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几点认识

关于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几点认识

关于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几点认识
李峰松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常状况,为本企业员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养老保险形式的制度。

企业年金作为企业对职工的一项福利保障,补充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不足,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稳定企业人才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2004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0号令)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动保障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第23号令),是国家有关企业年金的基本政策,文件规定了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12。

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6。

同时对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条件、建立企业年金必须通过集体协商确定、企业年金方案内容、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缴纳、采用个人账户管理方式、个人账户资金支付领取以及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投资管理等作出了规定。

这是中国企业年金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将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一、建立企业年金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养老金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保持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建立企业年金的重要意义,有以下三点:
(一)企业年金将成为保障退休员工生活的重要保证。

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养老金的总体替代率,促进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有效补充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缩小员工在职与退休后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提高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二)建立企业年金是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趋于激烈。

大中型企业为了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补充,提高人才的预期待遇,增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凝聚力,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奉献聪明才智的积极性。

(三)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近年来,国家为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连年调整了基本养老金。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相比,仍然存在着待遇偏低的问题。

为此,需要通过建立企业年金制度,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以体现对退休员工的关怀,缩小与其他人员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和谐稳定。

二、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尽完善。

因此,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规范操作的原则。

企业应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
及地方有关企业年金政策等文件,设计年金实施方案,作到有法可依,避免出现随意性。

(二)兼顾出资人、企业和员工利益,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快发展的原则。

在企业年金计划的制定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在企业和员工缴费比例等方面,兼顾出资人、企业和员工利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三)企业和员工自愿参加的原则。

企业年金一般坚持企业自主建立原则,一方面可以与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区分,可以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国家不用背上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与财务包袱,为其市场化运营创造条件。

因此,在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上,要体现企业和员工双方的意愿,采取民主沟通,互相协商的方法,促进和谐企业的建设。

(四)企业年金一般实行基金积累原则。

企业年金作为企业为员工自主建立的养老保障计划,为了发挥它在吸引及激励单位人才中的作用和基金的投资运营,一般采用基金积累的模式,将补充养老保险资金记入个人账户,其收益取决于缴费数量和积累资金的投资回报。

(五)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在确定企业年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关系上,既要有所倾斜,又要注意缩小差距,合理分配,调动和激励广大职工积极性。

(六)防范风险与实现企业年金保值增值相一致的原则。

在企业年金的管理运营方面,遵照相关法规建立监管、互控机制,防范风险,实现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
(七)适时调整的原则。

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适时调整企业年金计划,建立起对企业年金计划进行调整、中止的动态管理机制。

三、正确掌握企业实施企业年金的条件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0号令)规定,建立企业年金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

(二)企业经济效益在行业内突出并具有持续的盈利和发展能力。

企业在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的当年和前两年必须盈利,并能够完成出资人所确定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

下年度考核的利润总额指标不能因实行企业年金制度而达不到应有水平。

亏损企业以及未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企业,在实现扭亏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前不得试行企业年金制度。

(三)企业人工成本承受能力较强。

企业年金缴费水平应与人工成本承受能力相适应,不得因试行企业年金制度而造成人工成本大幅度增加。

(四)履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义务,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企业应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工会组织健全,建立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集体协商机制。

四、发展企业年金的建议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为推进这一制度健康发展,建议进一步研究完善有关制度和政策,以促进企业年金良性发展。

(一)完善发展企业年金的扶持政策。

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激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年金的建立与发展需要以税收优惠为主的政府扶持。

企业年金计划作为多支柱的养老
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运作和管理离不开政府的倡导、支持和监督。

根据一般国家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经验,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立法、监督和税收政策上。

政府的立法主要保障员工的平等权利和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合法性。

政府的监督主要是保障积累资金的安全性和有关立法的执行情况。

政府对企业年金计划的扶持引导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政策上,主要有筹资时对供款单位与个人的税收优惠,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的有关制度规定。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模式是自愿的、缴费确定型的基金积累制度。

因此,需要对目前的企业年金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一,关于举办资格。

目前劳动部门规定了4个基本条件,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依法纳税、具有经济承受能力和民主管理基础。

第二,关于举办主体。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企业年金的发展模式,应当确定企业为举办主体。

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由企业决定自主管理还是委托专业机构管理。

第三,关于企业年金参保对象和权益保护。

从理论上分析,所有企业员工都有资格得到企业年金,但作为企业自主建立的企业年金制度,应当允许企业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员工贡献等方面的不同有一定的自主权,使其发挥吸引人才、稳定队伍、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要建立保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的有关制度。

(三)加快企业年金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化投资要求的监管体制。

企业年金的管理监督体制涉及到经办、投资、运营和监督等诸多方面。

应当根据企业年金的性质与业务流程,对企业年金从建立到投资方向、风险控制、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以保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并保持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一般情况下的风险是金融风险和操作风险,比如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基金管理混乱、违规和欺诈风险、投资决策失误和管理效率低下等等。

基金管理者和监管机构必须了解这些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防止养老基金遭遇不慎行为的侵害,保护基金成员和投保者的合法权益。

(五)加快补充养老保险人才队伍培养、专业投资机构建设和法制建设。

不论是企业年金,还是商业保险,都十分需要大量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和运营。

中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一方面,中国要加快补充养老保险人才队伍培养和专业投资机构建设,另一方面,要根据加入国际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快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大力引进外资、人才和国外专业投资机构,加快企业年金的市场化。

同时,完善企业年金法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年金的发展创造稳定的、公平的环境。

(作者单位: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电话:30211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