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完美

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完美


意万重 欲作家书意万重。
一封家书,一份情思, 诗人有千言万语,他在信中会 写什么?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 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 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 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 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为了国家大事,有家不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前途迷茫 因此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可以用什么字来替换“绿”字?
满 到 绿 过
”绿“字有什么 独特的意思?

一、有春天的色彩感觉, 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 感受无疑。——色彩美 二、表现出春风唤醒大地,使人 感受到勃勃生机。——动态美
传说王安石先后用了 “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总感 觉诗歌不够鲜活,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 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 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又绿江南 岸”则不仅叙述出春风已来到江南,而且描绘出 绿草如茵的江南之春,这怎能不让游子长叹一 声——“明月何时照我还”呢?
理解本诗的特色:前两行 看是写诗人在瓜州遥望家乡时 的所见所想,在诗中却饱含深 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 却不能回钟山去,可见诗人怀 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唐]张籍
写作背景:
张籍,唐代诗人。张籍是韩愈的学生,他 出身贫寒,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 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是兵荒马乱,民不聊 生,离家十年的诗人深陷洛阳城,却不知战 乱中的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 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在此情此 景下,写下了这首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家切 此处“绿”字诗人 曾想过用“到、过、 入、满”,为什么 不能还 诗人最后选“绿”?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 烈思乡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 回到家乡。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相关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 家。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 桐深院锁清秋。
泊船瓜洲①
[宋]王安石
京口②瓜洲一水间, 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 又绿江南岸, 明月 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借助生活中的一 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 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 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 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 思念。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①。 开封:把封好的 行人:这里指捎 复恐匆匆说不尽, 信拆开。 信的人。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意万重:形容要 表达的意思很多。
洛阳城里见秋风。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 百花凋零, 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 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洛阳城里见秋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
展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江南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 春意盎然的景象。 通过一个”绿”字展现出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 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 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 ?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 、蔓延起来,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的 心里也充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 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 见其情之浓烈。 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二 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瓜洲:在长 京口:今江苏镇江。 江北岸,扬 州南面。 钟山:今南京 市紫金山。
泊船瓜洲①
[宋]王安石
京口②瓜洲一水间, 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 又绿江南岸, 明月 何时照我还。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 对。 4、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5、间:间隔 6、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7、隔:间隔。 8、数重:几层。读shù chóng 9、绿:吹绿了。 10、何时:什么时候。 11、还(huán):回。
秋风是无形的,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 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 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 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 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之景。 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 起客居他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 亲人的悠长思念呢?
“见秋风”到底给人怎么样的感觉?用一个词语概况。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 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泊船瓜洲①
[宋]王安石
京口②瓜洲一水间, 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 又绿江南岸, 明月 何时照我还。
“泊船”:停船靠岸。
“泊船瓜洲”:在瓜州停船靠岸
泊船瓜洲①
[宋]王安石
京口②瓜洲一水间, 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 又绿江南岸, 明月 何时照我还。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 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 故事。
起因:想象画面(洛阳城的繁华,秋风落叶情景,诗人的心境„„)
经过:想象经过(匆匆写信与临行开封的动作,心理活动,独白语言„„)
结果:自由联想诗人的心情„„)
秋思 从前有个诗人叫张籍,他现在暂住在洛阳这个地方。 很快秋天又到了,洛阳城里,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 来,就好像一只只纷飞的、翩翩起舞的彩蝶,点缀着这美 丽的金秋。但张籍却无暇顾及,因为他已经离家很多年, 好久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了,真思念他们啊! 张籍想给亲人写一封信,但是想说的话实在太多了, 一下子不知到从何说起。他在信中写: 爹娘,您们在家乡过得好吗?我在洛阳一切都好,只 是耳边没有了娘那虽然喋喋不休但充满关爱的唠叨,眼前 没了爹那慈祥的笑容。你们不用挂念我,我很好。我很想 你们,你们一定也很想我吧?我保证,我有时间就会来看 你们的! 中秋节快到了,都不记得这是我离家的第几个中秋了? 好想家啊!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 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 着几座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 从“一水”“只隔”来看,这个距离到底 远不远? 古代交通不便,这段距离可谓是山高路远, 说明了诗人身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一水间” “只” “数重山” 离家近 很想还
对照书中插图 结合文 中注释默读,想想这首词 描写的是什么意思?
21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停泊)
——王安石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诗人。)
王安石( 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学家,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 和宋代的苏轼、苏洵、 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父亲在钟山(今南京) 苏辙 、欧阳修、王 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 安石、曾巩 21岁入朝为官,后升任宰相 。王安石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 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内外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 地排斥他,打击他。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钟山 的家中。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55岁的王安石从 钟山出发,上京赴任。此时年过半百的王安石知道,只 要他坚持变法,就会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排斥,但他为 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为大 家而舍小家,只能把对家乡的思念家乡寄托在诗中。一 天晚上,王安石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 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 ,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
诗意:信写好后,又担心
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 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 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 信查看。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更显出他对 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 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秋思》和《泊船瓜洲》有 什么异同?
相同:主题相同,都表达了思乡之情
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泊船瓜洲》:写景抒情。 《秋思》:叙事抒情,全诗表现了诗人 借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 行动细节,细腻真切 地表达了作者 做客他乡时浓浓的思乡之情。
要求: 1.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2.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中的三个 生字和一个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 字正腔圆。
3.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 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轻重缓急 。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程: 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 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 即今山海关。 那畔: 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 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整夜风雪交加。 聒: 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 故乡。 此声: 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思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