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轮及其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2、通过自制教具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对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得出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省力杠杆的变形;
3、在对实例的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提高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滑轮,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难点:1、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省力杠杆的变形;
2、找动滑轮的支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演示:杠杆提水的实验
在杠杆的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动力,发现杠杆已经碰地了,小桶还没有离开井口。

提问:该怎么办呢?
将杠杆向上移动,就能使杠杆继续转动,小桶就会继续被举高。

(边讲边做)如果杠杆能够连续转动,小桶就可以被举得更高。

(演示)
提问:杠杆要是连续转动起来的话,大家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操作:转动红色的等臂杠杆
现象:看到它形成了一个圆。

操作:用自制教具改装。

讲授:像这样改装好的装置就叫做滑轮,滑轮实际上就是杠杆的变形,它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们使用的往往是复杂的机械,但复杂机械中的许多部件就是由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合起来的。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滑轮。

二.新课教学:
请学生观察:滑轮由哪些部分组成呢?(PPT出现一个滑轮)学生:有轮子(轮子的边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凹陷(我们把它称为槽。


教师:轮子会不会转呢?(会)
教师:绕着什么转?(绕着圆心)
教师:也就是绕着通过圆心的轴转动。

教师:轴用框固定。

教师:框的上下还各有一个钩子。

引入定义:像这样能够绕轴转动的,边缘有槽的轮子就叫做滑轮。

板书:
一、滑轮
1、定义:能够绕……
2、组成部分:轮轴框钩
滑轮画法:(用PPT)先画轮,再画轴,然后框,最后钩。

再请学生观察:这两个滑轮在构造有没有不同呢?(没有)
老师利用其中一个滑轮将这个重物举高:
(1)、把滑轮挂在铁架台上
(2)、在绳子的一端挂上重物
(3)、将绳子绕过滑轮
(4)、在绳子的另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拉力
思考:教师提供一套完全相同的器材,请学生用这个滑轮想出另一种方法,同样也把这个重物举高。

学生讨论:请同学你上来表演
(学生操作过程中,滑轮会打翻,可以提示:先将重物挂在滑轮上)(注意:举高后一定要将绳子的自由端固定好。


总结:操作步骤:
(1)、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2)、把重物挂在滑轮的下方
(3)、将绳子穿过滑轮
(4)、在绳子的另一端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重物就被举高了
操作:教师同时利用这两个滑轮将重物举高。

(操作:两边同时拉)思考:这两个滑轮在构造上是相同的,大家认真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滑轮会动,另一个不会动)哪一个
不会动?(左边)教师在左边这个滑轮上贴一个小圆点,当向
下拉绳子的时候,看看滑轮有没在动?
总结:可见,不能说是滑轮不动,而是滑轮的轴不动。

而右边这个滑轮的轴会随着物体的运动而运动。

(PPT)
定义:把在工作过程中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把在工作过程中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板书:3、分类:定滑轮:轴固定不动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可见,定滑轮和动滑轮不是构造不同,也不是一个会动,一个不会动。

而是由在工作过程中轴会不会随着物体一起运动来区分的。

二、定滑轮的工作特点
1、利用定滑轮工作有什么好处呢?
分析:在没有利用定滑轮时,要将重物举高,力就要向上。

(演示)
而用了定滑轮之后,力的方向可以向下。

(边讲边演示)总结: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利用定滑轮工作能不能省力呢?
如果直接匀速向上(副板书:匀速)提起物体,需要多大的力?
测量: 拉力为多少牛?(2N) 那么物体的重力也就是2N。

即阻2N, 记为F2=G=2N (副板书) 而用了定滑轮之后,需要的拉力为多大呢?
测量:此时拉力为多少?(2.1N)这是动力,记为F1=5.2N (副板书)
分析:因为动力大于阻力,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3、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呢?这个问题如何分析?谁想出来了?(请同学发言)
分析: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滑轮实际上就是杠杆的变形,(出示教具)现在我们再把它变回杠杆进行分析。

(将滑轮变回杠杆)
引导:大家观察一下,当提起重物时,支点在哪?(在轴上)
这是动力作用线,这是阻力作用线,(边讲边用手比划)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为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为阻力臂。

(用手比划)
发现:动力臂等于半径,阻力臂也等于半径,即l¹= l²。

也就是说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什么杠杆?(等臂杠杆)(再PPT)
证明:当匀速举起重物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¹=F2×l²
因为l¹= l²所以F1=F2
可是刚才我们测出F1=2.1,F2=2N;为什么实际过程中F1略于 F2
呢?
分析:因为轮在绕着轴转动时,轴与轮之间会产生摩擦,若忽略摩力的话,则F1等于F2。

4、如果沿着不同方向拉绳子,一样可以将物体匀速举高,那么大小会一样吗?(会&不会)用实验来验证。

演示:向下拉时,F1=2.1N
斜向下拉,F1‘=2.1N
水平拉时,F1‘‘=2.1N
无论沿哪个方向拉,力的大小都不变。

这又是为什么呢?
5、为什么沿不同方向拉绳子,力的大小都不变呢?
分析:斜拉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现在动力是沿着这个方向的,发现动力臂还是等于半径,即定滑轮还是个等臂杠杆。

因此F1‘= F2。

水平拉时,动力臂仍然等于半径,说明它仍然是一个等臂杠杆,则F1‘‘= F2。

总结:所以,无论我们沿什么方向拉,定滑轮始终是一个等臂杠杆。

综上所述,定滑轮工作的特点是:
板书:1、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不能省力
3、实质:等臂杠杆
三、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1、利用动滑轮工作会不会改变力的方向呢?请一个同学来分析。

分析:在没有利用动滑轮时,要将重物竖直向上举高,力的方向
要竖直向上。

而用了动滑轮,力的方向还是竖直向上。

(边讲边演示)总结:利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利用动滑轮工作能不能省力呢?
演示:现在我用了动滑轮也把重物匀速举高,所需要的拉力为多少呢?再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下。

(1.3N)记为动力F1=1.3N 发现动力小于阻力,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3、为什么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呢?该如何分析?再将动滑轮变回杠杆来分析。

分析:当提起重物的时候,支点在哪里?
在绳子和轮接触的地方这是动力作用线,这是阻力作用线,(边讲边用手比划)把动力臂和阻力臂画出来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为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为阻力臂。

(先用手比划)动力臂等于直径,阻力臂等于半径,即l¹=2l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