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病例讨论
❖
2.分泌胸腺素。
❖ 重量: 出生~50g
❖
成年:5~25g
❖ 部位:前上纵隔
❖ 外形:“H”状
❖ 胸腺瘤主要发生在成人,儿童极少见。平均 诊断年龄在45~52岁(5~80岁),女性稍 多见,且多伴重症肌无力 。
疾病分型
胸腺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可发生良性或 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其他肿瘤 或类肿瘤疾病还有:胸腺癌、胸腺囊肿、 胸腺脂肪瘤、胸腺增生等(见图3)。有多 种方法用于胸腺肿瘤的分类。 依据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分类方法,分为: 良性胸腺瘤(也称非侵袭性胸腺瘤)和恶 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
护理要点
❖ 9、适当的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术后需患 者配合的相关事宜,如咳嗽、深呼吸,床上 便器的使用,各管道,饮食的相关知识。
❖ 10、指导、鼓励和协助病人先进行床上活动 ,再床边慢慢过度到床下活动。协助患者患 侧上肢肢体功能锻炼。
纵隔
❖定义:
❖纵隔(mediastinum):
是指左右侧胸膜腔之间,前为胸骨,
病史汇报
❖ 术后当天,患者血压高183/91mmHg,予心 痛定应用后血压下降至145/87mmHg。术后 患者呼吸平稳,无胸闷,听诊:两肺呼吸音 清,10月17日停左胸腔闭式引流管,左胸创 口敷料干燥,创口疼痛评分5分。患者情绪稳 定,能积极配合治疗。 10月23日康复出院。
病史汇报
❖ 术后异常化验:白蛋白36.4g/L,病理报告:( 纵隔)胸腺瘤,AB型;淋巴结慢性炎。
护理问题
❖ 根据患者情况,提出以下护理问题: ❖ P1、疼痛与手术创口,引流管放置有关。 ❖ P2、知识缺乏 ❖ P3、舒适的改变 ❖ P4、潜在并发症:出血、心律失常、感染。
护理要点
❖ 1、与一般胸外手术后护理相同。 ❖ 2、严密观察呼吸、血压、脉搏。 ❖ 3、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鼓励病人咳嗽、咳
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4、术后注意渗血及出血情况。 ❖ 5、评估病人疼痛状况:让患者掌握疼痛的评
分标准,尽量减轻疼痛。
护理要点
❖ 6、疼痛较轻时,可指导并帮助病人转移注意 力和实施松弛疗法。
❖ 7、疼痛评分>4分者,可按医嘱给予止痛剂, 注意观察、预防、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 8、在止痛剂起作用的最佳时间内安排所需的 活动,如翻身,治疗,进食,咳嗽等。
纵隔肿瘤
2013-10
查房教案
❖ 查房题目:11-16 黄春莲 纵隔肿瘤 ❖ 查房目标: ❖ 1.了解纵隔解剖. ❖ 2.了解胸腺的解剖. ❖ 3.掌握胸腺瘤的临床表现. ❖ 4.掌握胸腺瘤术后护理. ❖ 重点分析内容:老年患者术后高血压的护理 ❖ 拟提问题: ❖ 1.胸腺瘤临床表现有哪些? ❖ 2.胸腺瘤并发症有哪些? ❖ 3.胸腺瘤术后护理? ❖ 4、老年患者术后高血压的原因及护理
❖ B3型胸腺瘤:即上皮型、非典型、类鳞状上 皮胸腺瘤或分化好的胸腺癌。
❖ C型胸腺瘤:即胸腺癌,组织学上此型较其 他类型的胸腺瘤更具有恶性特征。
临床表现
❖ 1、50%~60%无症状。
❖ 2、25%以上患者有瘤体侵犯或压迫邻近纵隔结构所引起的 胸部局部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 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 中纵隔包括前上纵隔和后纵隔之间的所有组 织结构。
❖ 四分法:
上纵隔
纵隔
前纵隔(气管、心包前)
下纵隔 中纵隔(气管分叉、心脏)
后纵隔(气管、心包后)
纵隔的整体观
❖ 纵隔的概念 ❖ 纵隔的分区
四分法 三分法
纵膈肿瘤好发部位
前上纵隔: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 ❖ 前下纵隔:畸胎瘤 ❖ 后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 中纵隔: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
病史介绍
❖ 11-16,黄春莲,女性,76岁,文盲,农民参 加农保。家庭和睦,有7子1女,经济条件可, 能承担医疗相关费用。
❖ 因“体检发现纵隔占位5小时”,2013-10-8 拟纵隔占位入院。既往有子宫内膜癌病史;。 CT检查提示:前纵隔占位,两侧上颌窦、筛 窦炎症,两侧下鼻甲肥大。
病史介绍
❖ 入院后经积极术前准备,于10月14日在全麻 下行左前上纵隔肿瘤切除术,术后诊断:左 纵隔肿瘤,胸腺瘤首先考虑。术后予特级护 理 ,6小时后半流质饮食,予吸氧、心电监 护、左胸腔闭式引流接低负压吸引、导尿、 右颈内静脉置管,抗炎、止血、止痛、化痰 等对症治疗。
❖ 3、恶性胸腺瘤转移多局限在胸腔内,可伴胸水,引起呼吸 困难、胸痛、胸部不适等症状。
临床表现
❖ 4、全身症状:18%的胸腺瘤患者有一般性全 身症状,如减重、疲劳、发热、盗汗等非特 异性症状。
❖ 可能与胸腺瘤并发的疾病多达30多种疾病, 最常见的四种是: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胸腺 外恶性肿瘤。
❖ 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胸腺瘤做出了新 的组织学分型,简述如下:
❖ A型胸腺瘤:即髓质型或梭型细胞胸腺瘤。
❖ AB型胸腺瘤:即混合型胸腺瘤。
❖ B型胸腺瘤:被分为3个亚型:
❖ B1型胸腺瘤:即富含淋巴细胞的胸腺瘤、淋 巴细胞型胸腺瘤、皮质为主型胸腺瘤或类器 官胸腺瘤;
❖ B2型胸腺瘤:即皮质型胸腺瘤;
纵膈肿瘤发病特点
❖ 纵隔肿瘤和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 儿童纵隔肿块最常见为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约占50%,其次为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 ; ❖ 而成年人最常见纵隔肿瘤为前纵隔胸腺瘤, 后纵隔肿瘤相对少见 ❖ 纵隔肿瘤大多为良性,恶性较少。
胸腺
❖ 中枢淋巴器官(胚胎期有造血功能)
❖ 功能: 1.产生T淋巴细胞。
并发症
❖ 1.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最常见的并发症, 约占1/3的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相反,重 症肌无力患者的10%~15%伴胸腺瘤。有人 认为,无MG的胸腺瘤,比伴MG胸腺瘤更趋 向恶性,预后也较后者差,这可能与伴有MG 的胸腺瘤常被早期发现有关。
后为胸椎,上接颈部,下止膈肌的间隙
纵隔分区与解剖
❖ 纵隔最早的分区是四分法模型,即分为 上纵隔、中纵隔、前纵隔、后纵隔。
❖ 常用的划分方法是把纵隔分为三部分, 前上纵隔、中纵隔、后纵隔
❖ 前上纵隔位于胸廓入口至膈肌之间,前界为 胸骨,后界为心包的前壁。
❖ 后纵隔由椎体前缘向后至肋骨,上界为胸廓 入口,下界为膈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