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绿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湖南绿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湖南绿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肖黎摘要:绿色湖南、绿色发展与绿色农业三者之间是紧密不可分割的,建设绿色湖南的前提与保障是实施绿色发展,而实现绿色发展就必然离不开绿色农业。

文章首先采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湖南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

然后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实际,提出了湖南绿色农业的发展五大对策:加大对绿色农业的宣传力度,培育绿色农业意识;加强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绿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带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对绿色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关键词:绿色湖南;绿色发展;绿色农业;SWOT分析一、问题的提出绿色发展是21世纪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的总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实施“绿色新政”,以发展绿色经济创造就业机会。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时代潮流。

2006年初,湖南省提出了建设“生态湖南”的奋斗目标。

同年底,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科学发展必须坚守的一条重要底线。

2010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根据转方式、促“两型”的新形势,作出了打造“绿色湖南”新名片的重大决策。

2011年1 月,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建设“绿色湖南”作出了具体部署。

绿色发展最终要落实到绿色产业,绿色产业就包括了最大的产业--农业或者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指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的形态与模式。

它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如果没绿色农业的实现,绿色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污染问题已日显突出。

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

湖南是个农业大省,湖南的最大优势在于农业优势。

绿色湖南的崛起、发展与腾飞离不开绿色农业的发展与推动。

因此,笔者认为,要打造好绿色湖南,建设好“两型”农业,就一定要发展好湖南的绿色农业。

二、湖南发展绿色农业的SWOT分析SWOT分析,也称为态势分析,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安德鲁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战略分析框架,是指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 (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 (Opportunities)和威胁 (Threats)等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或对策。

“SWOT分析”法总体上来说是一种比较准确和清晰的方法,它能比较客观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的现实情况。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对自己有利且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需要回避的因素,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从而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湖南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Strengths)分析1、经济区位优势湖南地处江南中部,北靠长江,南邻两广,毗邻港澳,具有呼应两东(广东和浦东),承接两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幅射的有利地理条件。

湖南交通比较发达,公路、铁路、水运等都比较方便。

全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2.2%),土地面积 21.18万平方公里。

全省山丘平湖齐备,山区面积约占64.6%,丘陵区约占28.7%,湖区占6.7%。

优越的地理区位为湖南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基础,同时为湖南农业生产要素和市场要素合理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气候优势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南,西起东经 108°50′,东至东经114°15′,南起北纬24°40′,北至北纬30°05′。

湖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

湖南年平均气温16-18℃,气温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日数240-260天,其积温为5100- 5600℃;高于15℃的持续日数160-200天,其积温为3800-4600℃。

无霜期265-310天,全年日照1300-1800小时,年总辐射量100-110千卡/平方厘米,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

3、土壤优势湖南土壤类型多,资源丰富。

全省土壤总面积2.25亿亩,其中红壤面积最大,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是湖南主要旱作土壤;黄壤占全省土壤总面积19.4%,为旱作及杉、竹林木、果树的适宜土壤;黄棕壤约占全省土壤总面积2.4%,适于高山树种及药材生长;山地草甸土,分布在1200-1500米山顶开阔处;水稻土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6.5%,适宜粮、棉、油种植,是我省粮、棉、油的主要生产基地【1】。

4、动植物资源优势湖南现有种子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七分之一强,其中木本植物2380种,国家列为一、二、三级重点保护的植物43种,占全国的九分之一。

从用途看,有药用植物1700多种、纤维类植物157种、油料类植物189种、淀粉类植物109种、化工原料类植物41种、果类植物41种、青饲料类植物349种,优良的用材林、经济林、果树和农作物品种繁多。

动物家畜、家禽约270多种、经济鱼类160余种,优良的畜禽品种和经济鱼类繁多。

此外,还有野生动物1780多种。

湖南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农产品品类十分丰富。

粮食、棉花、油料、甘蔗、苎麻、茶叶、柑桔、生猪、淡水产品产量都处于全国前列。

湖南还是全国有名的茶乡、桔乡、蚕乡、禽畜产品和水产品之乡。

“湖南丝苗”、“湖南猫牙”、“湖南珍珠米”、“湖南香米”等优质稻米曾获国家金、银、铜奖。

湖南的橘柚、茶叶、桃李、烟叶、棉花、苎麻等农产品以其良好的品质蜚声国内外市场【2】。

5、青山绿水优势据统计,到“十一五”期末,全省林地、湿地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7.52%,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94亿亩,森林覆盖率57.01%,列全国前三强,淡水资源占全国的10%;活立木蓄积量4.01亿立方米,森林固碳、放氧、蓄水、保土保肥等生态效益总价值达到8140.34亿元。

