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视频会议基础知识全系列介绍1、什么是视频会议通俗的说:视频会议系统就是为人们无法聚集到同一个地方进行会议的时候,提供一种高科技的通信、协作和决策的一种现代化手段。

专业的说:视频会议是利用现有通信网(包括各种传输网络)和数字信号压缩处理技术,将音视频和数据信号处理后传到远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其交流形式为点到点,点对多点和多点对多点。

主要设备包括MCU(多点控制单元)、视频会议终端、网关、网闸和相关的配套外围设备,如显示设备、音响系统等。

2、视频会议系统协议标准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是由ITU电子桌牌(国际电信联合会)和IETF(国际工程师组织)制定的。

目前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有H.320、H.323(ITU)和SIP(IETF)3个标准集。

其中H.323是目前主流的标准。

SIP是已经确定的下一代标准。

ITU-T H.320标准是关于在速率从56Kbps到2Mbps的ISDN和交换的56Kbps电路上进行电视会议的标准。

自从1990年最早通过以后,H.320成为广泛接受的关于ISDN会议电视的标准。

H.320是一个"系统"标准,它包含了许多关于系统各部分的其它 ITU-T标准,下列标准是H.320的主要组成部分:H.320是一套标准,他包括视频、音频的压缩与解压缩、静止图像、多点会议、加密及一些更新的特性,主要用于系统的终端和MCU的设计。

H.320标准包括H.200系列标准和T.120系列标准;H.200系列指的是视听业务,具体来说是以传送活动图像为主的通信业务.T.120系列主要针对声像业务,即传送静止图像的通信业务。

?ITU-T H.323标准涵盖了音频、视频及数据在以IP包为基础的网络——LAN、INTRANET、EXTRANET和INTERNET上的通讯,建立H.323标准是为了允许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能够互操作。

对于范围广泛的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应用来说,H.323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构件。

另外,该标准也允许通过ISDN 和POTS与基于PPP的网络直接相连。

1996年,ITU批准了H.323规范。

该标准范围广泛,涵盖了各种独立设备。

个人计算机技术以及点对点和多点视频会议。

标准解决了点对点及多点视频会议中诸如呼叫与会话控制,多媒体与带宽管理等许多问题。

H.323为现有的企业基础设施(如IP网)电子桌牌建立了多媒体标准,设计时考虑了弥补质量保证(QOS)机制的不足,H.323使用户能使用多媒体应用而无需改变他们网络的基础结构。

SIP(会话初始协议)是IETF提出的在IP网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

SIP是IETF标准进程的一部分,它是在诸如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它用来建立、改变和终止基于IP网络的用户间的呼叫。

3、相对于H.323协议标准,为什么H.320标准是落后的被淘汰的?1.终端图像与声音的编解码技术并受到人们的欢迎。

SIP能够连接使用任何IP网络(有线LAN和 WAN、公共Internet骨干网、移动2.5G、3G和Wi-Fi)和任何IP设备(电话、PC、PDA、移动手持设备)的用户,通过在单一、开放的标准SIP应用架构下合并基于IP 的通信服务,服务提供商可以大大降低为用数字会议桌面智能终端系统户设计和部署基于IP的新的创新性托管服务的成本。

SIP 的根本价值在于它能够将这些设备组合起来,形成各种更大规模的无缝通信服务。

SIP的技术优势如下:独立于接入:SIP可用于建立与任何类型的接入网络的会晤,同时还使运营商能够使用其它协议。

会晤和业务独立:SIP不限制或定义可以建立的会晤类型,使多种媒体类型的多个会晤可以在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交换。

协议融合:SIP可以在无线分组交换域中提供所有业务的融合协议。

经济高效:由于SIP是与接入独立的协议,无线运数字会议桌面智能终端系统营商无需构建适用于多种接入网络的基础设施。

所以说SIP协议将是未来的趋势。

综上所述,H.320标准是已经淘汰过时的;H.323标准是目前最常用的,SIP 是面向未来的一种接入方式,代表了未来的趋势。

所以我们在建议用户使用的时候首选H.323,屏蔽H.320,同时在突出宝利通优势的时候要加上支持SIP协议,确保用户的投资。

5、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组成要讲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就必须要先讲一讲视频会议的原理。

首先、视频会议要有图像和音频的采集,就必须要有摄像机和麦克风。

其次、图像音频采集完毕后需要由终端设备来处理,数字会议桌面智能终端系统即需要终端设备来对图像、音频进行编码压缩。

然后、图像、音频被编码压缩以后需要通过网络来传输。

再后、经过网络传输的编码后的图像和音频被MCU接收,再经过MCU处理后发送给各个视频终端设备。

最后、视频终端将MCU发送的视频和音频解码,换通过显示及扩音设备播放出来。

讲完原理,下面给大家介绍视频会议的组成:一般的视频会议系统包括MCU 多点控制器(视频会议服务器)、视频会议终端(会议室型硬件终端、PC桌面型硬件终端、软件视频会议终端)、网关(Gateway)、Gatekeeper(网闸)等几个部分各种不同的终端都连入MCU进行集中交换,组成一个视频会议网络。

一个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可能还包括电视墙服务器和录播服务器的增值外设。

(1)多点处理单元(MCU)MCU是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部分,为用户提供群组会议、数字会议桌面智能终端系统多组会议的连接服务。

