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深国投商业中心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桩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审核:日期: 二00七年二月十二日重庆佳兴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万州深国投商业中心工程监理部人工挖孔灌注桩监理实施细则一、检查依据;1 .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行业标准《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范》。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行业标准《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推荐行业标准《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11 .经施工图审核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地质勘察报告。
12 .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文件、委托监理合同文件。
13 .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旁站监理方案。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认真阅读设计图纸和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首先要对挖孔作业的整体可行性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对穿越砂层、淤泥层的挖孔作业可能会出现的诸如流砂、涌水、涌泥等现象以及抽水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作一次经验性分析,并且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技术和安全防范措施。
2、平整场地、设臵排水沟、集水井和沉淀池。
3、调查场地四周环境:应会同有关单位对场地四周的建(构)筑物,尤其是危房、天然地基上的楼房及地下管线等进行详细调查,建将(构)筑物原有的裂缝及特殊情况记录备查,对因挖孔和抽水可能危及的房屋和地下管线,应先期采取加固或其它预防措施。
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其内容与其它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基本相同,但挖孔桩施工,当桩间设计净距小于4.5m时,必须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也不得小于4.5m。
所以在施工方案中,必须明确施工流水,到条件允许时,全部桩孔也可同时开挖。
若设计布桩较密,桩距较小时,也可采用间隔跳挖而将桩孔分为两批或三批进行施工。
5、组织施工图会审。
6、测量放线与开孔。
7、检查施工设备,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三、成孔作业1、分节挖土和出土:桩孔开挖包括浇筑混护壁凝土,一般是一天一节,开挖工作宜连续进行,中途不宜停歇,否则孔底及四周土体经水浸泡易发生坍塌,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走,不得堆放在孔口附近。
2、安装护壁钢筋和护壁模板:挖孔桩护壁模板一般做成通用(标准)模板,特别是桩径1.0m和1.2m的模板,一般均由四块组成,直径大于1.2m的桩孔,模板常由5-8块组成,模板用角钢做骨架、钢板做面板,模板之间用螺栓联结。
模板高度通常为1m,平装合成后成为一个圆台体,上小下大,上下直径差值一般等于护壁的厚度。
3、桩孔开挖后应尽快灌注护壁混凝土,易当天挖完当天一次性灌注完毕。
4、桩孔抽水:当地下水较丰富时,应把整个工程的挖孔桩分成若干批进行开挖,每批数量不可太少,也不宜太多,且孔位分布易均匀分散。
在第一批桩开挖时,应选一、二根桩挖得深一些,使其起集水井作用。
第二批桩孔开挖时,可利用第一批未灌注混凝土的桩孔进行抽水,以后抽水可依次类推。
桩孔内抽水宜连续进行,以避免地下水位频繁涨落,否则,会加速桩孔四周土体颗粒流矢,造成护壁外面出现空洞,引起护壁下沉脱节。
但连续大量抽水,又容易在孔内发生流砂、涌泥及孔壁坍塌等事故,也容易引起附近地面沉陷、开裂,所以,这时一定要十分留意和观察孔内和地面上的变化。
5、遇流动性淤泥和流砂时的成孔方法:经验表明,当地层中含有2m以上厚的流动性淤泥或流砂时,如不采用可靠的技术安全措施,是不可能施工挖孔桩的。
常用的措施如下:(1)减少每节护壁高度,一般用0.3-0.5m;(2)采用下沉钢护筒或混凝土小沉井作护壁以堵截淤泥或砂粒流动,穿过淤泥或流砂层后仍按常规方法施工;(3)采用Ф16-Ф25长1.5m左右的钢筋,按间距10-15cm沿护壁周遍将其打入土中,挖去孔内20-30cm砂土后,采用Ф25的水平环向筋将竖向筋固定,或将上部钢筋头弯到上节护壁的外侧,然后在钢筋外侧塞麻袋、草包或插纤维板条,以阻挡砂粒流入桩孔,但仍允许水流入。
6、验底和扩孔:当挖孔至设计持力层标高时,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和质检部门对孔底岩(土)性质进行鉴定,俗称“验底”。
有关人员应下到孔底仔细观察,并应留取岩(土)样备查。
四、安装钢筋笼挖孔桩一般需配制钢筋笼,工程中钢筋笼的长度有不同的要求,有的按桩身全长布臵,有的只有桩长的1/3。
钢筋笼的钢筋直径、长度等由设计计算而定。
其制作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钢筋笼外径应比设计孔径小140mm左右;②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治变形;③钢筋笼的主筋净保护层不宜小于70mm,其允许偏差为±2.0mm;④吊放钢筋笼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灌注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固定钢筋笼位臵;⑤钢筋笼需分段连接时,其连接焊缝及接头数量应符合国标GBJ204-83的规定。
钢筋笼的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表.1钢筋笼安装完毕,必须“验筋”,合格后才能浇灌桩身混凝土。
五、灌注桩身混凝土1.桩机械设备必须经鉴定合格,并有合格证和准用证等,不合格机械不得使用。
