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地质调查钻探编录工作细则

城市地质调查钻探编录工作细则

城市地质调查钻探编录工作细则(提纲)1、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在城市地区开展地质调查的各类钻探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DZ/T 0148-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JGJ87-92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DZ/0017—91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3、总则3.1目的与任务钻探是城市地质调查中用于查明城市地下松散层三维地层结构、三维工程地质层结构、三维水文地质层结构、风化层厚度分带,查明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主要技术手段。

利用钻孔进行松散沉积层分层、查明厚度及空间变化特征,建立地层层序、划分岩石地层单位;了解基岩起伏面变化特征和基岩特征,填绘基岩地质图;探明地下含水层(组)、隔水层的数目、埋藏深度、厚度和变化;划分工程地质层,特殊土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和主要特征;查明风化层厚度,划分风化带;验证隐伏断裂和活动断裂,地下岩溶发育程度、海水入侵程度;采集地质、水文、工程、地球化学等城市地质调查、研究和评价必须的各类测试样品。

利用钻孔进行井中物探、静力触探和岩土工程试验。

利用钻孔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和外动力地质现象变形动态监测;探明滑坡等到外动力地质现象的分布、规模及发育规律。

3.2钻探工程布置原则1、钻探工程应在充分收集城市区已有各类钻孔资料,经分析筛选出可利用钻孔分布图上进行部署。

钻孔布置应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到深,由线到面、由疏到密,控制性钻孔和一般钻孔间隔布置的原则。

控制孔数量为钻孔总数的20~30%。

2、钻探应在地质调查和物探工作基础上进行。

3、钻孔主要按勘探线布置,钻孔勘探线应平行或垂直于地质体、岩土体、地质灾害体长轴方向或变化最大的方向。

冲积平原、大型盆地区应沿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山前冲积扇沿轴向布置;滨海平原垂直海岸布置;河口三角洲应垂直海岸线及主要河流流向布置;山间河谷、阶地发育地区应横切各地貌单元布置。

地质灾害区沿崩塌、滑坡的纵轴方向布置。

主要松散层分布区的不同地貌单元应有钻孔控制。

3.3钻探一般要求1、钻孔应综合勘探、综合利用,目的明确,一孔多用。

2、所有钻孔的孔位、孔深、主要指标要求等均应在设计中明确;所有钻孔都应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地质孔、水文孔和控制性工程孔应做综合测井(包括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普通视电阻率测井)工作。

所有钻孔应进行地质编录和专业编录。

3、钻孔施工一般要求(1)设计阶段钻孔应布置在工作部署图上,并明确钻孔类型、位置坐标、设计深度、目的和要求。

(2)开孔前应按设计要求核对实地位置,因障碍等原因需改变孔位时应按程序要求上报设计审批部门批准;(3)回次进尺不得超过钻具的本体长度或净空长度,且螺旋钻不超过1m,岩芯钻不超过2m,并以能满足分层与描述要求为准;(4)钻进深度、岩土分层界面深度、地下水位深度的量测允许误差为±20mm;(5)机台必须设置专门的施工记录,负责班报表记录和简易水文观测记录。

(6)单孔施工结束后,机台应提交班报表和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验收后应整理成册,统一存档。

(7)勘探孔口径一般应不小于110 mm,采取原状岩土样的钻孔口径以130 mm为宜,进行物探测井的钻孔口径应根据测井探头直径确定。

(8)孔深误差校正:每钻进50m及钻孔终孔时各校正孔深一次,发现误差及时纠正,允许误差为1%。

钻孔斜度偏差每50 m应小于1度,有特殊要求者另定。

(9)基岩、松散层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钻孔均应全孔取芯,岩(土)芯采取率一般要求不低于80%。

