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实验工作基本要求

6-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实验工作基本要求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实验工作基本要求
室内实验工作是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水质分析、土分析及岩样分析等。

一、水质分析
水质分析是在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进行水质调查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主要目的在于阐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区域分带规律,以便为工农业供水、国防供水及饮用水的水质作出评价。

1、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对钻孔(抽水钻孔必须分层取样)、机井、 民井、泉及地表水体,均要采集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并选择10%的水样进行全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全分析。

简分析的主要项目为:pH 、游离CO 2、CO 32-、HCO 3-、C1-、SO 42-、Ca 2+、Mg 2+、
K +、Na +及总硬度等。

水质全分析项目应增测:Fe 2+、Fe 3+、NH 4+、F +、NO 2-、NO 3-、H 2PO 4-、可溶
性SiO 2、耗氧量及侵蚀性CO 2。

2、凡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的工矿、城镇、农灌等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专门水样,有选择地增测:酚、氰、汞、铬、砷、铜、锌、锰、铝、铅及镉等有害元素,以及有机农药、有机汞等分析项目。

3、凡水质变化比较复杂的滨海地区或内陆湖盆,以及红层地区,所有钻孔均应分层或分段(厚含水层)采取水样,查明咸、淡水的分界面和水化学的垂直分带。

在进行抽水试验时,应在现场定时测定氯离子的变化,绘制氯离子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4、在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甲状腺肿大及食道癌等)分布地区,应根据具体需要采取专门水样,有选择地增测:钨、钒、钛、镍、钼、钴、硒、锶、钡、铀、镭、钍及氡等元素,以及有机质、腐植酸等分析项目。

5、对于热矿水,除进行全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全分析外,应增测氟、溴、碘、硼、锂、锶、钡、铀、镭、钍、氡及气体成分(包括逸出气体和溶解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氮、甲烷、氦、氩等分析项目。

6、油田地区,应增测与油田水有关的环烷酸、溴、碘、硼等分析项目。

盐卤水分布地区,应分析溴、碘、硼、锂、铷、铯、锶、钡等微量元素。

多金属矿床分布地区,应分析铜,铅、锌、钼、钴、钛等金属元家。

在放射性矿床分布地区,应增测铀、镭、钍、氡等分析项目。

二、土分析
1、土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土层名称和确定渗透系数、给水度等参数。

盐碱土分布区,应测定土的可溶盐含量及其化学成分。

2、对钻孔中第四系含水层的岩性,一般应作颗粒分析定名。

在可能有孢子花粉和微体古生物存在的新生代地层,为确定地层时代,可选择有代表性的钻孔和地层剖面,有目的地和系统地采取分析鉴定样品。

3、在黄土地区,除了鉴定含水层的水理性质,测定有关参数,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以外,还要鉴定黄土及黄土状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主要试验项目有:压缩试验、湿陷试验、剪力试验(自然的或饱和的,固结的或非固结的)及崩解等。

为阐明黄土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及间接评价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应做下列试验项目:颗粒组分、可溶盐、塑限、液限、塑性指数、容量、孔隙比、天然湿度及最大分子吸收度等。

必要时,可增加下列分析项目:有机质、PH 、矿物成分(包括粘土矿物)、毛细上升高度及击实试验等。

4、在盐碱土分布地区,应根据土坡剖面分层采取土样,进行可溶盐的成分和含量的测定。

三、岩样分析鉴定
1、在岩溶地区对各类可溶岩,应采取代表性的岩样,做相对溶解度试验和岩石化学分析。

2、在一般基岩分布地区,应根据需要,采取有代表性的岩样做镜下鉴定,进行岩石定名,了解其结构。

必要时,应进行孔隙率的测定或根据工程地质工作的需要进行抗压等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

3、对含盆地层,如中、新生界红色地层,必要时应选择典型剖面分层采取岩样,进行可溶盐的测定,查明其成分与含量。

在钻进工作中,应采取岩心进行可溶盐的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