辖有“一湖”(洞庭湖)“四水”(湘江、资江、沅水、澧水)“三山五岭”(武陵山脉、雪峰山脉、罗霄山脉、五岭山脉),“八百里洞庭”浩浩荡荡,江河清澈;锦绣潇湘山川秀美,绿意盎然。

湖南拥有丰富水电、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绿色经济水平早已走在全国前列。

(二)湖南发展绿色农业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1、绿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不完善湖南省大部分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在湘西、湘中南等偏远地区或山区、丘陵地带,而绿色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大中城市和城镇,由于绿色农产品企业缺乏整体宣传和推介意识,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造成了绿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使绿色农产品不能形成统一健全的营销网络和市场体系。

优质农产品长期以来价格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2、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时至今日,湖南许多乡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大中型水利设施,调水控水能力和抗旱排涝能力低,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陈旧老化,灌溉保证率低,灌区工程不配套,地表水工程型季节性缺水和地下水资源型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

农机具配套率和利用率低低,机械收获率低,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低。

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面积少、规模小,化肥施用面积大、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施用面积少,农肥积造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

3、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规模化、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路。

然而,湖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实力弱、运营效率差、精深加工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牵动和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在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缺乏有规模、有实力、有潜力、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原始资本积累的初级发展阶段,进行技改扩产、提高加工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增加生产能力困难较大,没有自主知名品牌,经济效益差。

4、从业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湖南省现有乡村人口4000余万,其中外出劳动力达1200多万。

一般而言,这些外出的劳动力基本上都是那些文化素质较高、技术能力较强的年轻人,而留在本乡本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相对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差、技术能力水平较低,利用新技术、获取信息能力均比较欠缺。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制约了湖南绿色农产品种类的栽培、养殖技术以及新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三)湖南发展绿色农业的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1、入世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

我们知道,绿色壁垒本质上是一种隐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存在着对出口国家和地区不公平,但我们又不得不遵守其游戏规则,出口产品必须符合进口国各种动植物卫生检疫标准,否则,就会拒之门外,丧失出口市场。

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

2、政府日益重视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自起步以来,一直备受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心和重视。

2001年湖南省就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

2006年12月,为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省农业厅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意见》。

2009年9月,为进一步规范绿色食品企业年度检查工作,加强对绿色食品企业的监督管理,省农业厅制定了《湖南省绿色食品企业年度检查工作规范实施办法(暂行)》。

湖南“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强调要切实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这些举措为建立和巩固湖南绿色农业强省奠定了基础。

3、绿色农产品需求日益扩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崇尚自然、绿色消费成为时尚,食品需求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日益增长。

人们对无污染绿色食品消费期望值的提高和需求量的增大,使绿色品牌农产品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一般情况下,绿色品牌农产品价格较一般农产品价格高30%-50%。

然而从目前市场来看,真正有绿色食品标识的农产品生产规模还相当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绿色食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绿色农业区、农业示范县建设初见成效目前,湖南已形成五大绿色农业区:一是以长株潭为核心的都市绿色农业区,主要开展城郊结合的环保、观光休闲型农业,妥善处理城市垃圾等废弃物,建立节能减排的高效型设施农业;二是环洞庭湖绿色农业区,着重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合理利用湖区水资源,实现粮、油、麻、渔等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三是涟邵中部丘陵盆地区,利用该区地势平缓、排水良好、光照充足和交通、城镇、劳动力之便利,大兴油茶、烤烟、猪牛生态养殖,建立了种、养、运一体化流程;四是大湘西绿色农业区,该区自然环境相对洁净,建立了柑橘、有机名茶、猕猴桃、百合、鲜食玉米、无公害草食畜禽产品等名优特色农产品带;五是大湘南绿色农业区,主要以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为重点,开展烤烟、黄花菜、临武鸭、东江鱼等品牌优质农产品种植(养殖),建立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和高效利用的绿色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