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学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学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学案预习目标:一、我会背。

能有节奏感的背诵整首古诗。

二、我会写。

我能正确书写生字并会组词。

三、我会查。

我能借助《一点通》学习下列词语的意思:之、故人、辞、烟花三月、下、孤帆、碧空、尽、唯见、天际四、我会想。

根据词语的提示,我能加诗句的大意写出来。

一、激趣导入1、对诗: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对诗游戏好吗?我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师问生答)日照香炉生紫烟,-----——;窗前明月光,-------;众鸟高飞尽,--------;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乘舟将欲行,------。

2、评价: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太棒了。

答对同学每人加上一颗星。

你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都是谁写的吗?2.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

当时任工部侍郎的著名诗人贺知章(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建设部的副部长吧),读了他的诗作,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与他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对李白说:“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间?”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诗仙。

(板书:诗仙)3.除了写诗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酒也非常厉害。

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

(板书:酒仙)4. 喝酒写诗,无人能比。

但李白还有一样本领,却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剑术,当然是整个唐朝排名第二。

(在裴旻之下)年轻时候的李白还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剑相助的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侠客。

(板书:侠客)古诗还讲究押韵,这首诗的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读一读,你发现什么?它们的韵母相同或相近,是这首诗的韵脚。

我们在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一点儿,更能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谁来试试看?(诗人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

)范李白曾写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意思就是说“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是啊,谁能说说对李白的理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堪称送别极品的古诗:题目是-----(齐读课题)3、板书课题,检查生字:黄----楼送----- -----然之广-----(将生字空出)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谁能将题目补充完整?(抽生到黑板上写生字)好其他同学在练习上写。

(姿势提醒)师:头正身直,双足宜平。

臂开簿正,书写三一。

心静气平,全神贯注。

4、批改,指点写法:请一位到黑板来批改。

其余交换批改。

全对加一颗星。

(在书上)5、再读课题。

揭题: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生:什么地方送?介绍黄鹤楼资料。

A黄鹤楼介绍:巍峨耸立于湖北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因此,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

生2:孟浩然要去什么地方?师:从哪得知?“之”“之”的意思是:去,到。

你怎么知道?看来查阅注释和工具书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知道广陵吗?(介绍)“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

是唐朝最为繁华的城市,位居第一位。

6、“三名一别”A从题目我们知道了:李白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这一送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

B小结: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再次重温那经典的送别画面。

二、抽背古诗1、小组抽背师:昨天,大家回家背诵这首诗,背上来了吗?好,各小组成员一起背,组长负责看口型检查。

刚才,你们在背诵古诗,那你们能吟诵吗?谁试试?三、小组交流,初步感知诗意1、小组交流,说明步骤。

请大家拿出预习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昨天查阅的资料。

请听好,先交流词语的解释,再交流大意。

开始。

2、汇报交流:咱们先来交流前两句诗的含义。

哪个小组先来交流?生说。

形式为:我们查到“故人“的意思是老朋友……..所以第一句连起来诗的大意是………不同意见请举手?“下”的意见不同:4、对照检查:A 出示大屏幕:诗词小博士师:究竟谁的对?来,大家对照屏幕中的诗词小博士来看看。

B 齐读诗意。

三、深入了解内容1、交流“下”A生说理由。

为什么说“下”是顺流而下呢?我们用去也可以解释吗?(找黄鹤楼的位置,在找扬州的位置。

这条蓝色的就是长江,在古代,长江是最主要的交通渠道,因此孟浩然走水路要走:长江。

长江自西向东流,所以西面是上游,东面是下游,那么孟浩然由黄鹤楼到扬州是从上游到下游,当然是顺流而下。

因为在西面,所以有了“西辞”的说法。

)C 用字传神一个“下”字不仅道出了送的方向,而且道出了离开方法是坐船。

真的是用字传神啊,不愧是诗仙李白。

2、“故人”引出“相知篇”A、出示:相知篇李白自称孟浩然是自己的“故人”,可是你知道吗?李白和孟浩然年龄相差10多岁,他们是怎么成为“故人”的呢?大家请看他们的他们的“相知篇”。

自己读读。

哦,原来他们因诗而结缘,真可谓情投意合。

3、感悟“烟花”刚才,我们知道了送行的地点是在黄鹤楼,那么送行的时间是----- 1、生说:烟花三月“烟花”一词怎么解释的?(形容花开的繁茂,像浮动的烟雾)A 改古诗。

看到这个词,我想到了“阳春三月”,我可以将这句诗改为“阳春三月下扬州”(屏幕出示)你认为好吗?小组交流B 播放“烟花三月”图片欣赏谁说的有道理,我先不评价。

咱们看看“烟花三月”是什么样子?边看边想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

你想到了那些词?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C 说感觉。

对,总之给我们的感觉不是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

所以说,哪个词好?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被誉为“千古丽句”。

我们带着憧憬与想象读。

D、朗读古诗,体会诗人心情师:在这繁花似锦,杨柳如烟、百花争艳的三月,你最想干什么呢?生:春游赏花。

师:是啊,正是带着朋友郊游的好时节,杨柳如烟,可诗人此时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他的故人要(屏幕出示前两句)听说你的老朋友要离开,你什么心情?(沉重、伤心、难过)E 读给同桌听。

