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共同犯罪中出现的牵连关系

浅谈共同犯罪中出现的牵连关系

浅谈共同犯罪中出现的牵连关系
共同犯罪是的概念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从此定义中可以得知构成共同犯罪需有三个要件:一、行为人必须是两人以上;二、共同的犯罪行为;三、共同的犯罪故意。

但是犯罪是复杂的社会现象。

在共同犯罪中会出现牵连的关系。

但是牵连犯又是什么呢?简言之,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同样的,构成牵连犯也有三个要件:一、以实施一个犯罪为目的;二、必须是两个以上的行为;三、数个行为之间触犯不同的罪名。

犯罪具有复杂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共同犯罪中就可能出现超出共同犯罪范围之外犯罪行为。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情况,就引申出“共犯过限”这样一个概念。

共犯过限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共同犯罪人故意或者过失的实施了超出共同犯罪范围的行为而形成的一种犯罪情形。

因此部分犯罪人故意或者过失超过共同犯罪范围的行为与此部分犯罪人实施的共同犯罪中的犯罪行为就可能构成牵连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情况,举两个例子说明之。

例子1:甲教唆乙杀丙,乙为了干净利落的将丙给杀了而非法制造了一只枪支。

例子2:甲教唆乙教训丙,乙趁天黑去丙家将丙暴打一顿致其重伤(丙不知是乙所为),乙在离开丙家的时候将丙家笔记本电脑拿走。

在例子1中乙的行为就触犯了在刑法理论中的两个罪名,即非法制造枪支罪和故意杀人罪。

对于甲而言,乙非法制造枪支的行为时超出了甲教唆的犯意之
外的。

在例子2中同样的,乙触犯了两个罪名——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乙的盗窃行为超出了甲教唆的范围外。

这两个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在共同犯罪过程中超出共同犯罪的行为与共同犯罪行为可能存在牵连关系。

如果仔细比较两个案例,两者又有区别。

前一个案例乙的行为是行为的过限,后一个案例是结果的过限。

在共同犯罪的过程中出现超出共同犯罪外的犯罪行为,这种情况下的如何对共同犯罪定罪量刑?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共同犯罪中遵循“部分对整体负责的原则”,在牵连犯中是“从一重处罚”。

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超出共同犯罪外的行为按照牵连犯的处断“从一重处罚原则”,那么手段行为和结果行为就归属于共同犯罪中的部分犯罪行为(这里的部分犯罪行为是指在共同犯罪中与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具有牵连关系的行为)或者说手段行为和结果行为被共同犯罪中的部分犯罪行为所吸收。

而在共同犯罪中的处罚原则是“部分对整体负责的原则”,那么在此原则的指导下,那么把牵连关系中的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吸收了部分犯罪行为就是共同犯罪行为。

如果这样是否具有刑法理论上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因为被共同犯罪中的部分犯罪行为是吸收的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是超出共同犯罪范围外的犯罪行为。

另外在生活中可能出现这样的案例:丙同时欠甲乙二人的债务,但是丙不履行还债的义务,因此甲乙二人合谋将丙拘禁起来索取债务,但是由于甲临时有事而没有实施拘禁丙的行为,只有乙一人拘禁了丙,在拘禁丙的过程中,乙为索取债务非法剥夺了丙的生命。

对于甲来说
乙实施剥夺丙生命行为是超出甲乙二人共同犯罪范围外的。

在我国刑法的第二百三十八条中的非法拘禁罪中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而前两款是规定在非法拘禁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怎样定罪量刑。

在上诉案例中乙致丙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如果在共同犯罪中按照部分对整体负责的原则,那么甲也是故意杀人罪。

但是甲并没有实施杀丙的行为,而是乙杀死了丙。

乙的行为是超过甲乙二人共同犯罪范围外的行为。

如果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那么是于共同犯罪理论相冲突的,同时也有悖于我国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如果定甲非法拘禁罪,而乙的行为又是故意杀人罪,这与共同犯罪是共同的犯罪行为相矛盾。

因此对于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行为涉及牵连关系时,定罪量刑是不明确的,还有待于我国刑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