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四川成都七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A.水排________ B.耧车________ C.曲辕犁________ D.骨耜2.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出汉朝A.实行冶铁官营 ________ B.开创了郡县制C.铁官代行地方政务________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3. 下列是某同学围绕某个课题所搜集的图片材料。
据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世界领先的冶金技术________ B.短暂存在的田庄经济C.不断拓展的海外贸易________ D.辉煌灿烂的古代手工业4. 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
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纺织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A.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B.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C.《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业的字D.《史记》中关于纺织业的记载5.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
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不仅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客,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中国瓷器从此开始远销海外B.反映出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C.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D.改变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6. 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可以反映出该时期p7. 年代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耕地(亩/人) 1650 1.00-1.50 6.00 6.00-4.00 1750 2.00-2.50 9.00 4.50-3.60 1850 4.10 12.10 2.95①中国农业经济得到发展②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③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④农业商品化程度显著提升A.①②③______________ B.①②④____________________C.②③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①③④8. 在西方史学界,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照此学者的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A.西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上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广州9.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
对图表反映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p10. 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________ B.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工业革命推动人口结构变化________ D.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发展扩大11. 某校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
对这三位历史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他们的企业属于洋务派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发展迅速④他们改变了外资企业的优势地位A.①⑧______________ B.②④______________ C.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D.①②④12. 19世纪末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
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
”该政策A.大力椎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B.促成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诞生C.是民族危机加深下的应急举动D.使得政府不再对经济进行干涉13. 民国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这首歌谣反映出A.外资垄断了国内纺织品市场B.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异常艰难D.传统手工业受机器大工业的冲击14.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捐款,支持十九路军;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爱国商人自发抵制日本经济侵略……。
这些史实说明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第一个高潮B.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大比重C.飞机制造己成为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D.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15.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门统计: 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 1940年猛增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致力于改变我国工业布局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工业的垄断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16. 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低价美棉等政策。
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 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
该公司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稳固D.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17. 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
”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A.中共八大召开时B.三大改造完成时C.“一五”计划结束时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18. 从1953年开始,我国以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为骨干,开始了一五计划,这156个重点项目中能源是建设的第一重点,其次是国防工业,机器制造业居第三位,冶金工业局第四位,这四大工业合计占了90%。
这反映出“一五计划”A.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农业B.集中力量以优先发展重工业C.加强农业和工业消费品生产D.发展生产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 陈云说:“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 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上述措施A.活跃了城乡的商品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使经济建设转为以轻工业为主 C.使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________ D.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20. “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在农业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________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全民掀起大炼钢铁的热潮___________ D.没收官僚资本充实国营经济21. 下图“跟粮票说再见”中,下边有三个时间分别是“1980、1983,1990”,其所示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设立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C.农村出现大量闲置劳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2.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国有企业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 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________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④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A.南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广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上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厦门24. (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
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政府放宽对百姓穿着的限制25. 19世纪70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
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
”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上海人的自豪感C.近代变通工具的快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交通运输业的发达26. 《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1904年在芜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
由于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
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①开阔视野________ ②关注国事________ ③启迪民众________ ④传播新知A.①②⑧______________B.②⑧④____________________C.①②④____________________D.①②③④二、综合题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
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
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一一摘自(关)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己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的具体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这些因素未能发展壮大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3)从图中A、B、C三个发展阶段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指出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