此时的孟浩然心情多么沉重啊!带着沉重的心情读读前两句,男生读诗句,女生读诗意。

(1)诗意依然要读出沉重的心情。

酝酿感情:再读。

(2)哪个小组愿意读读?好,我感受到你们的沉重的心情。

四、交流后两句1、抽生交流注释2、对照“诗词博士”读一遍(自己读)有异议的词有:碧空:天际:3、细悟:孤帆“孤帆”是单独的孤单一只船,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

尤其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点击:(江上千帆。

)A为什么李白却用“孤帆”呢?B 出示“相知篇”哦,看来,两位不愧是浪漫的诗人,没有浪费这三月的美好春光,李白和好友相处的这半个月,心情怎样呢?(愉快、高兴)可还没等花谢,他们却又要分别?你说,此时的李白什么心情?你从中感受到李白对老朋友怎样的感情?板书:依依惜别C 那此时为什么江上千帆,为什么李白只看到孤帆呢?(1)小组交流师: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

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

(点击课件去掉千帆)(2)读: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

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再读读,指名读。

你的眼里有孤帆了。

齐读。

4、感悟:惜别之情。

是啊,帆尽了,只见长江水,不见知心人,李白为什么还不离开啊?生:舍不得。

师:这又是怎样的情啊?你想到哪些词?生:难分难舍。

师:是啊,都喜欢吟诗作赋、志同道合的两个人,彼此欣赏,彼此敬重,离别了,当然难舍难分。

从相识到相知,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一)读怎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自己读看看。

(1)指名读。

(2)指导读:帆尽了可情未尽啊,咱们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慢一点,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

(3)一二三组读。

我仿佛看到了李白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

(4)三四六组读。

我仿佛看到了绵绵不断的厚谊。

(5)男同学站起来。

让我们一起送孟浩然。

评价:这是豪壮的相送。

(6)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

评价:这是柔情的相送。

(7)创设情景读:来,同学们,此时我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你是李白,你是李白,你们都是李白:A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成了帆影。

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诗句——(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消失在蓝天碧水的尽头,李白还不肯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诗句——(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二)想1、写帆尽了可情未尽啊!此时李白的心中在想些什么呢?他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用几句话写出李白的心情。

出示课件:故人的船已渐渐远去,李白不禁想:————2、写完小组交流3、指名说:(生1):孟浩然啊孟浩然我多么希望你不要走。

我们可以一起在这天下名楼饮酒作诗,吟诗作画。

师:那是多么惬意啊!(生2):孟浩然啊孟浩然虽然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扬州但我的心早已随你去了。

我们的友谊就像这滚滚长江东水。

师:情深意长永不停息。

(生3):孟浩然啊孟浩然没有你相伴我怎么能开心呢?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美好又那么的短暂。

师:你道出了李白淡淡的忧愁。

小结:这深深地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

下面跟着范读古诗。

看谁能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4、朗读整首诗五、情景表演在我读这首诗的时候,分别得画面始终在我脑中挥之不去,仿佛电视剧般,下面让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看哪个小组最为逼真。

角色分工:旁白(组长)李白(2号)孟浩然(3号)船夫(4号)在这个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里,老朋友——孟浩然却要离开,到花团锦簇、锦户珍帘的名都——扬州去了。

好友李白约孟浩然去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

当时才六时,天边泛着微红的朝霞,李白随手从小木盒里拿了一瓶酒。

他说:“孟兄将离开黄鹤矶,这陈年佳酿就送给你。

你在这美好的时节,去胜地——扬州,我好生羡慕,又万分不舍,你将东下,不知何时归……”孟浩然打断了李白的话:“李兄不用不舍,小弟只是去扬州,离这不远,要是李兄想我念我了,就来扬州与我聚聚,咱们再喝个一醉方休……”“孟浩然,启程了,快上船吧!”船家在下面吆喝。

“李兄,告辞了!”说着孟浩然握紧了李白的手。

“后会有期,多多珍重! ”李白道。

孟浩然匆匆下楼,登上了船。

孟浩然的船启航了,李白站在黄鹤楼上依依不舍地向老朋友招手。

他看着那孤舟扬帆,把老朋友越带越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这时,只有汹涌的波浪,奔向碧空尽头,仿佛是去追赶老朋友似的。

李白站在那里地眺望着远方,久久沉思。

1、小组分角色表演,看哪个小组演的惟妙惟肖。

2、表演开始3、点评:好的鼓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