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成教育课程实施计划方案1

养成教育课程实施计划方案1

学校课程“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课程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研究,将深深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学校将凸显自己的特色,学生将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将进一步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我们始终认为: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

这既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近年来,我校针对现在学生“娇生惯养、习惯差”一实际情况,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较为实在的具体工作,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积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因此,我校确立了以养成教育为课题的学校课程开发和研究。

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

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充满活力,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优越的校园环境资源和先进的自动化办公条件,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课程目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养成教育对青少年一代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以及自主意识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养成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德
品德形成是个体在社会性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思想行为体系的过程。

个体的品德形成是在多方面影响下实现的,有自发的社会影响,也有自觉的教育影响。

学校、家庭和社会及个体自身的努力都是人的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告诉我们:品德的形成受知、情、意、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只有有了正确的品德认识,才能上升到高尚的品德情感,再形成品德意志,最后转化为自己的外在行为。

一个道德修养好的人必须经过长期的道德实践,而养成教育正是有助于强化这种实践。

(二)养成教育为青少年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的内容中有些是着眼于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勤劳俭朴、讲究卫生、勤奋好学等。

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要求学生按身心运行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活动。

对中小学生进行时间观念教育,懂得时间是限的,生命是宝贵的,从而珍惜时间。

在青少年时期养成合理使用时间,珍惜时间的习惯。

这为一个人日后事业取得成就准备了重要条件。

三、学校社区资源
教师资源:全校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占91%以上,他们参加过各类业务培训,且绝大多数教师一专多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探究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人力保障。

设备资源: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实验室、器材仪器室、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室,建有校园网站,并开通了城域网,教师办公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这些是有力的物力保障。

学校特色:我校历来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根据家长的建议和学生的特点,开发了小学生亟待形成的81个好习惯,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四、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成长需求,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为,《养成教育》。

具体内容框架见下表。

五、各年级教学课时及内容安排
六、课程实施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建设,且组织管理机构成为民主化状态;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进行校本课程审议,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过程;充分发挥校务委员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和沟通网络
一是学生在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下确立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定课程;二是学校提供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并认真计划沟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让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皆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

3、持续的校本培训
学校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获得各种学习培训机会,根据教师专业的不同发展,采取不同的持续不断的培训策略。

使其养成课程开发意识、反思课程开发能力。

4、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
不断对师资、设备、社区资源进行积极评估、利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积极争取与社区对话,获取广泛的支持。

5、制度保障,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一是健全校本课程审议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培训制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条例、评价制度、课程开发奖励制度),二是系统研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质量。

七、课程评价
科学地构建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课程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是有效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不断发展和校本课程不断完善的根本保障。

1、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2、注重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从研究学生需求、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课程活动等方面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师生素质、全面反映师生发展过程的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3、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寄语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等,都是我校有效的激励手段。

4、评价标准体现主体性和差异性。

从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出发,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使校本课程评价最大限度地产生教育效益。

5、评价过程强调公正性和科学性,讲求艺术性与创新性。

6、建立旨在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

7、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开发的项目,参与的学生数,学生参与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兴趣、满足感、教师的《纲要》教案和课堂活动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对教师的评价结果记入业务档案。

学校课程“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柳桥中心小学201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