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著名错字
你知道“震撼”、“震憾”哪个词语是正确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源远流长。
因为汉字难写,书写上比较随意性,极具个性和艺术性,因此才有了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人群——书法家,凭写字吃饭的人。
可以说,中国书写错别字最多的人群并不是作家、记者,而是书法家们。
而且,书法家写错别字具有主观性,也就是说,是“有意错”,会想当然把字的结构打乱,写错,自称这就是书法艺术。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错字,这些错字大多出现在文化古迹或是旅游景区内。
这里,我找出几个最有典型性的五大著名“错字”,与大家聊聊。
天下第一错字,当属承德避暑山庄匾额中的“避”
康熙皇帝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
最有说法的错字——“鱼”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
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出现最多的错字——“明”
皇帝陵上的错别字。
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细心的游人至少可以发现两处错字:在明孝陵保护碑上,“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入明楼,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
前者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有意错”,后者则是民国初年人所题。
“眀”是国内景点出现最多的错字之一。
在成都著名的武侯祠内也有,有块匾额叫“明良千古”,其中的“明”就写成“眀”。
最具哲理的错字——“流”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边的“坐花载月”匾额,是民国初年著名的宁夏“三马”之一马福祥所题;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则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员的欧阳修所作。
“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最令人叫绝的错字——“富”
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
此楹联是这样写:“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
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富意欲孔家不宜过富,要“去一点”。
章意欲“文章通天”。
中国汉字应当规范书写,在电子产品替代的年代更应该被重视。
作为一名传播文化的对外教师,正确书写汉语知识尽在陕师大City&Guilds考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