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种标本的采集操作程序

各种标本的采集操作程序

[目的]规范标本采集保证实验室检测前标本质量。

[范围]微生物实验室所有标本. [职责]采集、运送微生物标本的临床各科室工作人员. [标准操作程序]1.血液、骨髓标本 1.1采集指征对可疑血流感染患者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可疑血流感染的患者出现以下一项或几项体征时应及时采集血培养: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00X1 O9/L 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

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小于1000X10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9)血压降低。

10)呼吸加快11)降钙素原升高(PCT) 12) C 反应蛋白升高(CRP)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夕卜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或以下的幼儿)一般出现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 C)和白细胞增多(总数互20,OOOx 1 O 9/L )。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低体温,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信号。

1.2血培养次数和采血时间采血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以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区别病原菌与污染菌。

(一套血培养为一瓶需氧培养加一瓶厌氧培养。

一次静脉采血只能注入到1套培养瓶中)。

尽可能选用可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

临床对可疑菌血症患者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可在寒战时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 h 进行采血。

除特殊情况之外(如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采集血培养后的2至5天内,无需重复采血培养。

1.3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集血培养的建议: 1.3.1急性心内膜炎:对于可能的心内膜炎患者必须在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前30min 之内抽取血培养起始采集3套血培养,如果在24h 内仍报告为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全部培养一共为5套。

1.3.2亚急性心内膜炎:需在24h 之内连续从不同部位抽取3套血培养,间隔30-60min 。

如24h 内为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全部培养一共为5套。

1.3.3对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评估皮肤消毒尤为重要,因为其主要的病原菌为皮肤定植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因此,血培养必须取自外周静脉而非留置的静脉导管。

取自导管的血培养会伴有很高的污染风险从而导致错误的心内膜炎的结论。

建议采用正确的皮肤消毒,从不同的外周静脉部位分别采集血培养不能从留置的导管采血。

1.3.4急性脓毒症:10min 内从不同的部位采集2-3套血培养。

1.3.5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应改变血培养方法如延长培养时间或增加特殊培养基以获得罕见的或苛养的微生物(真菌、结核菌等)。

1.3.6不明原因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从不同体位先采集2一3套血标本24-36h 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通常下午)再采集2套以上 4皮肤消毒剂:1.4.1推荐使用碘酊、次氯酸和洗必太或碘伏。

1.4.2碘酊、次氯酸和洗必太的消毒效果要优于碘伏。

1.4.3消毒剂需要有足够的作用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 (碘酊作用30s;碘伏作用1.5--2 min)。

1.4.4洗必泰的作用时间和碘酊一样但是没有过敏反应,因此不必擦去,但不能用于小于2个月的婴儿。

1.5静脉穿刺点皮肤消毒程序:1.5.1 70%酒精消毒皮肤(以采血点为中心,螺旋式用力由内到外直径5cm 以上),作用60秒;1.5.2用碘伏消毒皮肤(以采血点为中心螺旋式用力由内到外直径5cm 以上)作用1.5-2min 或用碘酊消毒皮肤作用30秒;1.5.3再用70%酒精脱碘(以采血点为中心,螺旋式用力由内到外直径5cm 以上); 1.5.4静脉穿刺采血。

注:血液培养须特别注意消毒因许多微生物,尤其葡萄球菌属通常存在皮肤表面或近表层处,易污染血培养标本。

1.6培养瓶消毒程序:用70%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不能用含碘消毒剂)作用60s。

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清除橡皮塞表面残余液体然后注入血液1.7采血量:成年患者推荐的采血量为每套不少于10ml每瓶不少于5m10婴幼儿患者推荐的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1。

1.8培养瓶推荐使用商品化的培养基。

使用添加抗菌药物吸附剂(如树脂或活性碳)的血培养瓶有助于提高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血培养的检出率但同时也会增加污染菌的检出率。

9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为防止静脉滑动可戴乳胶手套固定静脉,不可接触刺点。

●骨髓标本侧的准备同外科切口。

●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或骨髓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应换针头)或严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血标本接种到血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立即送检。

1.10血培养瓶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病人姓名、病员号、标本种类、采集时间注病人标识不可覆盖在血液培养瓶的条形码上。

1.11标本的运送血培养标本应按要求尽快送往实验室,不得超过2h如无法及时送检,血培养标本需室温(20-25度)保存,切勿冷藏1.12生物安全防护参见《H S-J丫一G L-XJ-302生物防护的安全程序》。

2.尿液标本2.1采集指征1)有典型的尿道刺激症状2)肉眼脓尿或血尿3)尿常规检查表现为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几个+号)4)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5)留置导尿管时间超过48小时的患者出现发热6)膀胱排空功能受损7)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2.2采集方法标本采集应力争在未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注意避免消毒剂污染标本。

●清洁中段尿:最好留取早晨清洁中段尿标本嘱咐患者睡前少饮水,清晨起床后到医院由专业人员指导下采集中段尿标本。

尿标本消毒采集程序:◆女性中段尿的采集方法:1)用肥皂水完全清洗尿道区域,用湿纱布垫漂洗。

2)分开阴唇,开始排泄3)排除前段尿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

◆男性中段尿的采集方法:1)用肥皂水清洗阴茎头,用湿纱布垫漂洗。

2)回缩包皮开始排泄。

3)排除前段尿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耻骨上膀肤穿刺: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耻骨上经皮肤消毒穿入膀肤吸取尿液。

