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研究室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研究室简介

第11卷 第4期人 文 地 理V o l.11,N o.4 1996年12月HUMAN GEOGRAPHY D ec.1996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研究室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的人文地理学研究是在老一辈地理学家的主持与支持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已故李旭旦教授是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终身致力于发展人文地理学,积极倡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出书、出人、走正路”。

李旭旦教授在系统介绍国外人文地理学、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为南京师范大学的人文地理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吴传钧教授、王恩涌教授、崔功豪教授等著名地理学家先后到我校开设人文地理学讲座,对我校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10年来,我校的人文地理学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

1988年成立了“人文地理研究室”,室主任金其铭,副主任张小林,成员有董新、杨山、汤茂林、汪涛等。

人文地理学是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人文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研究、为教学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基础理论研究
人文地理学教材建设:本室先后主持编写人文地理学教材三部” 人文地理学理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若干分支学科建设方面出版了区域人文地理、人口地理学、乡村地理学、人地关系论等。

农村聚落地理与乡村城市化研究。

这是我室研究的重点及特色所在。

金其铭教授先后出版《农村聚落地理》、《中国农村聚落地理》等专著,先后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乡村城市化的概念及内涵、指标建立、类型划分等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

2 应用研究
本室的人文地理学应用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开拓各种规划领域,如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乡镇规划等,近5年来先后承接各种应用性横向课题四十多项。

二是加强理工渗透,用工科的特长改造人文地理学偏宏观、偏软的局面。

三是加强技术手段更新,建立起区域规划实验室,拥有喷墨绘图仪、数字化仪、微机等设备,规划图件通过计算机自动绘图完成。

本室成员先后获得国家土地管理局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级奖多项。

在江苏省近期开展的村镇规划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走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互促进、教学与科研共同繁荣的路子,这是南师大地理系人文地理研究的现状,也是该室成员孜孜以求的目标。

(张小林)
《方舆胜览》在载述商业活动时,突出特点。

如泉州作为海港城市,则突出其对外贸易和都市繁华:“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

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

”(唐包何《李使君赴泉州》)这首诗明确地说明了早在盛唐时泉州已是各国外商聚集之地。

但是,如此重要的一条最早记述泉州对外贸易的资料,却一直没有被近代学者发现。

《方舆胜览》对商业活动某方面的记载属于第一次。

如关于建宁府建阳县的刻书业及销售:“麻沙、崇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

朱熹《嘉禾县学藏书记》云,“建阳版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


4 游乐宴饮
游乐宴饮的情形,《方舆胜览》有不少详核精彩的描绘。

吴兴乃江南大郡,游乐风盛,“题咏”门录唐杜牧《出守吴兴》诗云:“春桥垂酒幔,夜栅集茶樯。

”福州所载则是“千寺簇拥,行人半僧”,由于南宋偏安一隅,福州便成为对外商贸的重要门户之一,因此经济高度繁荣,而佛徒日众。

《方舆胜览》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人文地理学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