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化系统(1)咽咽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管道,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六颈椎下缘雨食管相连,长约12厘米。
咽的前壁不完整,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故咽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鼻咽、口咽和喉咽。
(2)食管第一个狭窄在食管起始处;第二狭窄在食管与支气管相交处;第三狭窄在膈的食管裂孔处。
(3)胃大部分位于腹腔和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的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胃的出口称幽门,与小肠相接。
胃金额分为四部: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自贲门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部称胃体;近幽门的部分称幽门部。
(4)小肠的分段: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空肠:上接十二指肠,除去十二指肠外,空肠占其余小肠的2/5,一般位于腹腔左上部。
回肠:上接空肠,占小肠远侧的3/5,一般位于腹腔右下部。
回肠与空肠相比较,官腔较小,粘膜环状皱襞低而稀疏,管壁较薄,绒毛亦较少,颜色较浅。
(5)大肠的分段:大肠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盲肠:是大肠与回肠相接处以下的一段盲段部分,位于右骼窝内。
长约6~8厘米。
结肠:结肠是大肠中最长的一段。
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2、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系统具有呼吸功能。
此外,鼻有嗅觉,喉能发音。
肺还有内分泌的作用。
(1)呼吸道: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支气管组成。
通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喉以下的导气部分称为下呼吸道。
鼻:其形态与骨性鼻腔大致相同,在外侧壁上有上、中、下鼻甲将鼻腔分隔出上、中、下三个鼻道。
在下鼻道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
固有鼻腔内面覆以粘膜,粘膜因结构和技能不同,分为嗅部和呼吸部。
(2)喉的构造:喉的软骨、韧带和肌肉构成。
喉的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形软骨、会厌软骨和杓状软骨等。
左右声带间的裂隙叫声门裂。
(3)肺由肺内支气管及其分支形成的支气管数和无数肺泡及围绕肺泡内的毛细血管网组成。
支气管分支在直径1毫米以下的称为细支气管。
每一细支气管及其分支所连肺泡等合起来,叫肺小叶。
肺的导气部:肺的呼吸部:(4)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至少要经过肺泡上皮、上皮基膜。
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这四成的结构。
这四成结构称之为气血屏障。
(5)肺有两套血管。
一套只肺动脉和肺静脉组成的肺循环血管,是肺的技能血管,具有完成气体交换的作用;另一套是由体循环发出的支气管动脉,是肺的营养血管。
三、泌尿系统(1)肾:肾位于脊柱两侧,第十一胸椎至第三腰椎之间,右肾略低。
其前后略扁,外缘隆凸,内援中部凹陷称为肾门。
肾门是输尿管、肾动脉、肾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分别出入的地方。
肾表面由外而内有肾筋膜、脂肪囊及纤维囊包裹。
它们有将肾固定与正常位置的功能。
(2)肾的构造:可见由肾门进入肾内扩大的腔,称为肾窦内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血管、肾淋巴管和神经等通过,并有疏松结缔组织而后脂肪组织填充。
(3)肾实质的组织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肾实质由许多泌尿小管组成,其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4)输尿管:是一对输送尿液的细长肌性管道,长25~30厘米。
它起于肾盂,沿腰大肌前面下行,终于膀胱。
输尿管可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三部分。
输尿管全长有三处狭窄。
第一处在输尿管起始处;第二处在小骨盆入口处;第三处在穿膀胱壁处。
四、胸膜、纵膈和腹膜(1)胸膜是分别覆盖于左、右肺表面,胸廓内表面以及膈上面的浆膜。
胸膜被覆盖于肺表面的部分叫脏胸膜或肺胸膜;覆盖在胸壁内表面、膈上面及纵膈侧面的部分叫壁胸膜。
5、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1)动脉: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在进行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2)静脉:静脉是引导血液流回心房的血管。
(3)血液的循环的途径:血液由心脏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在回心,循环不止。
根据其循环途径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循环同时进行。
(4)体循环:体循环又称大循环。
(5)心脏:位于胸腔和纵膈内。
前方平对胸骨体和2~6肋软骨,后方平对5~8胸椎,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右侧,下方为膈。
心脏似倒置的圆锥体,大小稍大于本人的拳头。
心尖朝左前下方,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约1~2厘米处。
(6)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右心房:右心房是心腔最靠右侧的部分,其壁薄腔大。
有三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其入口分别是右心房后上方的上腔静脉口,后下方的下腔静脉口和位于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的冠状窦口。
其下部有一浅凹,称为卵圆窝,为胎儿时期左、右心房相通的卵圆孔早出生后闭锁的遗迹。
如果出生后此孔未闭合或闭合不全,即为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右心室的出口为肺动脉口,位于右心室的左前上方。
左心室:出口为主动脉口,位于左房室口的右前方。
口德周缘有三个袋状半月形的瓣膜,称为主动脉瓣。
(7)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的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
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脏收缩的正常节律,使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互相协调。
心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等。
(8)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较大的动脉主干在行程中常发出细支,并与主干平行,称为侧副支,可与同一主干的远侧所发的返支或另一主干的侧支相连,形成侧副吻合。
