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如下:一,判断题:1×4=4分。
工程测量二、选择题:1×20=20分。
工程测量8分+地籍测量学12分三、简答题:共3题,16分。
来自地籍测量学教材。
四、看图题:10分。
五、计算题:共50分,每小题10分。
主要来自于实践计算。
其中有一题是误差的计算。
以下为部分复习参考。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测量学的任务是()。
A.高程测量 B.角度测量 C.距离测量D.测定和测设2.用望远镜瞄准目标时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A.仪器校正不完善B.目标像与十字丝板平面未重合C.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3.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
A.相对高程B.绝对高程 C.高差4.在土木工程测量中,地面点的空间三维位置一般用()来表示。
A.地理坐标 B.平面直角坐标和高差C.平面直角坐标和高程5.在距离测量中,衡量精度的指标是用()。
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 C.闭合差6.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 的读数大,前视点B 的读数小,则有( )。
A.A 点比B 点低 B.A点比B 点高C.A 点与B 点可能同高 D.A、B 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7.表示直线方向的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 )。
A.0°~270°B.-90°~90°C.0°~360° D.-180°~180°8.坐标方位角是以()的北端为标准方向,顺时针量至某直线的水平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 B.磁子午线方向C.坐标纵轴方向9.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A.方向B.高程 C.距离10.竖直角是()。
A观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B在同一竖直面内,观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C在同一水平面内,观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11.下列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1:2000 B.1:500 C.1:10000 D.1:500012.距离测量的计算成果是求出两点间的()。
A.斜线距离B.水平距离 C.垂直距离13.使用测量望远镜时转动目镜调焦螺旋的目的是使( )十分清晰。
A.目标像B.十字丝C.目标像与十字丝14.经纬仪安置时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
A.竖轴位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水平 B.水准气泡居中C.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16,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几何连线称为()。
A、视准轴B、水平轴C、中心轴D、横轴17,一个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穿过大陆和岛屿所形成的闭合曲面是()A、平均海水面B、大地水准面C、平均水平面D、大地水平面18,等高距是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
A.高程之差 B.水平距离 C.间距19,在一张地形图上等高距不变时,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的关系是()。
A.平距大则坡度小 B.平距大则坡度大 C.平距大则坡度不变20,地物在地形图上表示的方法是用()A.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注记B.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注记 C.计曲线、首曲线、间曲线21,地面0.04 KM²在地形图上的面积为100CM²,则比例尺为()。
A、1:400B、1:2000C、1:500D、1:20022,绘制纵断面图时,高程比例尺与水平距离比例尺的关系为()。
A. 10(或20): 1 B. 1 : 1 C. 1 : 10(或20)23,观测某目标的竖直角,盘左读数为101°23′36″,盘右读数为258°36′00″,则指标差为 ( )。
A. 24″ B.-12″ C.-24″ D. 12″24,我国现在采用的1980大地坐标系的原点在()。
A、北京B、上海C、西安D、广州25,相对高程是由()起算的地面点高度。
A、大地水准面B、水平面C、任意水准面D、竖直面A、26与31B、27与32C、29D、3026,确定地面点位置的基本要素是水平角()和高程。
A、水平距离B、竖直角C、铅垂线D、水准面27,我国现在采用的高程系统的原点在()。
A、北京B、上海C、青岛D、西安28,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主要符号是()。
A、比例符号B、等高线C、非比例符号D、高程注记29,利用GPS技术进行单点定位时,至少要同时接收到()颗卫星信号。
A、2B、4C、6D、830,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A、水平面B、竖直面C、海洋面D、水准线31,在地形图上有高程分别为26m、27m、28m、29m、30m、31m、32m等高线,则需加粗的等高线为()m。
32,已知一直线的坐标增量为⊿xAB为负,⊿YAB为正,则该直线落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3,已知A点高程HA=112.665M,高差HBA=3.382没,则B点的高程HB为( )。
34,符号“‖”表示()。
A、草地B、竹子C、剑麻D、菜地35,一幅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为()。
A. 1m B.10m C.100m D.0.1m36,测量工作基准面是指()。
A、平均海水面B、大地水准面C、平均水平面D、大地水平面37,平面控制测量的任务是求出各控制点的()。
A、坐标B、高程C、高差D、距离和水平角38,已知一直线的坐标增量为⊿xAB为负,⊿YAB为负,则该直线落在()。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9,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可以消除()的误差。
