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图中()A. 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B. 湖泊湿地,b能和缓的加热大气C. 二氧化碳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 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读下列图表,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晴转多云,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B.上海中雨,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C.哈尔滨有雾,大气能见度低D.西宁晴,外出应做好防晒、防中暑准备4.该日上海与北京最高气温不同,下图中能正确解释其根本原因的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左图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右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回答5-6题。
5.乙图中()。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只出现在夜晚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6.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
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据石家庄机场透露,7日,16时30分,受雾霾影响石家庄机场能见度由1400米骤降至100米,导致55个航班被迫取消。
16时58分石家庄机场能见度提高,达到起飞标准,第一个离港航班NS3267石家庄至深圳顺利起飞,机场航班陆续恢复正常。
下图为我国四个雾霾多发地区。
回答7-8题。
7.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8.图中四地深秋初冬时节多雾,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火山冬天是指因一座较大的火山爆发,全球数年或者某年没有夏天而只有冬天。
2014年9月2日冰岛东南部的巴达本加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的火山灰。
下图为火山喷发对大气影响示意图。
回答9-10题。
9.火山冬天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A.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弥漫在对流层散射了太阳辐射B.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到达平流层削弱了太阳辐射C.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削弱了大气逆辐射D.火山喷发形成酸雨削弱了太阳辐射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爆发的动力是太阳辐射B.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对航空运输不会产生影响C.冰岛冬季受低压控制,天气晴朗D.火山喷发可能会导致降雨量增大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实验(如下图)。
完成11-12题。
1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 水循环B. 温室效应C. 热力环流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2.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回答13-14题。
13.图中()A.①比②气温高B.②比③气温低C.③比④气压低D.④比①气压高14.图中()。
A.此时近地面的风向为东南风B.③地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形成对流雨C.近地面气流流向为:③→②D.等压面分布状况一般出现在夏季的白天美国脐橙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大多被栽种在丘陵地区山谷中。
但北半球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出现的近地面逆温现象经常使脐橙遭受冻害。
左图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
右图为美国西部某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
完成15-16题。
15.春季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6.美国佛罗里达洲大量种植脐橙,其遭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
图中,若按逆温垂直递增率1℃/10米计算,则该山谷种植脐橙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A.6米B.24米C.40米D.60米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据图完成17-18题。
17.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 ①处为陆风B. ②处盛行上升气流C. 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 ④处更易形成降水18.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 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 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 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①城市建筑规模扩大,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₂、NO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D. ①②③④20.有关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温带地区B.热岛效应≥1.0℃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说明高原产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C.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D.1月份温带地区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无关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为此,浙江多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当夜晚温度降到4度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
读我省某地茶园今年3月份每日6时近地面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21-22题。
21.根据气温垂直分布图分析,该地安装“防冻风扇”的理论高度是()。
A.1米B. 2~3米C. 4米D. 7米22.“防霜冻风扇”实际防霜冻的作用原理是因为风扇()。
①吹出的热风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②转动可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强度③扰动气流使上下层空气混合提高气温④转动带动气流,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下图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风向轨迹图,④是稳定风向,回答23-24题。
23.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是()。
A.向北B.向东C.向东北D.不能确定24.有关④地风向,正确的是()。
A.北半球近地面风向B.南半球近地面风向C.北半球高空风向D.南半球高空风向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25-26小题。
25.图中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26.关于甲、乙两地气流运动和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流上升,天气晴朗B.乙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C.甲地气流下沉,高温多雨D.乙地气流上升,寒冷干燥图甲、乙为冬季某日沈阳附近20时的高空和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H代表高压中心、L代表低压中心,①、②分别对应地面③、④。
据此回答27-28题。
27.依据等压线示意图,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气压值最高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8.判断此时与图乙中沈阳风力状况相比,图甲中沈阳的()。
A.风力更大,且风向一致B.风力更小,且风向一致C.风力更大,且风向相反D.风力更小,且风向相反29.位于天山南麓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读博斯腾湖及周边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是对甲地区的形象描述。
简析甲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2)炎热的夏季午后,人们来到博斯腾湖边,能感受到湖面吹来的习习凉风,请用所学知识简析“凉风”的成因。
30.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答案选择题:1-5 B C C B D 6-10 A C D B D 11-15 D C D C D 16-20 B D C B C 21-25 C B C A C 26-28 B D A综合题:29.(1)该地气候干旱,云雾少,大气透明度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相对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若,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相对较低,因而气温日较差大。
(2)由于湖水(湖泊)比周边陆地比热容(热容量)大;白天,湖泊升温面慢(湖滨陆地升温快),湖面形成高压(湖滨陆地形成低压),湖滨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湖泊升温慢,湖面形成高压);大气从湖面高压向湖滨低压作水平运动,形成习习凉风(风从湖面高压吹向湖滨低压)。
30.(1)甲地位于乙地西北侧;(1分)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1分)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1分)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1分)风从甲地吹向乙地,即西北风。
(1分)(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1分)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1分);盛行的西(北)风受狭管效应的影响(或答盛行的西(北)风“与谷地走向一致”,)(1分),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