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报告题目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调查
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
年级
教师评语
成绩
任课教师(签字)
目录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牢固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早日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是,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转型时期,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大学生作为国家最富有激情和创造力、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的群体,容易受到多方的影响。
所以,本人借助此次社会实践调研的机会,调查大学生群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会主义价值观;大学生;中国特色
1.绪论
调研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泛滥。
当前,我国处于深刻变革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正经历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新的理论和思想观念接受能力较强,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尤其高校大学生群体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国富民强的使命,他们的价值取向关系着国家发展。
所以调查和研究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就成为一个十分必要的问题。
调研的方法设计
本次调研对象包括但不仅限于本校的大学生,以尽量排除影响因素。
经过同学、朋友的帮助,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问卷设计及统计数据见表1),通过纸质,网络等渠道共计获得83份有效问卷。
可以给调研结果的分析提供比较客观的原始数据支持。
2.调研数据统计分析
调研数据统计
表1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调研结果分析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情况
图1 Q8: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情况是:
从图1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在高等教育的整体环境之下,加上当下时代信息传递获取的便利性,整体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比较高。
在被调查者中,所有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所了解,大部分可以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但深度了解的并不多。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可程度
很了解9%
基本了解66%
仅听说过
25%
不清楚0%
图2 Q7:您认为中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3 Q12:您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是:
从图2和图3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调查者都认为中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必要的,并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认同的。
这也说明,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乐观向上的,他们坚决
非常必要15%
有必要性83%
没必要2%
不清楚0%
完全认同22%
比较认同61%
基本认同17%
不认同0%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研究成果。
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图4 Q10: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是:
图5 Q14:您认为学校开设的各类思政课程对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作用怎么样:
课堂传授54%
书刊杂志4%
党员、团干培
训14%
网络媒体18%
电视广播10%
作用非常大
4%
作用较大19%
作用不大70%
没有作用7%
从图4和图5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课堂传授,但是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课堂教育对培育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并不十分有效。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图6 Q15: 您认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如何:
从图6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当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都是持消极的态度。
3.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建议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但是调研结果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教学方式方法因循守旧,缺乏实效性,课堂趣味性也偏低,这与新时
非常好2%
比较好23%
一般60%
不好15%
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严重脱节;二是实践环节中趣味性较低,与实际相脱节,使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降低;三是互动环节较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四是考试形式不合理,传统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开放的思想,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只停留在课本上的理论教育。
所以,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要做到把自己脑中的知识传教给学生,而且要教学生学会自己动脑。
采用互动式、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用生动鲜活的语言、通俗易懂的事例、新颖活泼的教学气氛来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性,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自主学习理论知识,从而使大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教育效果。
宣扬榜样,传递正能量
图7 Q9:您认为您的价值观的确立主要取决于:
图7说明榜样楷模的力量,在大学生成长和价值观树立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
所以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发挥其价值引导和目标激励等作用,传递正能量。
拓展途径宣传榜样,树立道德模范榜样,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能量的感染,从而自觉成为学习的榜样。
融入校园活动,增强实效性
大学校园对大学生的教育绝不仅仅只是通过学习一方面,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都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途径,所以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其中。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充实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
在高校中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习氛围,使教育形式生动化、具体化。
父母亲人
22%
老师
5%
朋友同学
14%
社会环境
18%榜样楷模
41%
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融入学校的社团活动当中,通过鼓励社团积极举办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他们参与学术讲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加大对社团资金支持,保障大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并且,要在社团活动中提供专业学习的指导,加强培训社团的骨干,鼓励和指导他们组织开展各种趣味创新性活动,使大学生社团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利用网络渠道,凸显时代特性
图8 Q5:您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
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的世界,互联网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的变化,图8的统计结果也显示了互联网在人们获取信息方式中的重要地位。
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互联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与人交流7%
网络传播
78%书刊杂志5%电视广播
10%
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
节。
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行为实践中将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网络文化,使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新阵地、新手段、新载体。
同时也要运用微博、微信等大学生爱用常
用的互联网工具,反映改革开放的实践,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大学生关
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根据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用具有充分说服力
的正面内容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增强其吸引力和感
染力。
4.结语
本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
活动,本人通过调研,不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有
所了解,经过调研报告的撰写也丰富了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因能力有限,本次调研难免有不够严谨之处,希望调研结果和相关
建议能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卜立平.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D].吉林:
吉林大学,2015.
【2】韩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3】黄燕.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
【4】郭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5.
【5】董园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