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技术指南

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技术指南

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技术指南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要求 (2)4.1原材料 (2)4.2施工设备 (4)4.3浆体性能 (4)5 配合比设计 (5)5.1设计原则 (5)5.2设计准备 (5)5.3试验室设计 (5)5.4生产配合比验证 (6)5.5试生产 (6)6 试验方法 (7)7 施工工艺 (8)7.1施工准备 (8)7.2制浆 (8)7.3抽真空 (8)7.4压浆 (8)7.5工作温度 (9)7.6质量检查 (9)8 规范性附录 (10)附录A1高速制浆试验机 (10)附录A2流动度试验 (11)附录A3沉积率试验 (12)附录A4自由膨胀率试验 (13)附录A5压力泌水试验 (14)附录A6V管注浆充盈度试验 (15)附录B1斜管压浆充盈度试验 (16)附录C1高速制浆、压浆站 (17)附录C2预应力孔道压浆施工记录表 (1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的材料检验规则、浆体性能、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法、施工工艺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桥梁结构、岩体滑坡加固等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 12573-1990 水泥取样方法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JGJ 63-1989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TG E41-201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CCES 01-200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孔道压浆料孔道压浆料是由水泥、高效减水剂、微膨胀剂、矿物掺合料等多种材料干拌而成的混合料。

它是在施工现场按一定比例与水均匀后,用于后张梁预应力孔道充填的压浆材料。

3.2孔道压浆剂孔道压浆剂是由高效减水剂、微膨胀剂、矿物掺合料等多种材料干拌而成的压浆材料。

3.3高速制浆机高速制浆机是将水泥、灌浆料、压浆剂与水混合并快速制成浆液。

采用涡流制浆原理,转速不低于1500r/min,具有制浆速度快,浆液搅拌均匀等特点。

3.4高速制浆试验机高速制浆试验机是在室内将水泥、灌浆料、压浆剂与水混合并快速制成浆液。

采用涡流制浆原理,转速不低于1500r/min具有制浆速度快,浆液搅拌均匀等特点。

4 技术要求 4.1原材料4.1.1 水泥: 42.5级以上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符合GB175-2007的技术要求。

4.1.2 压浆料:使用高速制浆机与一定比例的水均匀混合后,用于后张预应力孔道充填的压浆材料,具有不离析、不泌水、微膨胀、高流动性的技术特征,具体指标见表4-1。

4.1.3 压浆剂:使用高速制浆机与一定比例的水泥、水均匀混合后,用于后张预应力孔道充填的压浆材料,具有不离析、不泌水、微膨胀、高流动性的技术特征,掺量宜在10%-20%之间,具体指标见表4-1。

4.1.4 原材料应有制造商提供的出厂检验合格证书,并应按有关检验项目、批次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

检验频次如下:① 制造商常规检验:以每班产量且不大于50t 压浆料为一批,进行一次8项抽检。

② 制造商出厂检验:每批100t 压浆料进行一次16项检验。

③ 制造商型式试验:每3个月由本企业试验室进行一次16项型式试验,每生产16个月应有法定检验机构进行一次16项型式试验,详见表4-1。

√ √ 注:上述相关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配合比(压浆料,压浆剂);水泥品种(压浆剂)。

4.1.5用户检测频次:4.1.5.1用户型式试验:新选货源或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产品达12个月应有法定检验机构进行一次16项型式试验;用户进场常规检验:以压浆料用量100t 为一批(压浆剂按配比折算成压浆料数量计算),不足100t 按一批计,进行8项检验,详见表4-1。

4.1.5.2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产品转产时; b)正常生产满一年时;c)产品的原料、配比、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d)产品停产半年以上,回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g)型式检验项目为表4-1中的所有项目 4.1.6灌浆材料质量要求4.1.6.1压浆材料中不应含有高碱(总碱量不应超过0.75%)膨胀剂或以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

不应掺入含氯盐类、亚硝酸盐类或其它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压浆料或压浆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4.1.6.2判定规则压浆剂(料)依据本标准检测,各项性能均符合本标准技术要求,则判为该批号产品为合格品。

如有一项及以上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判为不合格产品。

进场常规检验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要求,允许从该批产品中加倍抽取样品复试,如复试各项目均合格则仍可判为合格,反之判为不合格。

4.2施工设备4.2.1施工设备宜采用自动计量,制浆压浆一体化的工作站,其组成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4-2 施工设备要求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真空泵应能达到0.1的负压力b).计量器具均应经法定计量检定合格,并经工艺性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4.3浆体性能使用孔道压浆材料时,拌制出的浆体性能应符合表4要求。

5 配合比设计5.1 设计原则5.1.1遵循整体论设计思想,采用三阶段配合比设计方法;5.1.2浆体性能须符合不泌水、不离析,适量的膨胀率、强度等设计要求。

5.2 设计准备5.2.1环境温度:试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用于比对试验设计的应符合17671-1999中4.1的规定;用于实际施工设计的,应符合计划施工季节的要求;5.2.25.2.3 施工条件:施工组织设计应明确浆体的强度等级,保塑时间,流动度要求;5.2.4 试拌条件:试拌应使用高速制浆试验机,浆体试拌,水泥、压浆料、压浆剂、水的温度须与施工实际温度相同;5.2.5 浆体材料:根据施工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二组分配方的,选购压浆料;使用三组分的,选购压浆剂,材料生产单位先进行压浆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调试,再确定压浆剂组分。

