疾病水是维持生命和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

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饮水2500mL左右。

饮用水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程度及寿命的长短。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水质不良可引起多种疾病。

1、介水传染病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s)是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在我国的37种法定传染病中,介水传染病有8种:霍乱、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感染性腹泻病。

2006年,上报法定传染病发病人数4608910,其中介水传播疾病发病人数1277980,占27.7%。

2、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主要包括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

①饮水型氟中毒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内蒙古等地区饮水中氟可高达4mg/L以上。

氟病是以影响骨骼和牙齿等硬组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损害发育中的牙釉质发生氟斑牙;引起骨骼变化,表现为腰腿疼、关节活动受阻,发生氟骨症。

②饮水型砷中毒砷中毒的表现主要为皮肤损伤周围神经病变,重者发展为皮肤癌。

在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于8省市区(内蒙古、山西、新疆、吉林、宁夏、青海、安徽、北京),受影响人口2343238人,查出砷中毒1076人。

内蒙古、山西仍为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重病区,其饮水含砷浓度最高。

3、化学性污染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据WHO报道,现查明全世界水体中可检查出2221种化学物质,其中饮用水中有害的有机污染物765种,经鉴定确认其中致癌物20种、可疑致癌物23种、致突变物56种、促癌剂18种。

我国主要饮用水源黄浦江江水中曾检出有机物700多种,松花江吉林段测出有机物317种,福建闽江检出有机物100多种,武汉东湖水查出有机物102种。

重庆水源种检出101种有机污染物,主要为具有生殖毒性的内分泌干扰物。

重庆长江水中壬基酚0.05~7.5,一自来水中0.1~2.73。

天津引黄水和郑州黄河水源水中有抗生素检出。

这些化学物质在水中残留时间长,多数不易被降解,可直接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高浓度短时间作用于人体可产生急性毒性作用;低浓度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可产生慢性毒性作用;水中三致毒物的长期存在将对人体产生远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危害更大。

二、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我国属于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40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4。

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由于时间、空间分布不均,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加突出。

20世纪70年代,我国日排污量为3000万吨~4000万吨,20世纪80年代达到7500万吨。

据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我国年废水排放量高达482.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11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61.3亿吨。

这些废污水中有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

我国城镇供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城市水域受污染率高达90%以上,许多城市供水水源受到威胁。

根据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检查结果表明,我国湖泊中约有75%的水域受到污染。

大多数湖泊出现富营养化,蓝藻泛滥,湖水出现绿粥状污染物,气味难闻,严重影响湖区居民生活,被称为“生态癌”。

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资料),按照水功能区划的标准,目前饮用水源地水功能不达标率达35.6%,其中河道不达标率44%,湖泊不达标率77%,水库不达标率23%;全国1073个重点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有25%的水质不达标;地下水水源地水质问题更为严重,115个地下水水源地中,35%的不合格。

三、水环境污染类型水质污染按污染物类型可分为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三类。

1、物理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水中含有的非溶解性的固体悬浮物,如黏土、泥沙之类,例如黄河水就是因黄土被冲入水中而造成的物理污染。

2、生物性污染生物污染是指水体受细菌、藻类、霉菌、酵毒菌等微生物、病毒、热源、各种浮游生物、寄生虫及虫卵的污染。

我国未经消毒的饮水中,常见细菌学指标超标,还时有肠道病原体检出。

血吸虫病的发生率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在疫源地区该病的发生与接触污染的水源有关。

目前血吸虫病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七省的110个县(市、区),生活在病区的人口约6000万。

3、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是由化学物质导致的水质污染,它又可分为无机污染、有机污染和复合污染。

无机污染如水中含有的汞、镉、铅等重金属和砷化物、氰化物、亚硝酸盐等无机物。

有机污染如水中含有的农药、除草剂、合成洗涤剂、有机溶剂以及各种各样的有机物。

①无机污染20世纪中叶,水体受到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的化学污染。

该时期的化学污染主要是无机污染,如重金属铅(Pb)、汞(Hg)、铬(Cr)、镉(Cd)及氰化物、氟化物、砷化物、亚硝酸盐等无机物,它们能使人中毒、患病,如骨痛病、水俣病等。

②有机污染20世纪70年代以来,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成为人类最可怕的敌人,饮水和肿瘤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约700万种,常用的5万种化学品中95%以上是有机物,而且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种新的有机化合物被人工合成制取,这些有机物的研制、生产和使用中都可能会进入人体,全世界在水中已检出2221种有机物。

