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


隔离器:隔离器:整个由高强度软透明塑料薄膜 制成,或是前部操作面由高强度透明塑料薄膜制 成,长方形,一侧装有橡皮手套,饲养人员通过 手套进行操作,不直接接触动物。
鼓风机:将洁净空气通向隔离器,维持隔离器内 的换气次数,气流速度及正压。
灭菌渡舱:装在隔离器的一侧,呈桶状,两端具 有塑料薄膜套盖,一端在隔离器内,有内盖,一 端在外界,有外盖,两盖不能同时打开,专为传 入传出物品及动物用。
二、屏障环境
一般特点: 与外界隔绝。表现为无窗或密封门窗,有缓冲间。 空气经过滤后进入,设施内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一定
的空气压力差,室内保持正压 。 出风口要有过滤装置或U型液体控制阀,出口风速不低于
每秒4米,以防止空气逆流形成污染。 物品经高压灭菌、化学灭菌和紫外线照射后进入,即灭
菌处理后进入。 人员经过一定的消毒程序后方能进入,如淋浴、洗手、
饲料双层塑料袋Co60照射消毒,传入隔离器前先 在清水中浸泡,检漏,然后撕去第一层塑料袋, 放入传递舱内。
鼠盒、工作服、鞋、帽、用具均经高压灭菌。
2.入室要求
更换拖鞋、工作服、帽。工作前用药皂洗手。
第三节 我国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标 准
一、设施建筑要求
(一)选址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 宜选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 宜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 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 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若不能远离上述 区域则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设施应与生活区保持大 于50m的距离。
连接袖:是隔离器与灭菌桶,或两隔离器间连接 的通道,传递动物或物品用。
灭菌渡槽:是塑料薄膜筒,一端附于隔离器上, 一端浸于隔离器外的药液灭菌槽,剖腹取胎传入。
1.所用物品全部消毒灭菌:灭菌后的物品,存放不 得超过48小时。
饮水灭菌、垫料布袋或纸袋装,经两次高压消毒, 第一次60分钟,第二次30分钟。
(3)实验动物的移动路向: 外来实验动物→传递窗→检疫室
(经验收、观察后)→清洁走廊→饲养 室或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生产供应 或实验处理后须移出屏障环境)→污物 走廊(包装)→外部区域 。
(4)空气的流动路向: 洁净空气→清洁走廊、清洁准备室
、清洁物品储存室→饲养室或动物实验 室→污物走廊→外部区域。
(二)建筑卫生要求
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有围护结构材料 均应无毒、无放射性。内墙表面应光滑平整, 阴阳角均为圆弧形,易于清洗、消毒。墙面 应采用不易脱落、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 的材料。地面应防滑、耐磨、无渗漏。天花 板应耐水、耐腐蚀。
(三)建筑设施要求
建筑物门、窗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走廊宽度 不应小于1.5m,门宽度不应小于1m。动物繁 育、生产及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保持正压操 作,应合理组织气流布置送排风口的位置, 避免死角,避免断流。各类环境控制设备应 定期维修保养。
喷雾、风淋等。工作时应带灭菌手套,尽量减少与动物 的直接接触 。 空气、人、物品、动物的走向采用单向流通。 动物经一定步骤的检疫、监测后证明合格方能进入。 饲养清洁级以上的实验动物。
1. 所用物品全部消毒灭菌
水灭菌瓶装(酸化灭菌PH2.8~3.0,高压灭菌,过滤 除菌);垫料布袋装均经高压消毒;鼠盒用牛皮纸包 装,工作服、帽、手套、口罩等经高压灭菌。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环境指标(静态)
项目
温度℃ 日温差,℃ ≤ 相对湿度,% 换气次数,次/h 气流速度,m/s 压强梯度,Pa 空气洁净度,级 落下菌落数,个/皿 氨浓度,mg/m3 噪声,dB 照度,lx 工作照度
二、设施区域设置要求 (一)区域布局 1.前区的设置 包括办公室、维修室、库房、饲料
室、一般走廊。 2.饲育区的设置 繁育、生产区 包括隔离检疫室、缓冲间、育种室、
扩大群饲育室、生产群饲育室、待发室、清洁物 品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 动物实验区 包括缓冲间、实验饲育间、清洁物品 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 辅助区 包括仓库、洗刷间、废弃物品存放处理间 (设备)、密闭式实验动物尸体冷藏存放间(设 备)、机械设备室、沐浴间、工作人员休息室。
② 出屏障:饲养室→洁净库→传递窗→屏障外
人、实验动物、物品和空气的移动路向: (1)人的移动路向: 更衣→淋 浴→更衣→清洁走廊→
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走廊→洗刷 消毒室→更衣→外部区域。
(2)物品的移动路向: 物品→高压蒸汽消毒炉(包装好的
消毒物品可经过传递窗,笼具经泡有消 毒液的渡槽)→ 清洁准备室→清洁物品 储存室→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经 包装处理→污物走廊→外部区域。
(二)其它设施设置
动物实验区的设施应与饲养繁育系统分 开设置。带烈性传染病、致癌、使用毒气的 动物实验,均应在负压隔离设施或有严格防 护的设施内操作,确保在动态传递中与外环 境的绝对隔离,排出气体和废物须经无害化 处理。
环境国家标准相关指标
空气洁净度: 屏障环境10000级, 隔离环境100级 氨 浓 度: ≤14 mg/m3 (动态指标 ) 噪 声: dB ≤ 60 工作照度: 150~300 lx 相对湿度: 40~70 %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 12/12或10/14h
饲料装两层袋,装后密封连同卡片、剪刀等,经CO60 照射灭菌。
2. 人、物、动物流程 人员流程:准备室→更衣→淋浴→更无菌衣→风淋→
清洁走廊→动物室→缓冲间→屏障外。
物品流程: 洗刷包装室→灭菌室→洁净贮存室→洁 净走廊→动物室→缓冲间→污物处理室→洗刷包装。
动物流程:
① 入屏障:屏障外→传递窗→洁净库→观察室→饲养 室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控制2
第二节 环境设施管理 一、普通环境 二、屏障环境 三、隔离环境
一、普通环境
动物饲养室与外界相通,无空气净化装置,饲养普通动物。 人员:进入饲养室前必须更换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和口
罩,工作前洗手。 所用物品(均指未经污染的)须经适当处理(饲料经烘干、
安全贮存,垫料高温)方可应用,笼具水瓶集中洗刷消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