两种组分产品,均应向施工单位提供产品说明书等技术质量,其中应包括推荐配合比等技术参数,详见表4-1。

5.3 试验室设计5.3.1 设计参数⑴浆体配制强度:配制强度=设计强度×1.15;⑵水灰比:在0.26~0.30范围内选择;⑶用水量:在400~460kg/m3范围内选择;表5-1配合比设计参数选择表0.26~0.305.3.2设计:⑴基准配合比:采用假定密度法进行配合比设计,根据生产厂推荐的配合比,验证配合比的可行性;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1要求;⑵完善生产控制设计参数调整,使用压浆料的,可在基准配合比的水胶比±0.01范围内,使用压浆剂的,可进行掺量的适当调整,以确定在施工误差内,保持产品质量稳定的可信区间,参考指标见配合比设计参数表5-1。

5.3.3 试拌:使用高速制浆机拌合浆体,方法见A15.3.4性能检测:检测指标见表4-35.3.5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5.2,5.3条内容。

5.4 生产配合比验证因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时的环境、材料与施工实际不一,因此需要进行生产性试验,验证其浆体性能。

5.4.1 水泥、压浆剂等材料应取自施工现场,材料温度与实际相符并保持至试拌;5.4.2 制浆、灌浆设备,浆体检验设备,浆体指标与试验室设计相同;5.4.3 检验浆体的3d强度,与试验室设计比对。

5.4.4 生产配合比设计的浆体性能检验结果与试验室设计相近,方可进行试浇筑验证。

5.4.5 生产配合比报告:配合比验证指标、环境条件、胶凝材料温度、浆体温度。

5.5 试生产试浇筑是为了检验施工工艺(制浆、储浆、压浆)的各环节,对浆体成型质量的影响。

5.5.1 水泥、压浆剂等材料应取自施工现场,材料温度与实际相符并保持至试拌;5.5.2 制浆、灌浆设备,浆体检验设备与施工相同,浆体指标与前期试验比对;5.5.3检验浆体的3d强度,与一、二阶段设计比对;5.5.4 检验指标应符合表4-1要求,配合比设计正式结束。

5.5.5 试生产报告:浆体验证指标、硬化浆体质量、环境条件、胶凝材料温度、浆体温度。

6.1制浆称取3kg压浆料或水泥与压浆剂粉剂,放入搅拌锅中,倒入拌和水,慢速搅拌30min,搅拌均匀后,快速搅拌2min。

6.2 出机流动度和30min流动度流动度试验方法按照附录A1进行。

出机流动度测试完毕,将所有浆体移入搅拌锅,放置至30min。

慢速搅拌1min,测试30min 或60min流动度。

6.3 沉积率按照附录A2进行试验6.4 纵向自由膨胀率按照附录A3进行试验和计算6.5 压力泌水试验按照附录A4进行试验6.6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将按照6.1拌和好的压浆料倒入试模内,静置至浆体初凝后,将其表面多余的浆体刮掉。

24h拆模后放入标准养护室于水中养护至7d、28d。

按照GB/T 17671-1999进行试验和计算。

6.7 凝结时间按照GB/T 1346-2001进行测定。

6.8 V管注浆充盈度试验按照附录A5进行6.9 斜管灌浆充盈度试验按照附录B1进行试验。

7.1 施工准备7.1.1 张拉前,应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

对抽芯成型的孔道应冲洗干净并应使孔壁完全湿润;金属盒塑料孔道在必要时亦应冲洗清除附着于孔道内壁的有害材料。

冲洗后,应使用不含油的压缩空气浆孔道内的所有积水吹出。

7.1.2 终张拉完毕,应在48h内进行孔道压浆。

7.2 制浆7.2.1搅拌前,应先清洗施工设备。

清洗后的设备内不应有残渣、积水,并检查搅拌机的过滤网。

在压浆料由搅拌机进入储料罐时,应经过过滤网,过滤网空格不应大于3mm×3mm。

7.2.2浆体搅拌操作顺序为:首先在搅拌机中先加入实际拌和用水量的80%-90%,开动搅拌机,均匀加入全部压浆剂,边加入边搅拌,然后均匀加入全部水泥。

全部粉料加入后在搅拌2min,然后加入剩余的10%-20%的拌和水,继续搅拌2min。

7.2.3搅拌均匀后,现场进行出机流动度试验,每10盘进行一次检测,其流动度在表4规定的范围内,即可通过过滤网进入储料罐。

浆体在储料罐中应继续搅拌,以保证浆体的流动性。

7.3 抽真空7.3.1开启真空泵,进行抽真空作业,使孔道内的真空度稳定在-0.06~-0.10范围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