A、读数误差B、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C、气泡居中D、立尺不直40,导线角度闭合差调整的方法是反其符号按()分配到各观测角上。
A、角度大小成正比例B、观测角个数平均C、边长成正比例D、各边高差大小41,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坐标方位角相差()。
A. 180° B. 90° C. 270°42,高差的大小与起算面()。
A、有关B、无关C、平行D、正交43,在B点安置经纬仪测水平角∠ABC,在盘左位置测得左方向A点读数为120°01′12″、测得右方向C点的读数为28°15′48″,则半测回角值为 ( )。
A.91°45′24″B.268°14′36″C.148°17′00″ D. 91°14′36″44,由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量到直线的水平夹角,其名称及取值范围是()。
A.象限角、0º~ 90º B.象限角、0º~ ±180ºC.方位角、0º~ 360ºD.方位角、0º~ ±90º45,一附合导线观测5个左角,角度闭合差ƒβ=-20″,则左角改正数为()。
A.-20″ B.+20″ C.-4″ D.+4″46,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测完上半测回后,发现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偏离2格多,在此情况下应()。
A.继续观测下半测回 B.整平后观测下半测回 C.整平后全部重测47,测量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其目的之一是可以消除()误差的影响。
A.对中 B.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C.竖盘指标差48,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和高程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工程施工依据的工作称为()A.测定B.测设 C.控制测量49,确定点的平面坐标(x、y)的主要工作是测量()。
A.距离与角度 B.距离与高差 C.高差与坐标方位角50,下列五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1∶5000 B.1∶2000 C.1∶1000 D.1∶50051,地面两点间高差与水平距离之( )为坡度。
A.和 B.差 C.比 D.积52,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
A.x 轴,向东为正 B.y 轴,向东为正C.x 轴,向北为正 D.y 轴,向北为正53,导线测量内业中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 )。
A.反号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B.反号按角度大小比例分配C.反号按边数平均分配 D.反号按边长正比例分配54,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和高程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工程施工依据的工作称为()。
A.测定B.测设 C.控制测量地籍测量:l. 地籍在我国历史悠久, 古代主要为政府登记土地作为( ) 的簿册。
A. 征收田赋依据B. 征税登记C. 课税对象D. 课税对象登记2.国家对各项地籍管理工作所做的各项规范化政策、法律规定、称()。
A.地籍调查规程B.土地登记规则C.土地确权规定D.地籍制度3.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A.地籍图片B.地籍卡C.地籍资料D.地籍表册答案:C4.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是( )。
A. 权属调查 B 土地登记C. 地籍测量 D 土地统计5. 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
A. 地块B. 县C. 村和街道D. 宗地6.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______两部分工作。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土地条件调查C.地籍测量 D. 土地登记7.二调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级地类共有______个。
A.10 B.6C.8D.128.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地类应确定为()。
A.旱地B.水浇地C.望天田D.灌溉水田10. 初始地籍调查时, 调查人员应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 并对街道或地籍街坊按( ) 顺序统一预编宗地号。
A. 从西到东、从南到北B.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C. 从东到西、从北到南D. 从西到东、从北到南11.下列( )内容不属于初始地籍测量。
A.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B.界址调查C.面积量算D.界址点测量12.地籍测量的核心是( )。
A. GPS控制测量B.面积汇总统计C.地籍细部测量D.绘制宗地图答案:C13.地籍测量以测定( )为重点,实地无论有无明显界线,都必须查明、测量界址点线并标定于地籍图上。
A.宗地B.界址C. 界址点D. 界址线14.初始地籍测量是指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A.初始权属调查B.初始面积量算C.初始土地登记D.初始土地统计15.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比较,不要重点测量的要素是()。
A.重要地物B.等高线C.土地权属界线D.河流16,当控制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即可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工作,计算步骤为( )。
①坐标计算;②数据整理;③成果输出;④边长改化;⑤归档A. ②④①③⑤B.①②④③⑤C.④②①③⑤D.①④③②⑤17,测定界址点的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下列()方法在测定界址点中不太采用。
A. 极坐标法B.距离交会法C.角度交会法D.GPS法18,《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和勘丈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允许误差为(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