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2014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B.《人类理智论》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B.培根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夸美纽斯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杜威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

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11.(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

A.教育 B.教学C.德育D.智育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D.《学记》1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六三三制16.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C.教育学不能等同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同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D.从教育经验中总结教育规律,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17.教育是(A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18.教育起源于(B )A.人类早期心理模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照料D.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9.学校产生于(A )教育阶段。

A.古代B.原始C.近代D.现代21.“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A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22.( C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B.埃及C.雅典D.斯巴达23.提倡“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 )A.杜威B.巴班斯基C.赞科夫D.布鲁姆24.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样思想的是(D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25.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B )。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26.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7.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D )编写的。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昆体良28.下列选项中,对教育学发展阶段表述正确的是(D )A.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C.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29.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A )。

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3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 )。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31.赫尔巴特在他的《普通教育学》中论述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C )。

A.明了、联合、系统、想象B.明了、联想、系统、手段C.明了、联想、系统、方法D.清楚、明了、系统、方法3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使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 )。

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王道俊33.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的目标分成三大类,即(A )。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34.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C )。

A.《新编教育学》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36.我国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B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3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C )。

A.康德B.第斯多惠C.赫尔巴特D.福禄培尔二、填空题2.教育学是一门以(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 教育规律)的科学。

3.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 非制度化教育)。

4.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 各级各类学校)。

5.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 凯洛夫),他的作品是( 《教育学》)。

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 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 癸卯学制)。

7.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都是(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8.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 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也被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美国的( 杜威),他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10.古代的庠、序都是指( 学校)。

11.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1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14.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的重要文献的是(《学记》)。

15.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16.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7.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8.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了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 教育系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1.“终身化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

22. 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23.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24. 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为“七艺”。

25.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三、简答题1.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学?)。

2.简要介绍教育学中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P.353. 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P.124.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P.145. 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P.8、P.66.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P.11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选择题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2.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C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4.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D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5.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C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6.“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B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7.“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A )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8.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B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10.下列( D )不是学生文化的起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影响 C.师生交互作用 D.学校影响1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A )。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12.“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C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1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14.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15.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B )。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16. 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 C )。

A.校训B.班风C.校风D.校存17.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 D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1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 C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19.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D )。

A.教育制度B.教育规模C.教育方法D.学校课程内容20.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