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体构成 入门课程

立体构成 入门课程


①重力
由位置决定,受物体大小、色彩、内在兴 趣、孤立、形状方向、知识等影响。 ②方向 3 平衡的类型 ①对称平衡:整体、规则、稳重、庄严、静; 缺少活力、呆板、机械 ②重力平衡 多样、活泼、灵动、变化; ③运动平衡 杂乱、无序、失衡 对称平衡
不安定平衡
运动平衡
物理平衡
重力平衡
动态平衡
三、比例
• 比例是形式美的法则之一,指造型中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 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在立体构成中,比例是对象形式与 人的心理经验之间的一种契合。 • 常用比例: • 1 黄金分割比 1:1.618 • 2 三原形体比例 指正立方体、正三角锥体和球体三种球 体,这是立体形态中三种最重要的形体。几何形体具有的 内在特定的数值比例关系是构成美的根本因素。 • 3 等差数列比:后位数值与前位数值的差为一恒定值所构 成的数列。产生规律、匀称的递增(递减)变化 • 4 等比数列比A、AB、AB2、AB3、„„ • 5 根号数列比 • 6 调和数列比A、A/2、A/3、A/4„„ • 7 费波纳齐数列比:每项数值为前两位数值之和,1、2、 3、5、8、13、21、32„„ • 贝尔数列比:每项数值为前项数值的两倍与再前项相加所 得到的数列.1、2、5、12、29、70、169„„
时间空间与意境
材质对比 大小对比 疏密对比
古典元素与意境 自然形态与意境
NO.6 作业练习程序
• 第一节 2.5D构成 • 处于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形态称为2.5维空间,对于它的练习是平面走向 立体的最基本练习. • 1 材料: 纸张、面料、有机板、玻璃等可切割的材料 • 2 方法:折叠、剪贴、弯曲、嵌接、捻转、粘贴、编织等手段
立 体 构 成
课程全称: 构成基础Ⅱ 课程英文名称:Basica Of FormsⅡ 面向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 学 分: 4 • 课程任务与目的: •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 务在于让学生通过典型和一定数量的构成练习,训练学生对空间的 构成、组合与界面围合方式的创意性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专业知 识面,使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基础理论及有关概念,掌 握空间形态塑造的技能和了解不同材料的属性,以及材料加工的方 法和力学结构的原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创造思维的能力。 • 课程主要内容: • 主要讲授立体构成的有关概念、立体构成的形态与空间形态的 生成、立体构成的形态与材料、一切多折构成、多切多折构成、块 体的空间构成、线材的空间构成、面材的空间构成等。
第二节 视觉关系的形式法则
• 物象外观形式的美,包括外形式 (形体、色彩、材质)与内形式(运用这 些形式元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以完美 表现内容的结构等)。 人在长期社会劳动实践和审美实践中,按 美的规律塑造事物外型、逐步发现一些形 式美法则。 一、简练与单纯性 二、平衡
• • •
2 影响平衡的因素
NO.2立体构成的形态构成要素
• • • • • • • • • 立体造型由三要素构成: 一、形态要素 二、机能要素(蕴含于形态中的组织机构所应有的功能) 三、审美要素 形态要素指构成形态的必然元素,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任何有形态的现 象。一个立体构成的实物,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元素: 形(点、线、面、体构成) 色 肌理 空间
• 作业:用卡纸在平面的基础上,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构成10种不同造 型的半立体空间 • 规格: 10CM× 10CM ×12 20CM× 20CM ×6 • 要求:作品具备2.5D空间形态特征,体现创造性思维,具备视觉美感与 秩序感,手段与形式多样。 • • • • • 破坏纸张(偶然形态) 构思(破坏)的方法 立体造型制作 一切多折构成 多切多折构成
NO.1 立体构成概论
• 第一节 什么是立体构成 • 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中,日常接触的各种物体,都具有三维立体形 态。立体构成这门学科是要对各种“三维形态”的共性问题加以研究, 探索立体形态各元素之间的构成法则,提高与形态相关的敏锐感觉和 欣赏素养,培养高效率的立体形态创作能力。同时还包括对材料媒介 运用的研究。
• 第一节 材料的分类 • 一、根据来源分: • 自然材料:天然存在的各种材料,如木头、石头、泥土、水、沙子等, 给人天然、野趣、质朴感觉、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 人工材料:人工合成或制造的各种材料,如纸张、塑料、石膏、玻璃、 金属等,给人规整、新颖感觉。 • 二、根据材料质地分: • 木材、石材、金属、玻璃、塑料、纸张、陶瓷等 • 三、根据材料的固有形态分: • 有形材料:有一定自身形态的材料,如石、金属、木材等 • 无形材料:无固定形态,可随外界因素改变形状的材料,如水、沙子等 • 四、根据材料的物理性能分: • 弹性材料(皮筋、弹簧等)、塑性材料(石膏、粘土等)、粘性材料 (胶水等)
五、根据材料形状分: • • • • • • • • • 点状、线状、片状、块状等类型。 六、根据使用性能分: 连接、着色、打磨、切割材料等。 常用材料:纸张等(其他略) 纸张在立体构成中常用的方式有: 1 浮雕造型 加工上可采用折叠、层积、曲面、刀刻等方法 2 开合造型 3 悬吊造型 4 曲面造型 第二节 材料力学 对应不同的外力,材料本身应具有内在抵抗,否则将会变形 或断裂。 一、拉伸 二、压缩 三、弯曲 四、剪切
第三节 肌理与立体构成
不同物体,由于其构成的物质不同,以及 构成物质之间的排列顺序、距离、疏密不同, 会呈现不同肌理。
