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

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约)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

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

《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史料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B.孔子形象与儒学地位演变相关C.人物形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D.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达成共识7.漫画能够形象诙谐地反映历史事件。

对如图所示汉初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A.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B.弥补了分封制的弊端C.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D.解决了君与相的矛盾8.由亚洲协会和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洋的秘密:唐代沉船与亚洲早期贸易”在纽约展出。

以下文物可能出现在展览中的是A.斜纹提花织物B.粉彩瓷C.珐琅彩瓷瓶D.纸币“交子”9.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

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10.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张璁入阁不久后,撰呈于皇帝的奏章云:“顷来部院诸司,有志者难行,无志者听令,是部院为内阁之府库矣,今之内阁宰相职也”。

由此可知A.皇权已经受到严重威胁B.内阁集团权力日益膨胀C.内阁成为法定中枢机构D.宰相制度得到完全恢复11.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A.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B.地方各行省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D.西藏地区1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

这反映了周以后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13.《钱氏家训·家庭》载:“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强调A.道德修养B.等级差异C.宗法观念D.乡风民俗14.“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摸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B.世袭制度C.大一统制度D.郡县制度15.有史书上残存“秦遂并兼四海……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的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其中的“□□”最可能是()A.路府B.郡国C.行省D.郡县16.公元前219年,琅邪石刻记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材料中的“皇帝”指()A.黄帝B.周武王C.秦始皇D.明太祖17.下图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最有可能出现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8.“唐朝那是个火热的年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

”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主要途径是A.世袭爵位B.察举征召C.科举考试D.高官举荐19.“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此诗描述的致远舰管带是()A.刘永福B.邓世昌C.林永升D.丘逢甲20.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貛儿……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

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这反映出宋代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社会奢靡之风盛行C.城市商品种类单一D.打破经营时间限制21.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22.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3.军机处是一特殊机构,它一方面可参议军国大政,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摘抄辑录,呈递奏章的部门;它既参与处理国家庶政,审议施政方案,而又做拟单、缮片等事。

这表明军机处A.集议政与秘书的职能于一身B.为法定独立的政府衙门C.是秉承皇帝旨意的行政机构D.是日常庶务的办理机构24.宋元的商业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广州、泉州、温州、宁波等;明代的商业城市主要分布在沿长江和大运河地区,并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商业市镇。

这反映出明代A.抑商政策松动B.国内市场扩大C.海外贸易萎缩D.民间草市出现25.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

这反映了明清之际A.中学未能突破传统的窠臼B.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东渐C.中西文化同源的雏形初现D.古典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26.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 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促进了国家管理机制的完善C.丰富了皇帝决策的信息来源D.制约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27.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写了许多阐述民族大义的著作,但长期遭到忽视。

清末其思想始见盛行,受到了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推崇。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王夫之的思想严重脱离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B.王夫之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康有为借鉴王夫之的思想阐释维新的合理性D.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致性28.顾炎武批判专制统治者的政治哲学,指出“自古用蛮夷攻中国者,始自周武王”;重申并发扬了孟子“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的观点,强调民族大义高于君臣之义,人民的福祉高于一姓之兴亡。

这表明顾炎武( )A.违背传统儒家思想B.否定封建君主制度C.提倡人道主义原则D.有鲜明的革命意识29.“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

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堂。

”“政事堂”设在门下省,主要是因为门下省A.具有审核诏令及封驳权B.负责草拟及颁发诏令C.有权召集三省长官议事D.秉承政令并贯彻执行30.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31.“有明一代封建专制已至巅峰,其政制与政风概而言之,则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其所创设的以…私臣‟治国的…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虚君政治‟的实现。

”材料意在说明“有明一代”A.内阁与皇帝共同决策,效能低下B.专制皇权强化C.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权力运作混乱32.下图漫画中,宰相说:“你的权势不如我。

”内阁首辅回答道:“可是你已经被逐出政治舞台了。

”“宰相被逐出政治舞台”可能发生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33.……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A.白瓷B.青花瓷D.珐琅彩34.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

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材料说明“海禁”政策A.是自然经济性决定的 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C.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 D.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35.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著作是A.《史记》B.《资治通鉴》C.《史通》D.《汉书》36.“曹魏”政权位于上下图中的哪一区域A.AB.BC.CD.D37.“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

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堂。

”“政事堂”设在门下省,主要是因为门下省A.具有审核诏令及封驳权B.负责草拟及颁发诏令C.有权召集三省长官议事D.秉承政令并贯彻执行38.北宋时期,随着北方民族兴盛,形成多政权并立局面。

其中,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A.辽B.西夏C.金D.元39.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D.世袭制40.清代,山东省清平县,“农忙之际,农村工市所在,多有其人于每日极早麋集村外道旁,携带应用锄镰以待雇用,其工资有低昂,由劳资双方于趁市时协商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