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北京市幼儿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2013年北京市幼儿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幼儿心理学全真模拟题五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社会文化B.电视C.家庭D.幼儿园2.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聪明,这说明儿童心理特征的( )。

A.延续性B.多变性C.稳定性D.可变性3.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

”他说:“不,我是坏孩子。

”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

A.关键期B.敏感期C.最佳期D.危机期4.关于幼儿视觉发展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突然把手放在孩子眼前,若无眨眼反射,是正常表现B.“代偿头位”表示两眼可能是弱眼C.孩子有畏光表现,在阳光下常把一只眼闭上,可能为青光眼D.斜视,多是视力功能不好5.当教室中一片喧哗声时,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这是( )。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B.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C.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D.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6.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B.鲜明性和选择性C.清晰性和指向性D.清晰性和集中性7.“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 )。

A.广度B.稳定性C.选择D.集中8.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B.理解记忆C.机械记忆D.逻辑记忆9.儿童最初的创造想象是( )。

A.无意的自由联想B.随意的自由联想C.愿望性想象D.情境性想象10.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 )。

A.直观的概括B.语词的概括C.表象的概括D.动作的概括11.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 )。

A,自然现象B.社会现象C.言语过程D.交流活动12.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年龄是( )。

A.0~2岁B.1~3岁C.3~4岁D.4~5岁13.有个正常幼儿,在同龄人能独立走路时,他还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

其实质上是缺乏独立行走的( )。

A.目的B.需要C.兴趣D.有意性14.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发展的是( )。

A.责任感B.道德感C.理智感D.美感15.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如众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1._____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__________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3。

__________是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4.__________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5.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__________。

6.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这种儿童心理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__________。

7.__________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

8.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__________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__________的反映。

9.艾宾浩斯无意义材料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规律,简单地说就是__________。

10.无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叫__________,依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叫__________。

11.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幼儿对语法的意识从__________开始明显出现。

13.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趋势叫__________的规律。

14.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是它与__________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联着。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1.类比推理2.道德感3.攻击性行为4.性别行为5.定向性注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遗忘的干扰说。

2.幼儿口语发展的特征是什么?3.简要说明幼儿有意运动的特点。

4.什么是气质发展中的“掩蔽现象”?5.简要说明幼儿推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试述教学中幼儿注意的培养。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3分)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

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是不听,还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

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

”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

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幼儿园是影响幼儿的小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2.D【解析】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体现出可变性。

3.D【解析】儿童心理发展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说明儿童处于危机期。

4.D【解析】到孩子长到6~9周时,你把一个东西迅速移到他眼前,他会眨眼,若无眨眼反应可以怀疑是眼盲。

斜视患者采用歪头、侧脸、抬高下巴等特殊的头位来补偿,医学上称“代偿头位”。

弱视的主要特点是畏光,如果孩子在较强的灯光下或阳光下不敢睁眼睛可能两眼都是弱视,如果闭一只眼而微睁另一只眼睛,而闭的这只眼可能是弱视。

斜视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严重者没有良好的立体视力。

故正确答案为D。

5.C【解析】这是教师有意识控制的活动。

6.A【解析】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

7.A【解析】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

“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是指注意的范围。

8.C【解析】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应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记忆。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的记忆都是机械记忆。

9.D【解析】幼儿创造想象最初步的表现是在再造想象中逐渐加入了一些创造性的因素,具有情境性。

10.C【解析】幼儿中期,幼儿已经能够掌握事物某些比较稳定突出的主要特征并进行概括,这时对事物的概括已经不是直观的概括,而是对头脑中存在的表象的概括。

因此,答案为C。

11.B【解析】语言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

12.D【解析】问题言语是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言语。

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年龄是4~5岁。

13.D【解析】略。

14.A【解析】责任感不是基本的高级情感,幼儿的高级情感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个方面。

15.D【解析】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二、填空题1.个性2.社会性发展或社会化3.性别角色4.生理成熟的顺序性5.关键期6.转折期7.游戏8.个别属性整体属性9.先快后慢 10.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11.日常概念具体概念12.4岁 13.从整体到局部 14.生理需要三、名词解释1.类比推理:是一种逻辑推理,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它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

2.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形成道德情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3.攻击性行为:是指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目的性。

它分为反应型攻击性行为和主动型攻击性行为。

4.性别行为:是指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5.定向性注意:婴儿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又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不消失。

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遗忘的干扰说是揭示遗忘原因的一种理论学说,内容是: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排除干扰,记忆就能恢复。

干扰因素很多,主要是学习材料、疲劳和紧张情绪等的干扰。

2.【答案要点】幼儿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表达力的发展。

(1)掌握全部本民族的语音;(2)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3)初步掌握语法。

我国幼儿能说出的句子类型有以下发展趋势:(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3.【答案要点】有意运动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去支配自己的肌肉运动,如伸手去拿杯子、用脚去踢球等,它是意识到的运动。

有意运动是条件性的动作反应。

有意运动有两个特点:(1)有意运动是后天学会的;(2)有意运动是自觉意识到的主动的运动。

4.【答案要点】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

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

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

5.【答案要点】幼儿推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如下:(1)推理过程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2)推理过程可划分为四级水平:0级,不能进行推理活动;工级,只能根据较熟悉的非本质特征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Ⅱ级,提示条件下,运用展开的方式逐步发现事物本质联系,最后做出正确结论;Ⅲ级,以独立、迅速、简约的方式进行正确的推理活动。

(3)儿童推理方式由展开式向简约式转化。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对幼儿注意的培养要依据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1)3岁前幼儿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

在整个幼儿期,刺激强烈、对比鲜明、新颖的事物对引起幼儿的注意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师选择和制作的玩具、教具,必须颜色鲜明,对比性强,形象生动,新颖多变,只有遵循这一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吸引和保持幼儿的注意,有效地达到活动的目标。

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也使得幼儿对更多的事物产生无意注意。

只要幼儿感兴趣和爱好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需要也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漂亮玩具极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2)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幼儿的有意注意还处于初步的发展之中,而且幼儿有意注意的目的性和自我控制力主要还依赖于成人的组织与提醒。

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参与、体验活动的趣味性,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活动中,使自己的活动有目的,并在老师的提醒下完成活动。

幼儿如果明白老师、成人让他做的事,而且知道具体的任务是什么,他就会按要求完成任务,这一过程中幼儿是需要有意注意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