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设计说明书第一部分概述第一节规划范围及内容该设计主要是针对汤阴县县城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规划其从2004年到2020年的道路与交通,通过对其道路、用地布局的规划来改善县城内部的交通,以方便人们快速、安全的出行。
该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城市道路方案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道路路段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及公共停车设计。
第二节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区位汤阴县位于河南北部太行山麓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带。
范围介于北纬35°45′至3601、东经11413至11442之间,东西最大范围约3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20公里,总面积645.86平方公里。
2、自然地理条件(1)地貌与地形汤阴县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
以京广线为界,大致可以分为西部太行山麓丘陵山区和东部山前洪积冲积的平原区两大部分。
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海拔高程最低点54米,最高点186.4米,包括丘陵、平原和泊洼三种类型。
(2)地质与工程地质汤阴县域范围处于华北的第二沉降带与第三沉降带之间,县境内分布着汤东断裂带与汤西断裂带。
汤阴县城即位于这两条断裂带之间的汤阴地堑上。
由于县城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汤阴县及周边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地震多灾区。
汤阴县城属于地震基本烈度8度地区,为河南省地震测报重点监控区之一。
3、气候汤阴县处于暖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汤阴县具有较明显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带的过渡性地方气候特征。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四季变化分明。
4、水文气象汤阴县境内主要有汤河及其支流羑河和永通河三条河流,合称“三河”,属海河流域漳卫河水系。
汤河上游建有总库容6200万立方米的汤河水库,控制面积162平方公里。
汤阴县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县域地下水赋存状况可分为平原区和丘陵区。
丘陵区属于地下水量较少的平水区和贫水区,为第三纪风化岩石裂隙水。
平原地区地下水量丰富,为第四纪散含水层,沿羑河、汤河两岸及淇河故道附近为富水区和极强富水区,其余平原及泊洼地基本上都属于一般富水层。
目前,地下水是汤阴县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汤阴县多年平均的年降雨水量为582.3㎜,全县多年平均的年径流量为0.47亿立方米,加上县城范围内泊洼和坑塘总计0.1亿立方米的蓄水量,汤阴县全年地表径流量为0.57亿立方米。
第三节现状分析1、现状优势(1)区位优势汤阴县处豫北城镇发展区与中原城市群辐射圈交界处,这一优越的区位条件,及汤阴县突出的铁路公路网条件提供了汤阴接受多条件的经济、文化、信息辐射,省内外资本、人才、技术流,发展各类传统产业、基础产业和新型产业,拓展省内、省外双向市场的通达优势和广阔空间。
(2)道路资源优势汤阴县道路资源十分雄厚,京广铁路、汤鹤铁路、汤濮地方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安长公路、鹤台公路、鹤台立交桥、汤台铁路,公路纵横交错、贯通县境,形成了铁路、公路网,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汤阴县处于我国南北运输的主动脉——京广铁路线上,居县城中部偏西的位置。
北距安阳市区22公里,南距省会郑州市市区180公里。
与京广铁路并行的107国道由城区通过,沟通煤城鹤壁和中原油田所在地濮阳的汤鹤线、汤濮线两条地方铁路在此与京广铁路线相交,使汤阴县城成为豫北地区和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具有良好的对外交通运输条件。
(3)旅游资源优势汤阴县旅游资源很丰富。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置县,古称荡阴,隋始称汤阴,沿袭至今,现有2000多年的文明史,1993年被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汤阴是安阳市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人文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县境内有仰韶、龙山殷商等不同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和历史人物出生地、墓葬地、纪念地200多处。
还有特色的汤阴模式的考察学习和专业市场的参观购物等社会经济旅游资源,风格各异,表现出较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现状不足(1)城市用地布局与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一定的城市用地布局会产生一定的交通分布,一定的交通分布要有一定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匹配。
城市道路网的结构与形态是与城市的布局形态相协调配合的,城市各级道路应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但是该县城的用地布局有些杂乱,与道路交通系统不相匹配,没有充分起到骨架的作用。
(2)城镇间道路与城内道路网的连接问题城镇间道路是把城市对外联络的交通引出城市,又把大量入城交通引入城市,所以城镇间道路与城内道路网的连接应有利于城市对外联络交通迅速引出城市,避免入城交通对城内道路,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区道路上的交通的过多冲击;还要有利于过境交通方便的绕过城市,而不应该把过境的穿越性交通引入城市和城市中心边区。
该县城被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分为东西两部分,阻碍了城市内部交通和东西两部分的交流。
在县城南部,绕城公路与城市内部公路联系不紧密。
这主要是因为汤河穿城而过将县城分为南北两部分,阻碍了县城南北方向的道路交通和经济、技术的交流,地域广阔,人口稀少。
(3)城市道路网密度问题就整个县城的城市道路网密度而言,该县城的道路网密度很不均衡。
位于107国道和京广铁路以东、汤河以南的县城中心区,用地性质多而杂乱,人口密集,道路交叉口处理不当,造成交通拥挤阻塞。
县城的中心道路网密集,而其四周,尤其是绕城公路的四周,道路网稀疏,与内城道路联系不紧密。
(4)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问题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等都会影响城市交通的分布。
