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反映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目前,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受经济、社会等因素制约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一是农村老年人患病率、死亡率高。

由于农民经济基础差,社会保障程度低等因素,人至老年营养得不到保障,衰老进程加快,身体机能下降,加之农村医疗机构简单,普遍存在着买药难,药品价格虚高导致因病致贫现象严重,另外,农民医学常识欠缺,容易延误病情,就诊率低,形成高死亡率。

二是农村老年人精神负担重、心理健康因素差。

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老人的社会交往范围逐减小,社交和友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另外,农村老人丧偶率高,特别是农村妇女的丧偶率在各个年龄段都要高于男性,加之同龄好友去世等生活变故对老年人的精神冲击很大,自身的体弱多病、体能衰退与力不从心,对死亡的恐惧增大,以及对今后无所寄托的空虚和无奈,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变化。

三是社会地位低,歧视现象严重。

由于多数农民思想落后,目前短浅,对尚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存在歧视,农村老人经济收相对贫困化,在经济上对子女的依赖性增强,家庭地位下降,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遭白眼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空巢老人增多,情感缺少依托。

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
动力外出打工数量日益增多,独守、空巢老人增多,日常生活缺少沟通对象,加之大多数家庭注重老人的衣食住行,而忽视了老人的精神需要,老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慰藉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基层建议:
一是发展农村经济、健全社会保障。

实践证明,生产力和物质水平决定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养老制度就要从发展经济入手,将社会养老服务形成产业。

使社会福利机构与政府脱钩,开放体制,搞活老年人服务行业。

二是巩固家庭养老。

针对我国"未富先老"和社会养老服务不足的实际情况,家庭仍是无可争议的提供照料的地方,家庭中的亲情交流和天伦之乐是社会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所无法替代的。

建立和提倡家庭护理,设立家庭病床,使老年人在家庭就能得到较好的护理成为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首选方案。

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将老龄事业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着眼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增强老年人的法制意识,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创设一个更为安全、公正的社会环境。

提倡和建立老年人遗赠抚养制度,以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要继续宣传和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借助新闻媒介的力量,树立典型,使全社会敬老养老的自觉度不断提高。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民教
育,从根源上消除文化贫困。

五是倡导和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关爱老人"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的老年工作队伍,其工作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发展老龄事业。

并倡导和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支持老有所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