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2017年中考政治第04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

「精品」2017年中考政治第04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教材重点回顾: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说,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地位:兴国之要2、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国策。

30年来的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重要观点: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20世纪末,我国顺利地实现了第一、第二步的发展目标。

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活力源泉)。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二、中考考点梳理1.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的重要性)1、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①城乡市场非常繁荣。

②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

③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显著。

2、我国的社会巨大变化: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

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已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举例:①原来穿衣颜色单一,而现在衣服五颜六色,追求时尚。

②原来人们只是吃饱,而现在追求吃好、绿色消费。

③原来人们一般住平房,现在多是楼房。

④原来人们骑自行车,而现在多是摩托车、小轿车。

⑤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余钱用于各类投资;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3、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表现: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

②我国科技突飞猛进,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

③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已建设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和强大战斗力的军队。

④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举例:①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并获金牌第一;②神舟六号、七号发射成功;③青藏铁路全线贯通;④嫦娥一号探月成功;⑤研制大飞机。

4、我们身边的变化有哪些?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5、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表现:中国的发展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我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6、旅游休闲走进人们的生活并迅速发展,反映了:①人们的休闲方式发生了变化。

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7、我们国家和社会发生巨变的原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等。

8、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机遇:(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2)促进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

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9、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原因、表现、主要机构:原因: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表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

主要机构: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

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所进行的国外直接投资占世界投资总额的时候80%,贸易额超过世界的一半,技术转让达到1/3,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和各区域性集团之间,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影响着全球化进程。

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麦当劳化、好莱坞化、迪斯尼化、商业连锁等风行世界,影响世界文化多元发展,引发了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政治等问题。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类型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例1】(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青海西宁卷)政治)我国要实现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其根本途径是A.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步伐 B.坚持农村经济优先发展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答案】C考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解决根本矛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部分内容要求识记。

【举一反三】(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金华卷))观察下边曲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国有经济地位日益巩固B.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失C.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D.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2、图中信息启示我们,“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进一步①改革经济体制,追求高速发展②统筹城乡经济,促进协调发展③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绿色发展④坚持科教兴国,推进创新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C2.D考点:我国经济发展3、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威海市公立医院改革总体部署,从2015年10月9日开始,威海市中心医院作为市属三甲综合医院,取消西药和中成药药品加成政策,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每年可为患者节省3000多万元的药费负担,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

这一举措①体现了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②能彻底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③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体现社会公平④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民生问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文中国家采取的惠民措施,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全面小康的实现,其中②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国家重视民生问题的意义类型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例2】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在我国现阶段,要解决这三大难题,最根本的途径是坚持A、改革开放B、以人为本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D、艰苦奋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因此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故应选C。

考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民生问题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而归根结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做题时,要结合教材知识答题。

【举一反三】1.“收入增加理财忙,住房宽敞心头亮;秀美山川建家园,交通发达道路畅;餐桌品种难认全,轿车进家已寻常;终身学习教育热,通信便捷新式样”。

上述百姓生活的写照,说明了我国A.已进入了全面的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B.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C.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D.已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答案】C考点:对共和国的巨变的认识和理解。

2.“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①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②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正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个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因此应选D。

考点:保障和改善民生3.有人对我国人们生活饮食内容的变化总结了这样三句话:“上世纪80年代,有啥吃啥;90年代,想啥吃啥;现在,咋科学咋吃。

”这形象地说明了我国()A.已经实现了现代化B.已经全面实现小康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答案】C考点:我国经济的发展课时作业☆能力提升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A.强国之路 B.立国之本 C.兴国之要 D.活力源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