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一、课堂评价原则:
捆绑性评价:个人与小组绑定、表现与荣誉绑定
二、课堂评价标准:
展示小组成员的参与面;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条理性;声音是否洪亮,口齿清楚;课堂纪律等。
三、课堂评价方式:
⑴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
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点评质疑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⑵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
教师评价到学习小组,由组长评价小组成员。
四、评价环节:
(1)独学、对学、群学
学生的精神状态,疑难的发现,双色笔标注,能够查阅工具书解决问题,并有进一步思考。
在对学、群学环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对学时,对子间是否能够分享、讨论、总结;群学时,组长组织成员学习的效果如何。
(2)展示
重点关注各小组参与人数以及展示的精彩性和规范性。
比如:
语言流畅,抑扬顿挫,脱稿,系统的表达,展示出思考过程,面对质疑是否能够解答等。
五、量化赋分
(1)学案完成:全组完成6分,每有一人未完成-1分。
被评优者2分,被批差或抄袭的-2分。
(2)在独学环节,第一名全组成员全部完成5分,第二名全部完成者4分,第三名及以后全部完成者3分
(3)在对学、群学环节,能全员积极参与者5分,有1人不参与者4分,超2人者0分。
(4)课堂展示:每人次1分。
(包括提问、质疑、点评和补充)(5)在板书、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示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的,一次加 10 分。
(6)在别的同学展示时,能认真倾听的,与展示学生得对应档次的分。
否则,扣除对应的分数。
(7)达标检测:当堂全组完成6分,每有一人未完成-1分。
六、记录方法
每节课由小组长安排本学习小组内的计分员记录
七、统计方法
每节后科代表进行统计各小组分数。
记录全班各个学习小组本学科的情况。
每周课代表汇总统计,结果报送任课教师。
八、结果利用
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总结。
每月统计汇总,因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小组,由此可以评选班级个人“预习之星”、“展示明星”、“质疑明星”,在学习小组中评选“优秀团队”等。
七、小组奖励机制
(1)综合方面的奖励:周优秀小组、月优秀小组、学期优秀小组(2)奖励方式:鼓掌祝贺、介绍成功经验、张榜表彰(物质奖励)等。
附小组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