该县城土地里土地利用不合理。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过高,人口过度密集,造成交通过度拥挤。
但沿绕城公路的四周土地广阔,人口稀少。
同时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率很低,没有好好的利用其河流资源,尤其是汤河的两岸。
第二部分道路工程概况第一节规划依据1、《安阳市总体规划》2、《安阳市控制性详规》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TT37-90)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3月版)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规划部分》(2000.北京)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道路部分》(2000.北京)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8、《城市工程综合管线规划规范》(GB50298-98)9、《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13、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城市道路》(2005-5-9)14、建设部、交通部颁发的其它有关规范第二节城市道路方案设计该方案中将县城的道路划分为对外交通系统规划和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两大部分。
1、对外交通系统规划(1)绕城公路绕城公路属于城镇间道路,它一方面吧城市对外联络的交通引出城市,另一方面又把大量入城交通引入城市。
本次设计中将原有的绕城公路路线剪短,避免过度的蜿蜒曲折,减少道路的转弯。
同时拓宽其宽度,使其能快速的把城市对外联络的交通引出城市,也能避免入城交通对城市内部道路的影响。
(2)过境公路该县城的过境公路主要是107国道。
过境公路应该方便快捷的绕过城市,而不应该把过境的穿越性交通引入城市和城市中心边区。
所以该设计方案中见原有的107国道以西的村庄迁到107国道以东、汤河以北,县城在107国道以东发展,不穿越国道与铁路。
(3)铁路县城原有的铁路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与过境公路一样,城市在铁路以东,不穿越铁路发展。
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火车站,以方便人们的对外出行。
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1)城市主干路城市主干路主要服务于相邻分区之间的交通以及进出快速路系统的集散交通,与快速路一起构成城市道路网的主骨架。
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红线宽度40~60米,道路间距800~1000米。
该设计中县城的城市主干路形成了“三横四纵一环城”的道路网系统。
“三横”指中部原有的长虹路、南部原有的精忠路以及北部新建的一条东西向的主干路。
“四纵”指的是保留了原有的大北街与大南街这一条南北向的主干路,在原有的基础上延长拓宽了向阳路和信合路,使之成为跨越整个县城的南北向主干路,同时在县城东南面新建了一条南北向主干路。
“一环城”指的是绕城公路。
它既是城镇间道路,又可以作为城市环形主干路,方便城市居民的交通。
(2)城市次干路城市次干路是城市道路网主骨架的联络线,主要承担分区内部的客货流量。
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红线宽度24~30米,道路间距300~500米。
该设计中,县城中部的城市次干路基本保留,但城市北部、南部以及东部新建了很多城市次干路,在原有的基础上,使次干路与主干路能更好的连接起来,方便交通的集散。
(3)城市支路支路主要承担工业区、居住区等区街的内部交通。
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红线宽度 16—24米。
该设计中大幅度的改变了原有的支路系统,纵横交错,均衡分布。
使城市整个道路系统更加完善。
第三节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要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通流特征进行确定。
平面交叉口重点加强交通管理,实施路口渠化。
该县城的107国道与主干路的交叉口、主干路与次干路的交叉口、主干路与支路的交叉口采用路口渠化交通红绿灯控制。
交叉口四周设人行横道,宽度6m。
其它支路口均采用平面交叉。
道路交叉口一般都是十字交叉或是丁字交叉。
相交道路的中线、路口范围、路面范围及主要布置情况,如车道、人行道、交通岛及绿化的布置情况及各部尺寸见交叉口平面设计图。
第四节城市道路路段设计城市道路路段的设计应该根据该路段的具体位置以及周边的大型共建、商场、居民区等来分析该路段上的人口流量、车流量,以确定其通行能力。
同时,设计中应保留一定的发展余地。
具体设计请见路段分析平面图,分析的是信合路和星阁路之间的人民路。
通过其周围用地、周围公建的分析来确定其人流量与车流量。
第五节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剖面。
道理横断面的规划宽度又称为路幅宽度,即规划红线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
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分隔带四部分组成。
该设计中城市主干路有三种横断面形式,城市次干路三种横断面形式,城市支路有两种横断面形式。
具体设计尺寸见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图。
第六节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城市道路不仅仅是城市交通的通道,具有交通性,而且也是城市居民购物、娱乐、散步、休憩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生活服务性和观赏性。
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中,还要注意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应该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相结合,把城市道路空间纳入城市景观系统中去;城市道路景观系统规划应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结合,把城市道路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应与城市历史文化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成为继承和表现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重要公共空间;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与道路的功能性规划相结合,与道路的性质和功能要求相协调;同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做到静态规划设计与动态规划设计相结合,创造即优美宜人又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的城市街道景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