基岩、松散层地质和工程地质钻探岩芯采取率,粘性土、完整和较完整岩体不应低于85%,较破碎和破碎岩体、松散砂砾和卵石层不应低于65-70%。

对需要重点查明的部位,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10)钻孔竣工后,必须按时提交各种资料,野外岩土芯均需进行摄影或录像,建立岩土芯图片库(每孔均需要注明孔号、位置等内容);所有土(岩)芯均按要求装箱备查,并拍照留存,在鉴定取样认可后抛弃或入库。

(11)所有类型钻孔结束后均应完成的地质资料:①钻孔柱状图;②钻孔地质记录表;专业记录表;③钻孔结构,孔伸校正,弯曲度测量登记表;④钻孔各种采样登记表;各种鉴定、试验、分析报告;⑤简易水文地质资料;⑥物化探测井资料;⑦封孔设计及封孔记录表;⑧钻孔质量验收报告;⑨钻孔地质小结(根据需要编写);⑩岩芯、标本等实物资料和照片。

3.4.钻探精度要求1. 基岩和松散层地质钻孔隐伏基岩和松散层地质调查工程控制程度按下表执行。

表中列出的钻孔控制程度为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各城市根据已有工作程度和城市需求可相应提高工作精度。

基础地质调查钻探工程控制程度2. 工程地质钻孔平原土体区根据调查区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建设需要确定勘查深度,一般为30~100 m左右;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钻孔,控制性钻孔所占勘探孔总数的比例依据规范执行。

各区工程地质调查工程控制程度参见下表。

列出的为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各城市可根据已有工作程度和城市需求制定高于该要求的工作精度。

工程地质调查百平方公里工程孔控制程度一览表3. 水文地质钻孔新布设水文地质勘探孔以揭露工作区具有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或含水构造带为前提,平原区、滨海地区、黄土地区在松散覆盖层厚度小于100 m时,新布设水文地质勘探孔应揭穿覆盖层;当厚度小于500 m时,应按水文地质单元布设揭穿覆盖层的控制性勘探孔,每个水文地质单元至少布设1个孔。

城市水文地质调查百平方公里工程控制程度一览表4、钻探类型钻探主要分为基岩地质钻探、松散层(风化层)地质钻探、水文地质钻探、工程地质钻探和环境(灾害)地质钻探五类。

不同类型钻探工程对钻机类型、孔径、编录、取样等应有不同的要求。

4.1基础(基岩和松散层)地质钻探(1)采用中深钻(>50m),机型为150型,孔径不能小于110mm。

适用于各种地质勘查钻孔,包括冲击钻孔、采样钻孔、各种深度的机械岩石钻孔和中心采样钻孔(CSR)等。

(2)穿透松散层的钻孔,需进入基岩3-5m。

(3)所有钻孔均要求坐标定位(包括地面高程、地理坐标、地下水位等勘测数据)。

(4)终孔后需完成综合测井(包括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普通视电阻率测井三种方法)以及岩芯保管工作。

(5)孔深误差较小时,在最后回次一次校正为校测深度;误差较大时,可在该校测间隔区段,按每回次校正±1cm,将最后回次校正为校测深度,向上配完为止;如误差过大,应找出原因并及时处理。

(6)钻孔施工前,核查孔口坐标、主轴方位、斜度(天顶角)及岩心(粉)收集装置等。

施工中每钻进一定深度,见重要标志层、断裂、重要地质现象、处理重大孔内事故后和终孔时,都应进行孔深校测。

(7)要随时检查核对岩、矿心摆放顺序及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观测等质量指标,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8)终孔后,要及时进行钻孔验收,封孔和建立孔口标志。

4.2水文地质钻探4.2.1一般工作要求1.水文地质钻探原则上应使用清水钻进,或采用自然造浆作为保护孔壁的方法(水压钻进),以取得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