上海市“饮水与健康”协作组调查发现黄浦江水中含有约700种;据吉林省“松花江未知有机污染物探查”协作组报道,他们从松花江林江段水中测得有机物317种,而且这些有机物中大多数与人的肿瘤有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我国湖泊环境研究首席科学家刘鸿亮院士说,国内外有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已有2000余种,其中114种是具有或被疑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

③复合污染1996年,《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指出,一些原本对受体激素效应微弱的狄氏剂、硫丹、毒杀芬等同时出现的复合效应,使其毒性效应提高1000倍。

说明复合污染使低剂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对水质安全与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目前,在几种污染物中,物理污染与生物污染在饮用水中已基本能得到控制,化学污染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在化学污染中,无机污染基本得到控制,有机污染上升为主要矛盾。

成为危及人类健康及安全的主要因素。

四、我国饮用水水质状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县级以上大部分城市的供水能力已基本解决。

但影响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因素较多,城市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不高。

据卫生部近年对28个省的城市集中式供水管网末梢水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游离余氯7项指标抽检结果,合格率82.6%。

自建供水系统末梢合格率为66.84%。

城镇供水重点转向改善和提高水质。

农村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联合国“给水和环境卫生十年规划”以来,农村改水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来看,农村供水能力和水质问题仍很突出。

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自然条件受限制地区改水进展很慢,部分已建水厂的净化和消毒不规范,至今我国农村尚有3.2亿多人饮用水水质不合格。

据调查,我国城市约1亿人口饮用水不能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有3.6亿人饮水不安全,农村约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还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

五、饮用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1、微生物污染由于大量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加之公共卫生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农村大量人口饮用不安全卫生水。

1993年在全国26个省的180个县全面展开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的检测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农村饮用水现状: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仍有53%的人口使用分散式供水,集中式供水中未经过任何处理的自来水也占到一半以上,由此造成了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严重超标,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我国几次大的水致传染病的暴发也充分反映出该问题的严重性。

当前,微生物污染仍为农村饮用水污染的主要类型,加强饮用水消毒工作是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的有效措施。

2、自来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受到挑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

但是,因为水污染,自来水屡屡受到影响,使人们对自来水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目前自来水的处理技术依然沿用一百年前的传统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

经过一百年的世纪洗礼。

当代的水质现状与一百年前的水已经截然不同了。

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对降低浑浊度,去除水中悬浮物有较好的净化消毒作用,但对目前以有机污染为主的微污染,则不能彻底去除有机污染物、农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藻毒素,致使出厂水时有检出,甚至超标。

3、消毒副产物带来新的污染氯化消毒是我国沿用多年且仍然普遍采用的自来水消毒技术。

近二十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同时,会产生一系列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现已发现氯化消毒副产物300多种,其中许多氯化副产物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副作用。

譬如三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三溴甲烷均对实验动物有致癌性,可引起甲肝、肾和肠道肿瘤。

卤代乙酸类中的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二溴乙酸等也能诱发小鼠肝肿瘤。

三氯甲烷和二氯一溴甲烷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在其《饮用水水质准则》中,作为有致癌性的物质而确定了致癌危险性水平的限值。

我国许多研究证明,氯化饮用水的有机提取物,在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中均有致突变性,有的还证实具有潜在致癌性。

由于氯消毒会产生大量副产物,许多消毒产品已用于饮用水消毒。

如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等。

但同样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消毒副产物。

如二氧化氯消毒,会产生亚氯酸盐、氯酸盐等副产物。

臭氧消毒可能会产生溴酸盐、甲醛等副产物。

这些副产物对健康也会产生危害。

从保护人群健康出发,在进行饮用水消毒时应尽量降低副产物的生成。

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水源水中是否含有与消毒剂生成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质。

如氯消毒时原水中腐植质等大分子团有机物含量,二氧化氯消毒时有机物含量,臭氧消毒时溴化物含量等。

因此对减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质,选择消毒剂最佳投加量等问题引起众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与研究。

4、自来水管网污染但我国大城市的输配水主管道许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安装配备的,经过半个世纪的氧化和腐蚀,由于物理、化学、电化学、微生物等的作用,在给水管道的内壁会逐渐形成不规则的“生长环”,且随着管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厚,使得过水断面面积减小、输水能力降低并严重污染水质,加之城市自来水管网年久失修,维护管理不力,管网渗漏高达20%以上,甚至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