●直接导尿:按导尿消毒程序消毒后用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肤获取尿液。

●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液:利用留置管采集标本时应先夹住导尿管1-2}J、时后以75%酒精消毒导尿管外部,按无菌操作方法用注射器穿刺。

导尿管吸取尿液注意不能从尿液收集袋中采集尿液。

2.3采集量5~10m12.4容器无菌、带螺旋盖、透明塑料容器。

2.5标本容器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病人姓名、病员号、标本种类。

2.6标本运送标本采集后应立即盖紧,防止泄漏或容器外部留有残留物。

及时送检室温保存下不得超过2h否则应置于40C冰箱保存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h02.7注直接导尿可能导致尿道细菌进入膀肤.增加医源性感染的危险。

2.8生物安全防护参见《HS-JY一G L-XJ-302生物防护的安全程序》。

3.脑脊液标本3.1采集指征不明原因引起的头痛、脑膜刺激征象、颈部僵直、脑神经病理征象、发热、体温过低、易受刺激等临床症状此外,其他实验室检查有发现:脑脊液白细胞增加、蛋白质增加且葡萄糖减少等。

3.2采集时间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应立即采集标本最好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3.3采集方法按腰椎穿刺操作规程,采集约3-5 m I脑脊液于3支无菌试管中,每支试管至少1-2m1,立即将第2管(或第1管)送至实验室(建议床边直接接种血培养瓶包括需氧血培养瓶和厌氧血培养瓶,增菌培养)。

做脑脊液培养时,建议同时做血培养。

3.4采集量至少1-2m1。

如进行抗酸染色,至少2ml。

3.5运送容器无菌加盖螺口试管。

3.6标本容器标识应包括病人姓名、病员号、标本种类、检验项目、采集时间。

3.7标本运送采集后立即加盖防止泄漏或容器外部留有残留物。

常温立即送检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接种。

脑脊液标本送检的最佳时间为15min内;如果送检时间超过1h,则会影响结果须向主任或医疗主管汇报由医疗主管或主任向临床医生联系并说明由于标本延时结果可能受到影响。

在结果报告时在备注处注明此情况。

3.8注某些细菌具有自溶酶,放置时间过长易自溶死亡因此,标本应立即送检并且保温(禁止放冰箱因脑膜炎奈瑟菌遇冷易死亡)。

3.9生物安全防护参见《H S-JY-G L-XJ-302生物防护的安全程序》。

4.穿刺液标本4.1培养采集指征4.1.1胆汁:急性胆囊炎、急性重症胆管炎、伴有腹痛、黄疽、墨菲征阳性、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尿少色黄,伴有中毒或休克等症状。

4.1.2胸水:结核性胸膜炎、细菌性肺炎引起的胸膜炎伴有胸痛、发热胸腔积液外观混浊、乳糜性、血性或脓性。

4.1.3腹水:原发性或继发性腹膜炎伴有腹痛、呕吐、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1.4心包积液:结核性、风湿性、化脓性、细菌性心包炎。

4.1.5关节腔积液:化脓性关节炎、关节肿胀、关节周围肌肉发生保护性痉挛4.2采集时间: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采集标本一般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药物后1-2日采集。

4.3采集方法:4.3.1胆汁:胆汁的采集方法有十二指肠引流法(以“B”管—来自胆囊做细菌培养意义较大)、胆囊穿刺法及手术采取三种方法。

由临床医生采取,约2m1左右放入无菌密封容器立即送检。

4.3.2其它穿刺液:按穿刺消毒规范,消毒皮肤后.由临床医生穿刺采集标本(2m1左右),装入无菌密封容器立即送检。

4.4采集容器无菌加盖螺口试管。

4.5采集量:1一5m1(慢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有关的腹膜炎时,采集至少50m1的量可以提高检出率)。

4.6标本容器标识应包括病人姓名、病员号、标本种类、检验项目、采集时间。

4.7标本运送采集后立即加盖,防止泄漏或容器外部留有残留物。

保温立即送检保证在≤1h内送至实验室,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接种。

4.8生物安全防护参见《HS-JY-G L-XJ-302生物防护的安全程序》。

5.粪便样本5.1采集指征:当腹泻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建议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粪便涂片镜检白细胞>5个//HP●体温>38.5 C●重症腹泻●血便或便中有脓液●未经杭菌药物治疗的持续性腹泻病人●来自肠道传染病疫区的患者5.2采集时间尽可能在发病早期和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在不同的时间采集2-3个标本可以提高致病菌的分离率。

5.3采集方法:●自然排便采集标本时取有脓血、粘液、组织碎片部份的粪便1-3g水样便则取絮状物一般取1 -3ml直接装入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直肠拭子采集粪便标本:先以肥皂和水将肛门周围洗净然后用经无菌盐水湿润的棉拭子插入肛门超越肛门括约肌约2-3 c m与直肠粘膜表面接触轻轻旋转必须将棉拭子置于运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