洗孔时间应以洗净返出清水为止。

2.钻孔口径:钻孔口径以满足滤水管为原则。

第四纪松散地层中,钻孔终孔口径不应小于130mm,在基岩中一般不应小于110mm。

3.岩芯采取率①粘性土、完整基岩平均不低于70%,单层不低于60%;砂、砾石、风化基岩与破碎带平均不低于40%,单层不低于30%。

②无岩芯间隔:一般地层无岩芯间隔不得超过3m,含水层顶底板或主要构造带上下5m范围内无岩芯间隔不得超过1m。

在无岩芯间隔超过要求,以致严重影响编录质量时,应进行补样。

一般地层、砂层3~5m补一个,5~8m补2个。

③应控制回次进尺长度,回次进尺不应超过岩芯管长度。

对于含水层及顶底板、主要构造带回次进尺应控制在1~2m左右;对于松散的砂、砾石、构造破碎带或岩溶充填物等取芯困难的钻孔,应采取专用取芯工具,并应详细记录换层、溶洞、破碎带顶底板深度。

4.孔深校正在每钻进50m、终孔以前、下滤水管前、抽水试验结束等情况时必须进行孔深校正。

孔深校正最大允许误差5‰,超过误差要求时应查找原因,及时更正。

5.孔斜测量孔斜要求以不影响抽水设备的正常工作为原则,钻孔最大允许弯曲为每100m间距不超过2度。

在钻进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措施预防钻孔弯曲。

6.简易水文观测①钻进发现涌水、漏水、透气、流砂、坍塌掉块、钻具陷落以及冲洗液颜色变化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钻,丈量机上余尺,详细观测记录。

遇到自流水时,应测量水头高度及自流量。

②处理事故和因故停钻时,要观测和记录孔内水位。

③一般应在开孔后钻进中观测地下水初见水位,但当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或采取泥浆钻进时,可在终孔洗孔后测定静止水位以及抽水试验后按要求观测恢复水位。

④在钻进到地下水位后,每个回次下钻前提钻后各测一次水位。

如停钻时间较长,在24h内每4h观测一次,超过24h每8h观测一次。

采用泥浆钻进的钻孔可不观测孔内水位变化。

⑤测定冲洗液消耗量及其漏水(<50%的消耗量)、严重漏水(50%~75%的消耗量)及全漏水的位置。

7.止水、洗孔、封孔①分层抽水时,要严格进行止水,止水要选择隔水性好、地层稳定、孔壁完整的地段,止水位置一定要准确。

②止水管下入孔内前,应先探孔内障碍物和孔底杂物,以保证止水效果。

下管时,严禁上下串动,若中途遇阻,应提出孔口,查明原因和排除后再下入孔内。

③止水质量应予以认真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为:抽水前,采用注水法或提水法检查水管内外水位及变化;抽水试验中,观测出水管内外水位及其变化;抽水试验中,观测氯离子、水量、水温等变化;与上下相邻含水层的水位、水质进行对比;与周围钻孔(井)的水位、水质、水量进行对比。

④应用专门工具洗孔,洗孔应达到水清砂尽,以保证在抽水过程中水量无连续增大现象。

⑤为隔绝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特别是防止咸淡水的混合,保护地下水资源,勘探钻孔应做封孔工作,含水层段可用砂砾回填,含水层之间应用粘土球封闭,孔口必须填平捣实。

4.2.2水文测井1. 水文地质钻孔均应采用数字测井技术进行水文物探测井。

2. 测井的目的①划分地层界线;②确定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层位和厚度;③确定断裂带、裂隙带的位置及厚度;④初步判定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⑤划分咸淡水界面、估计地下水的矿化度;⑥估算水文地质参数,包括含水层的孔隙率、渗透系数及涌水量等;⑦测定钻孔孔径、井斜、套管完好情况等技术状况;⑧测定地层构造参数。

3. 水文地质钻孔应至少测视电阻率、自然电位、放射性、声波、井温等五种以上的参数曲线。

4. 水文物探测井可参照《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 0181—1997)执行。

5. 测井钻孔应提交测井数据、参数与综合曲线、解释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