目前主流厂商的MCU一般可以提供单机多达100个用户以上的接入服务,并且可以进行级联,可以基本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MCU的使用和管理不应该太复杂,要使客户方技术部甚至行政部的一般员工能够操作。

操作界面需要人性化,全中文,使用方便,并符合中国企业和政府会议的需要。

(2)大中小型会议室硬件视频会议终端产品大中小型会议室硬件视频会议终端产品是提供给用户在会议室内使用的,视频会议终端分为一体式及分体式。

一体式视频会议终端摄像头与编解码器固定在一些,分体式视频会议终端摄像头与编解码器分开,这样可增加了用户选择的余地,安装、配置可以更加灵活方便。

视频会议终端可以通过电视机或者投影仪进行视频显示,用户可以根据会场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设备及数量。

建议最好选择等离子或液晶电视机,避免选择投影机。

(3)桌面型硬件视频会议终端产品桌面型硬件视频会议终端一般集成显示器、摄像机、数字会议桌面智能终端系统麦克风及扬声器,直接在该桌面型硬件视频会议终端上举行视频会议。

常规情况下只能1-4人使用,以1人使用为好(主要是给企业或政府领导在自己办公室使用)。

(4)软件视频会议终端直接在电脑安装客户端软件就可以参加视频会议,一般配置费用比较低的PC摄像头(USB摄像头),和使用耳麦实现音频采集和输出,常规情况下只能一个人使用。

(5)网关(Gateway)在基于IP网的视频会议系统中,网关是跨接在两个不同网络之间的设备,把位于两个不同网络上的会议终端连接起来组成一组会议。

网关有三大主要功能:①通信格式的转换,例如,IP网上的会议终端要和电路交换数字会议桌面智能终端系统网上的会议终端实现互访,就需通过网关来完成H.225.0码流和H.221码流之间的互译;②视频、音频和数据信息编码格式之间的互译,以完成表示层之间的相互通信;③通信协议和通信规程的互译,以完成应用层的通信。

目前,用户直接通过电话或手机在移动的情况下加入视频会议,这点对国内许多领导和出差多的人尤其重要。

可以说电话接入网关(PSTN Gateway)今后将成为视频会议不可或缺的功能。

(6)Gatekeeper(网闸)与电路交换网络上的会议系统不同,基于IP网的视频会议系统,面向的是分组交换的质量不能保证的IP网,从而导致了网闸这一特殊角色的出现。

网闸是一个可选的角色,如果没有网闸,依然能够召开视频会议。

网闸有以下三个主要的功能:①用户别名和运输层地址的翻译。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很难记住对方会议终端的网络地址(运输层地址),而比较容易记住用户的别名。

在此情况下,网闸的作用就十分明显了。

②用户进入会场许可的管理和控制。

网闸对每一个要进入数字会议桌面智能终端系统会场的用户进行检察和论证,以确定用户的合法性。

③网络带宽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对带宽的控制能根据网络实际情况来控制用户数或者用户的使用带宽,以此保证会议有一个基本的质量。

(7)电视墙服务器考虑到用户可能需要实现多画面同时输出,可以建议采用TVS(电视墙服务器)来实现。

TVS是视频会议系统中的一个图像服务器,通常安装在主会场上配合多台显示设备进行多路图像显示。

电视墙服务器可将参与会议的各分会场的图像数据分离并分别显示在不同的显示设备上。

多画面电视墙服务器是专为高端视频会议用户所设计,能够很好的满足高端视频会议用户对于高清晰度、多画面的应用需求。

它是单独的硬件设备,应用于视频会议系统的中心主会场。

(8)录播服务器考虑到用户可能还有对重要会议录制、直播,以及日后点播的需求,那就需要配置一台录播服务器。

录播服务器具有一下功能:同步录制:同步录制视频、音频,计算机动态屏幕,即可将主讲人的图像、声音和所讲解的课件、讲稿、鼠标操作轨迹以及电子白板上书写的内容等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示的内容同步录制到一个文件中。

实时直播:可通过单播或多播方式将现场的视频、音频、计算机动态屏幕在网络上进行实时直播,用户可通过系统客户端软件同步接收到现场的视频、音频和计算机动态屏幕信息。

视频点播:重要的视频会议可以录制在录播服务器内,用户可以使用终端或者媒体播放系对录播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

6、常用音、视协议标准介绍视频会议通常设计的协议包括:音频/视频/双流/远控/加密协议等,下面逐一介绍。

音频协议主要包括:G.722、G.711A/U、G.722.1、G.728、G.722.1 Annex C (Siren7?)、G.719(Siren14?)G.728:1992年ITU-T发布的电话声音信号编码方式推荐标准。

采用LD-CELP 编码方式,采样率为8KHz,以16kb/秒的速度传送声音信号,传送延迟时间极短,仅有0.625 ms 的算法编码延迟。

G.711:标准公布于1972年,其语音信号编码是非均匀量化PCM。

语音的采样率为8KHz,每个样值采用8bit量化,输出的数据率为64kbps。

这种窄带编码支持对300到 3,400赫兹的音频进行压缩。

但虽然压缩质量不错,但是消耗的带宽相对较大,主要用于数字PBX/ISDN上的数字式电话。

G.722:ITU-T G.722标准是第一个用于 16 KHZ 采样率的标准数字会议桌面智能终端系统化宽带语音编码算法,1984年被CCITT定义为标准,而且现今还在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