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瓦店CNG加气站站外天然气管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批准:公司2012年7月6日1.0编制依据1、CNG加气站站外天然气管线工程施工图2、《城镇燃气技术规》GB50484-20093、《城镇燃气设计规》GB50028-2006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35-19975、《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36-986、《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7、《油气输送用钢制弯管》SY-5257-20048、《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法》GB/T12605-20089、《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份超声检测》JB/T4730.3-200510、《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GB50470-200811、《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GB50423-200712、《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验收规》GB50424-200713、《埋地钢制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T23257-200914、《城镇燃气埋地钢制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95-200315、《油天然气钢制管道无损检测》SY/T4109-200516、《钢制管道外腐蚀控制规程》GB/T21447-200817、《阴极保护管道的电绝缘标准》SY/T0086-200318、《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带(套)》SY/T4054-200319、《钢制管道聚乙烯粘胶带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14-20072.0工程概况2.1概况本管线为v1CNG加气站专供天然气D273*8管道,设计压力0.8MPa(表压),总长约2808米,管材采用《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标准的20#无缝钢管。
气源从东岳配气站围墙外出站管线预留接驳口接驳。
北起点为东岳配气站围墙外出站管线预留口,南终点为与瓦店CNG加气站管道连通。
2.2施工障碍管道在过各十字路口处,除有条件采用套管的地外,其余各处管顶埋深不小于1.5米。
2.3施工准备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技术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场外准备。
2.4施工技术准备包括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特殊地段和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预算、指定项目管理规划。
2.5劳动组织准备1、接到图纸以后,立即成立“某经济开发区燃气管道工程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带领有关人员与甲、监理部门接触展开工作。
由公司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交底培训,组织施工流水作业组,组织劳动力进场。
2、建立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主要包括:1)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施工作业指导书、质量保证体系;2)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特殊工序施工作业规程;现场用电安全规定雨季施工安全措施等;3)项目进度管理办法。
2.6施工场外准备1、施工机具的配制、保养维修施工设备、人员调遣准备的前期准备;办理施工手续、材料的定货等。
2、申请并获取各种当地的施工可证,为全面开工做最充分的前期准备。
3、充分准备正常施工所必须的各种警示标志、指示牌、护拦及其他标识物品等。
4、全面具备开工条件,填写开工报告及有关手续,报业主批复。
5、准备施工人员标志,施工人员挂牌上岗。
3.0.项目部的设置项目组织机构及职能1.项目经理:2.技术管理:3.生产协调:4.材料管理:5.合同成本管理:6.后勤保障管理:3.1施工安排及法3.1.1.施工安排:施工前,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现场查看,针对该工程工期紧,施工段面集中的特点,现场安排一个安装施工队负责直线段施工。
为保证主体工程顺利施工,土施工和材料施工专门组织专业施工队负责。
3.1.2.施工法:1、沟槽开挖、回填、地貌回复采用人工进行;2、钢管组对焊接:直线段施工采用沟上组焊,连头施工采用沟下组焊对口进行,焊接采用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盖面。
3、钢管防腐由专业安装单位预制,现场防腐补口由专业防腐人员进行操作,格按照规要求执行。
3.2施工目标及管理水平3.2.1施工指导思想强化项目管理,保证合同工期,加强安全环保,创建市优工程,全面服务业主。
3.2.2施工目标1、工期目标:30工作天2、质量目标:单位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100%,创建市级优质工程。
3、安全目标:重伤率为0‰,死亡率为0‰,无三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
3.2.3管理水平1、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实现施工管理科学高效。
2、采用网络计划、ABC管理法、QA/QC管理法、目标成本管理、HSE管理等先进管理法,实现对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施工现场、环保的有效管理。