(9)体循环的血管主动脉弓:主动脉弓续主动脉升部,弓形弯向左后方,在第4胸椎体下缘处移行为主动脉降部。
在主动脉弓的凸侧发出三条较大的分支,从右至左依次为头壁干,又称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特殊的感觉神经末梢,属于压力感受器。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刺激此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肱动脉:肱动脉为腋动脉的延续,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付窝中部处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在付窝稍上,肱二头肌腱内侧可以摸到肱动脉的搏动是测量血压时的听诊部位。
门静脉为一短而粗的静脉干,由肠细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经肛门入肝,在肝内反复分支,汇入肝血窦(肝内毛细血管),然后汇入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6、淋巴系统(1)小部分(主要是水和血管溢出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进入毛细血管成为淋巴液。
(2)淋巴管: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3)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的起始部分。
(4)淋巴干:淋巴干由全身各部淋巴管经过相应的淋巴结后会合而成,全身共有以下9条干1.左、右颈干:收集头颈部的淋巴。
2.左、右锁骨下干:收集上肢和部分胸壁的淋巴。
3.左、右支气管纵膈干:收集胸部的淋巴。
4.左、右腰干:收集下肢、盆部和部分腹腔器官的淋巴。
5.肠干:收集消化管的淋巴。
(5)淋巴导管1.右淋巴导管:右淋巴导管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膈干混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静脉角左右各一,分别由左、右颈内静脉与左右锁骨下静脉混合而成)。
2.胸导管: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导管,在平第1腰椎前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混合而成。
此汇合处膨大,称乳糜池。
(6)淋巴结外包有被摸,一侧凹陷,有输出淋巴管和神经血管出入,另一侧凸隆,与输入淋巴管相连。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集体的免疫反应。
人体各部的淋巴管,一般都汇入附近的淋巴结。
(7)脾脾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季肋区,平9~11肋之间,正常情况下,在左肋弓下缘不能触及。
神经系统一:协调二:适应7、总论(1)灰质、白质、神经、神经束、神经核、神经节、网状结构、传导通路(2)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指神经系统在调节集体机能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
反射,一般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任何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才得以实现。
反射弧,是指反射活动的形态学基础,即反射活动所通过的结构。
反射弧包括5个环节,即感受器→感受(传入)神经元→神经中区(联络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效应器(3)脊神经的结构概况脊神经是指与脊髓相连的周围神经,公31对。
脊神经至上而下分别为: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
(4)脊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计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肱肌和缘肱肌的运动和前臂桡侧皮肤的感觉。
腋神经:肌支支配三角肌及小圆肌的运动。
股神经:肌支支配股四头肌、耻骨肌和缝匠肌的运动。
皮支支配股前区、小腿内侧、足内侧缘皮肤的感觉。
(5)脑神经(脑神经的概况):三叉神经(进出颅腔的部位)第I支眼神经为眶上裂、第Ⅱ支上颌神经为圆孔、第Ⅲ下颌神经为卵圆孔。
(6)内脏运动神经的概况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1、支配的器官不同2、与周围器官联系的方式不同3、神经纤维的结构不同4、神经纤维的分布不同5、发自的中区不同6、受意志的控制不同7、神经纤维的成分不同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低级中区位于脊髓的胸1(或颈8)~腰2(或腰3)节段的灰质测角内部的中间带外侧核,又称胸腰部;交感神经的周围部,包括交感神经节和由神经节发出的分支及神经丛。
借节间支,上下连成链状的交感干。
因此,椎旁神经节又称交感干神经节。
8、中区神经系统(1)脊髓的位置与外形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外包被摸,它与脊柱的弯曲一致。
脊髓上端平齐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平齐第1腰椎下缘,长约40~45厘米。
(2)脊髓的内部结构1、灰质:呈灰红色,主要有大量大小形态不同的多级神经元和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组成,含丰富的小血管前角:神经元皮质脊髓束:是人类脊髓中最大的下行往下束,又称锥体束。
它起始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其他一些皮质区域,下行到延髓形成椎体,纤维大部分交叉到对侧,形成椎体交叉,在脊髓小脑后束内侧下行,叫皮质脊髓侧束;为交叉的小部分纤维沿同侧前索正中裂两侧下行,叫皮质脊髓前束。
(3)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大脑枕叶下方,延髓和脑桥的背面。
小脑与延髓的脑桥之间为第四脑室。
(4)端脑大脑半球表面呈现许多隆起的脑回深陷的脑沟。
每侧半球以3条恒定的沟分为5叶:外侧沟,是半球最深,最明显的沟。
(5)大脑皮质分为:形成海马和齿状回的骨皮质,组成嗅脑的旧皮质和占大脑皮质绝大部分的新皮质。
古、旧皮质只有三层结构,新皮质为六层。
运动中区和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6)脑室:脑室是指闹内部的腔隙,包括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两侧间脑之间的第三脑室和位于脑桥和小脑时间的第四脑室。
(7)脑脊液及其循环:脑脊液的循环途径: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道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然后再会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使脑、脊髓及脑神经、脊神经根均被脑脊液浸泡。
9、视器——眼10、眼球壁血管膜由疏松结体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色素细胞和血管丛,又称色素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