2.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3.清孔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清孔在下放钢筋笼和浇捣砼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
4.钢筋笼吊装完毕,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立即浇筑砼。
5.钢筋笼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入孔,在起吊,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安装时,钢筋笼应保持垂直状态,对准孔位徐徐轻放,避免碰撞孔壁。
下笼过程中,遇到阻碍,严禁强冲下放,应吊起查明原因处理后,再继续下笼。
6.钢筋笼安装位臵确认符合要求后,应采取措施使钢筋笼定位,防止灌注砼时钢筋笼上拱。
7.砼实际灌注高度应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一定高度,其最小高度不小于桩长5%,以确保桩顶砼的质量。
8.砼浇筑过程中,现场应进行坍落度测定,测定次数如下,单桩砼少于25m3,每根桩上、下各测一次,单桩砼大于25m3时,应上、中、下各测一次。
9. 每根灌注桩应提供一组试块报告。
六、挖孔桩施工安全(一)安全施工措施首先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第6.2.13条有关规定,并建议采取以下各项措施:1、从事挖孔桩作业的工人应挑选健壮男性青年,并须经健康检查和井下、高空、用电、吊装及简单机械操作等安全作业培训且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现场施工。
2、在施工图会审和桩孔开挖前,应认真研究地质资料,对可能出现的流砂、管涌、涌水以及有害气体等情况均应予以重视,并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
3、桩孔开挖施工时,应注意观察地面和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化。
桩孔如靠近旧建筑物或危房,必须对旧建筑物或危房采取加固措施。
4、桩孔内的作业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单位应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确保施工安全。
5、孔口配合人员应集中精力,密切监视孔内情况,积极配合孔内人员进行工作;不得擅离岗位。
在孔内上下递送工具物品时,严禁抛掷;严防孔口物件落入桩孔。
七、挖孔桩特殊施工技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当地基中含水量大,仍需要采用人工挖孔桩,必须采取可靠的技术和安全措施。
在含水量大的地基中施工挖孔桩,其关键技术是如何制住泥、砂和水的侵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孔壁、孔底稳定。
工程实践表明,此类特殊施工技术,主要有:深井井点降水技术、灌浆截流技术、长钢套管护壁技术和利用深基坑围护结构(钢板桩围堰、地下连续墙、定喷墙、旋喷墙及密排粉喷搅拌桩等)止水施工技术。
1、深井井点降水技术当挖孔桩需要穿越厚度较大且地下水丰富的粗砂层或砂砾(卵)石层时,可考虑采用井点降低地下水技术,经验表明,挖孔桩常见桩长为10~25M,要求降水深度较大,且砂层的渗透系数也较大,轻型井点常无法满足要求。
常用深井降水法。
这是在挖孔桩场区四周,按一定间距布设一系列深井井点,用高扬程深井泵将井内的地下水排出场外,使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降到开挖面以下,以便于人工开挖施工。
深井井点的设计布臵应根据地质条件和降水深度等经过水力学计算确定。
2、灌浆截流技术灌浆是为了截流止水,通常是在挖孔桩桩位或整个施工场区四周灌浆,使之形成一个封闭的灌浆帷幕,而达到截流止水的目的。
灌浆法一般适宜于孔隙率较大的砂砾石地层,常用的灌浆材料有纯水泥浆、水泥砂浆、水泥粘土浆及水玻璃水泥浆等。
3、长钢套管护壁技术将一根与桩身直径相同的开口长钢套管,强行穿越富含水地层,直到坚硬的粘土或强风化岩等不透水地层,作为挖孔桩施工时挡土止水的护壁。
4、利用深基坑围护结构止水施工法深基坑围护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止水性能较好的有地下连续墙、钢板桩围墙、定喷墙等。
用这些围护结构将整个人工挖孔桩工地封闭起来,先抽干围护范围内的地下水,再施工挖孔桩,是在富含水地层中挖孔桩的一种有效的施工技术。
此外,在富含水地层中有的采用钢板桩围堰,专门作为挖孔桩施工的止水截流帷幕,挖孔桩施工完毕再将钢板桩拔出回收。
八、质量检验与常见问题(一)质量检验挖孔桩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挖孔桩施工允许偏差表.2(二)常见质量问题挖孔桩的常见质量问题与其它桩基有类似的情况,如桩身直径偏差、垂直度偏差、桩位偏差等超过规范要求。
但它的主要质量问题有两个:①桩身混凝土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②桩端持力层达不到设计要求。
1、桩身混凝土质量主要表现为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强度低。
产生原因:(1)混凝土原材料及配比有问题,搅拌时间不足。
(2)灌注混凝土时,不用串筒;或者串筒口到混凝土面的距离过大(大于2m),有时在孔口将混凝土直接倒入孔内,造成砂浆和骨料离析。
(3)在桩孔内有水时,未能按要求抽干水就开始灌注混凝土。
有的本该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却仍用干浇法施工,造成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
(4)不少挖孔桩施工队伍对水下混凝土灌注法不完全掌握,导管底端常脱离混凝土面,导致导管内进水。
(5)灌注混凝土时对护壁的漏水未能堵住,致使混凝土面积水较多,有的工地未能将这些积水清除,照样往下灌注混凝土;有的工地用泥筒排水,结果将水泥浆也排掉,造成混凝土胶结不良。
(6)灌注某一孔桩身混凝土时以及桩身混凝土初凝前,附近的桩孔挖孔工作未予停止,继续挖孔抽水,且抽水量较大,结果地下水流将该孔桩身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带走,严重时混凝土呈散粒状,只见石子不见水泥浆。
2、桩端持力层问题主要表现为桩端夹泥;桩端持力层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岩(土)层;桩端下有软弱下卧层。
产生原因:(1)浇筑桩身混凝土前,对桩孔底沉碴未能彻底清除;扩大头斜面土体坍落,尤其是处于土层中的扩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