• • • •
在立体构成中,肌理具有以下作用: 1 增强立体感 2 可丰富立体形态的表情 3 具有情报意义(不同的肌理会提示我们 其作用和用途)
NO.3 构成材料
• 材料是立体构成的重要部分,其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心理效 能,也决定了立体构成造型物的加工和强度等物理(或化学)效能。
二、线 钢索、铁轨、发丝、树枝 给我们线的实际感觉。 在造型学上,分直观的线 和非直观的线。 线沿着一定轨迹运动则 形成面。
三、面 在造型学上的特点是表达一种“形”,由长度和宽度两个维度所公共构成 的“二维空间”。面的三种基本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四、体 任何形态都是一个“体” 体在造型学上有三个基本形:球体、立方体、圆锥体。根据构成的形态区分, 又可分为:半立体、点立体、线立体、面立体和块立体等类型。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对象
• • • •
立体构成的对象分三方面: 一、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如点、线、面、体、空间等。 二、制作形态的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等。 三、材料构成过程中的形式要素,如平衡、对称、对比、韵 律、意境等。
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学习方法与目的 • 学习立体构成,从立体造型的特点出发,不断训练空间转 换能力和立体想象力,培养对形体的概括、提炼和联想能力, 这就要求学习者应该具有良好与敏锐的造型意识和恰当的表现 方法。 • 想象力的训练 平面---立体空间 • 学会观察 “自然是伟大的设计师,在那里深藏着一切真理。” • 有机形态的获得 物体的有机性质是指物象的生长模式,即物 象的结构单位及组合规律,物象的生长模式决定了物体世界的 基本样式,结构规则显现为有条理与无条理,对称与均衡、动 态与静态。对生命机制结构关系的感受,将启发我们的想象, 采用这些结构单位,发明并创造新的组合与新的物体。 • 形体抽象能力的培养 形体可以还原成球体、圆锥、正方体三种 基本抽象形。 • 视觉形象本身蕴含着潜在图形的刺激,当我们不以常规的 视角观察物象时,便会得到新的视觉形象,而新的视觉形象会 派生出众多的独特成分来,给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 改变视角包括:更换视点;观察物象的内部、隐藏的现象; 不以自然人的眼睛观察,利用复印机等仪器将物体放大若干倍, 使其呈现独特的一面。 • 立体构成中形的语意 不同的形以及形的质感、比例关系会带 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与情绪感受。 • 立体构成中材料和结构的训练
第二节 色彩与立体构成
色是另一项构成形态的重要元素。
• 立体构成的色彩与绘画和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有所不同,在立体构成中 的色彩是在三维空间中实体表面的色彩。它主要受到实际空间光影作 用、实际环境 因素、材料本身质地和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影响。 • 根据来源可分为:物体本身的色和人为处理的色,同时它们都受到照 射在物体上的光源因素的影响。 • 一、物体本身的色 • 每种不同的材料,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颜色。 • 二、人为处理的色 •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和感官效果。在立体构成中应用人 为处理的色,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 1 从物理学角度研究色作用于形态的表现方法 • 2 从生理学角度研究色作用于形态的可见情况 • 3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色作用于形态的心理效能
第一节 形与立体构成
• • •
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三维形态,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两类: 一、自然形态 二、人工形态的必要元素,它不仅指物体外形、相貌、还包括物体的结构形 式。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但外形都可以解构成点、线、面、体等基本元素。
• • • •
一、点 点存在于线段的两端、线的转折处、三角形的角端、圆锥的顶角。。。 在造型学上,点的特点是确定位置、凝聚视线产生心理张力。 在立体构成中,点是一种表达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不管它的大小、厚度、 形状怎样,只要它同周围其他形态相比具有凝聚视线和表达空间位置的特征, 是最小的视觉单位,我们就可称之为“点”。 • 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在立体构成中,不可能存在真正几何学意义上的点, 而只是一种相对的比较。
非正常比例的人
数理比例
比较比例 黄金比例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内含比例 调和数列
几何形体比例 全面比例 费波纳齐数列
四 对比
• 对比是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同处于 同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 • 对比的表现形式: • 1 形体对比 • 2 色彩对比 • 3 材质对比 • 4 方向对比 • 5 实体与空间的对比 五 主次 六 节奏 七 韵律 八 意境

通过立体构成的学习,应该掌握观察立、创造立体、把握立体的 方法,培养立体创造的创新能力,熟练运用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