4.0形象进度计划4.1施工总工期管道主体施工工期:30工作天。
4.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1、施工期间每天安排8小时工作,每7天工作。
2、如遇下列特殊情况将改变正常的工作时间和班次:1)风、雨、气温过低等自然气候导致影响施工质量;2)工期和工序衔接需要,可安排两班连续作业,延长劳动时间;3)试压、试运、投产可安排三班连续作业。
5.0资源需要量计划5.1主要施工机具设备一览表5.2小型机具和施工手段用料需要量小型施工机具和施工手段用料计划表5.3施工劳动力计划5.3.1施工构成情况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为使工程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我公司施工技术力量和施工设备优势,提高功效和工程质量,根据项目管理原则,组织专业化施工队参与本管线施工,施工动员人数28 人,包括项目部共37人。
施工队构成情况5.3.2劳动组织一览表6.0施工法及技术措施6.1一般地段管线施工6.1.1主要施工程序放线→开拓施工带→运管→布管→组装→焊接→无损检测→管沟开挖→下沟→连头回填→恢复地貌→整体试压6.1.2现场交桩交桩工序流程图如下所示:交桩准备工作→现场交桩→填写原始记录→交桩工作总结→下道工序1、交桩前应向业主或有关部门报告,在批准后,会同设计单位代表、业主代表、监理参加现场交接桩工作。
2、交桩前要组织交接人员充分熟悉需要交接桩段的图纸及相关资料。
3、桩点如有丢失,由设计单位恢复后,予以接收,不得随意恢复、改变线路走向。
4、每段管线交桩完毕后,应填写交接桩记录,由设计代表、业主现场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的代表共同会签。
6.1.3测量放线1、准备测量放线用的设备、工具。
在线路轴线(或管沟开挖边线)上加设百米桩,并在桩间拉线或撒白灰线。
2、放线人员依据资料对管道控制桩进行测量放线,并在控制桩上注明桩号、里程、高程、转角角度等。
3、对于已标明的地下构筑物和放线中新发现的构筑物等,应进行调查、勘测,并在线路与障碍物交叉围两端各3米设置标志,并在标志上注明构筑物类型、埋深和其它尺寸。
4、弹性敷设管段,根据其切线长度、外矢距等参数放线。
5、管道纵向变坡点,根据其位置、角度、曲率半径等参数放线。
6、管沟回填后,应将设计控制(转角)桩恢复到原位置。
7、对需改变线路的地段,向业主、设计代表反映,得到书面通知后按设计要求重新进行测量放线。
6.1.4管沟开挖1、管沟人工开挖,地下水位高的地段,应采用明沟排水或井点降水措施,沟底宽加大0.3米。
管线下沟及回填时,若沟有水,要采取适当的稳管措施,以保证管道不上浮。
2、沟下焊接操作坑开挖时明确具体位置,在沟上做出明显标记,以减少不必要的土增加。
3、组织施工人员查看现场,把地下设施的分布情况向施工人员交代清楚,并检查所有的控制桩、标志桩是否平移到堆土测边界边线0.3m处。
4、对各类移位的标志桩,还应做明显的标记,避免开挖管沟的弃土掩埋标志桩。
5、准备必要的警示标志、护拦等设施。
6、通知重要地下设施的管理单位,在其监督下开挖。
7、尺寸要求:1)根据每段的地质情况、地下构筑物情况及特殊地形等情况,并结合该段线路的纵断面图,确定管沟的开挖深度:管道采用全埋地敷设,一般地段管沟挖深1.4米,沟底宽0.7米,碰死口地段挖深为2.0米;人工开挖坡度为0.5,管线下沟前必须先在沟底清除坚硬土和盐类的原土层,当原土层有坚硬土和盐类时,应铺垫细沙和细土,同时保证管道下土壤密实。
2)开挖管沟,将挖出的土堆到管沟的一侧,距沟边0.5米以上,并易于管道下沟后的回填。
施工作业带应设在靠近公路的一侧,弃土堆应在远离公路一侧。
3)在遇到地下设施的3米围,开挖后按设计图纸或管理者的要求给予必要的保护,以使业主或设施管理者满意。
4)每段管沟开挖完毕,质检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挖沟通知单的要求进行自检,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符合下表规定:合格后,向监理提交管沟验收申请报告,并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填写管沟开挖施工验收记录,办理交接手续进行下道工序。
8、开挖管沟时如遇到地下管道、电缆以及不能辨识的地下构筑物时,应停止作业,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后再进行施工。
9、雨后开挖管沟时,应有专人对沟壁进行监护,防止出现裂纹等不正常情况,造成塌。
6.1.5钢管的运输施工运行工序如下:防腐管出厂交接→汽车拉运→施工现场堆放交接→下道工序1、汽车拉运1)核对调度计划、质量要否与实际装车相符。
2)装车后的管子不能超过车长4米,拖车与驾驶室之间要有止推挡板。
3)每车只能装运指定规格类型的同一种管子,当管子运到指定地点卸车后,由送管人员、现场接管人员共同对其检查,填写检查记录,述管子的数量及状态。
2、施工现场堆放1)管子应叠放时,层间垫层沿管长不得少于3处。
2)管子在车辆上运输时应有捆绑措施,捆绑用具接触管子的部位要用软质材料衬垫,捆绑要牢固。
3)堆管场地应平坦无块、积水、硬物等,宜在管道下垫条形土埂或沙袋等。
4)堆管位置应远离架空电力线。
6.1.6布管1、技术人员应对参加布管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熟悉作业区段的设计图纸,明确控制桩位,准确区分各种管子类型、壁厚等,还应了解施工作业带地形、地质情况。
2、布管前应对管进行清扫,先用目测管有无杂物,然后用铁丝捆扎海绵,在管多次拖动清除异物。
3、布管应在施工作业带的组装一侧进行,管子距沟边缘的最小安全距离应大于一米。
4、管子的两端应布放在稳固的支撑上,本工程采用细土大墩支撑,支撑高度应在300~400mm。
5、布管应注意首位衔接,相临两管口应以锯齿形分开,布管的间距应与管长基本一致。
6、沟下布管时,管子首位应留出100mm 左右的距离,并将管子首位错开摆放。
6.1.7管口组对6.1.7.1 管口清理1、由专人用电动钢丝刷、棉纱等工具对管口、外表面50mm的油污、铁锈等杂物进行清理,坡口外10mm露出金属本色。
2、按顺序登记每根钢管出厂时所编写的原始管口、管长、防腐编号等基本数据、并现场对管长进行实测。
3、对锈蚀超标、管口椭园度超标、有重的机械划伤等不合格管子予以挑出,对管口表面小于3mm的点状缺陷或划伤,可采用焊接的法进行修补,如管口有大于3mm的点状缺陷或划伤,则管口必须切除。
4、参加施工的人员,应熟悉组对、焊接工艺等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