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一

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一

十九大之后“工匠精神”热度不减,请你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第二题:请编一个有关文物的故事,故事中应有:鲜花、道路、紧张、快乐四个词组,词组顺序可打乱。

第三题:最近,一位医生在劝阻一位老人吸烟后,老人情绪激动心脏病发作离世,家属告上法庭,要求赔偿40万元。

该事一经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思考,对此你怎么看。

第四题:习总书记说,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你怎么看?第五题:现在有网民发帖反映“百强村”选举有违规现象,有干部扮成村民对这次活动做了虚假操作,导致选举结果不实,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应,现在由你负责解决这件事情,你该怎么做?如何解答好“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这一时代课题,正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弘扬“工匠精神”以及培育“大国工匠”。

工匠精神的弘扬、大国工匠培育亟须加力。

如何将工匠精神落细、落实,使“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真正深入人心?正考验着当代人的能力与智慧。

现在是科技时代,“工匠”似乎远离我们而去。

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

更为重要的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企业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具备“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商海无情,境遇艰险。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单单取决于人财物的简单叠加,更需要培育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企业精神。

个人的成长需要“工匠精神”。

工作是一种修行,只要拥有为了把事情做好的强烈愿望,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匠人”。

同样,现在想要培育工匠精神和大国工匠也面临着种种的难题。

工匠精神需要精雕细琢,需要成本和付出,需要实践沉淀和时间积累。

需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完善的制度体系、良好公平的成才平台、全面的深化改革,公平竞争的环境。

这一系列的难题都阻碍了工匠精神和大国工匠的培育和发展,那么针对以上难题我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职业精神培养,职业教育改革,激励体系建立、文化土壤培育。

在挖掘工匠精神富矿、培育更多大国工匠的系统工程中,党政个部门应该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应当先增强自身的理论知识。

2.在物质支持方面,薪酬待遇是基础条件。

建立一套制度化,有针对性和激励性的技能人才薪酬体系,让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进来,以确保培育大国工匠的基础人数。

3.建立系统的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促进优秀工匠脱颖而出。

4.弘扬工匠精神,制度建设提供的是外在保障,而激发技能人才内在动力,让更多人选择技能成才成功之路,则需要厚植文化土壤。

通过文艺作品、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工匠的文化氛围。

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工匠风采、呈现工匠精神。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使严谨、专注、精益求精成为每一个劳动者的自觉追求,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使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有获得感,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成为现实。

第二题:在鲜花盛开的夏季,我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第一次走进了在清朝时,可谓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而她现在的名字是圆明园遗址公园。

看圆明园,是从复原立体三维动画中;听圆明园,是从导游的讲解中。

这样才能感受到圆明园曾经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以及现在无法看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如今,道路上静静的躺着的是所剩无几的残缺的条石、方砖、汉白玉雕刻,它们铭记着那个动荡年月里,火海中的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同年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据有关材料记载,18日这天,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在承载这样沉重、惨痛历史背景的圆明园中,让任何一个驻足园内的人都不会有丝毫的像游览其他景点的快乐感。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三题:对于老人的离世,我也深感难过,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一件意外而草木皆兵,对于劝阻吸烟的行为每个人都应该去行动。

二手烟的危害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已经不用过多阐述了,而作为一位医生则了解更深。

所以当电梯中出现有人吸烟时,出来劝阻,是一种道德的提醒,也是一份职业的要求。

电梯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这样的环境非常不利于烟的扩散和清除,不仅对于当时电梯里的人,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乘坐电梯的人都会有影响。

而劝烟行为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对于电梯这种封闭空间里的其他人起到了保护健康的作用,使自己和他人减少二手烟的吸入。

其次善意的提醒可以使得吸烟者知道自己在电梯里吸烟是不对的行为,对于以后自己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

最后更多的人有这样劝烟的举动会让我们整个社会都更加绿色健康和谐。

想要减少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密闭空间的一手烟排放,二手烟吸入,社会应多方共举,方可实现。

第一,吸烟的人,应该遵守规则注意自律,多换位思考注意他人的健康和合法权益。

第二,劝烟者,在劝阻的过程中,要注意措辞,礼貌用语,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吵,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合理维护自身权益。

第三,社会媒体,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对大众起到宣传和规范的作用,同事曝光不良事件做正确引导。

第四,政府,应该加大执法和教育力度,提高广泛认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就是指党员干部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道德行为、道德信念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活动。

习总书记这句话强调了加强道德修养对领导干部的重要性。

总书记的讲话内涵深刻、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推进党和人民事业。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而要做到这一切,关键在党,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优良的道德风尚和工作作风。

“打铁还须自身硬。

”只有党员干部切实加强道德修养,才能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行影响和感染身边的群众,以共产党人的道德人格力量去赢得人心、凝聚人心。

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推动全社会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汇集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加强道德修养才能保持党的纯粹性。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新旧观念的相互交融和激荡,必然给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诉求、价值取向带来深刻影响。

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好自己的“总开关”,就能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无论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任凭沧海横流,都始终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

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他们腐败堕落,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大多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

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

”只有加强道德修养,党员干部才能认识到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才能够低下头、沉下心,不断积极学习、改善工作、关心群众;利用手中的权利为群众做些实事,最终才能成为人们认可的好干部。

党员干部要主动加强道德修养,一方面要主动学习,见贤思齐,向榜样人物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反思自己,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另一方面要加强自律,接受他律,用自己的行为诠释良好的道德修养。

政府也要把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实做细,要从教育、管理、监督、选拔等多个角度严格落实。

第五题:该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势必会影响此次活动的效果和公平性,更不利于以后政府的工作开展,所以对于这件事情,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处理和解决,避免事件持续发酵导致影响扩大。

首先我会在网站上发布公告,感谢网民的参与监督,表明政府相关部门已经高度重视,并且会在第一时间彻查清楚,欢迎网民监督提供线索,保障活动的公平公正,给大家满意的答复。

其次,马上成立调查组,向网民了解相关实情,以及收费能够提供证据和线索。

对网民举报问题进行调查。

在调查中一定要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注重证据的搜集整理,广泛深入基层一线,扩大调查范围,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村民、村干部、村委会、乡镇机关等了解实际情况。

重点查看活动结果是否违法,活动过程是否存在暗箱操作、违规操作等。

再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确实存在违规操作,选举不实的情况,则取消先其参赛资格,并将结果予以公示,对相关村长予以给予批评警示;若无该网民反应的违规现象,活动资格属实,则做好解释工作,公示调查结果,消除网友质疑,请网友删除不负责任的举报,若执意虚假举报会追究其相关责任。

最后,向领导汇报调查结果。

并在以后的此类活动中,加强审核资格,同时开通群众反馈渠道,增加举报邮箱、网站,确保活动公平公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