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钢结构行业用钢调研报告10.26
钢结构行业用钢调研报告10.26
广西中岩集团重钢结构生产基地
20万吨/年
重庆长寿区+重庆中安钢结构有限公司
40万吨/年
2013~2015年产量完成5万吨以上的企业 项目 完成产值超过50亿元 的企业数量 2013年 6 2014年 8 2015年 4
完成产量超过30万吨 的企业数量
9
9
11
完成产量超过10万吨 的企业数量
21
25
建造方式 承包模式 业务模式 生产方式 发展方向 传统方式向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转型(粗放型——集约型) 专业承包向总承包、EPC等多种模式并存(专业承包——高端承建) 新增加PPP项目模式(施工承包——投融资+工程承包双重角色转型)
之间,中间价5100元/吨。
项目工程款情况 项目 有无预付款 预付款比例 情况 仅21.9%的项目有预付款 10-30% 结构封顶前40-85%,封顶后至结 进度款比例 备注
算完成前70-85%,结算完成后支
付至85-95%
尾款(15%~5%)
质保期满1~2企业造成很大负担,特别是工程质量保证金数量大、使用率低、返还困难。
一、钢结构建筑发展
钢结构在我国应用已超过30年,特别是在近10余年期间发展迅速,已成 为全球钢结构用量最大、制造施工能力最强、产业规模第一、企业规模第一的钢 结构大国。 钢结构技术已经是当今建筑业十大建筑技术优势之一,在高铁的建 设中近千座铁路站房都采用了钢结构,对支持我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贡献巨大。 从2013年开始,钢结构行业就进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新的市场环境的战略转 型中。在2014年,行业仍没有过百亿的企业产生。 与2013年相比:产值增长的 企业占58%,最大增幅46%,年产值下降的企业占42%,降幅最大的48%。2015年情 况更为复杂,部分中小企业的业务量承接大数缩水,业务量的承接下降10%~35%, 特别是公共建筑业务,承接额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很大(有的企业到达70%多) 主要问题的表现:部分小、中型企业开工不足,处于歇业、半歇业状态资金紧张 (普遍缺钱),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前几年转入非实体发展的大部分企业关门倒 闭或举步维艰。市场领域基础设施类项目承接逐年减少。但令行业振奋的:海外 出口业务大幅上扬,2015年有企业的海外订单超过国内市场;产能完成5万吨以 上的企业同比前四年增长25%多;2015年产生首家“双百企业”——中建钢构
2015年,前5家企业完成产能298万 占全年建筑钢结构用钢量的5.9%左右 整个 行业的集中度仍然不高
六、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趋势
2015年,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的深水区,钢结构行业正在经历双重挑战, 即经济下行压力的严峻挑战,转型发展的深刻挑战,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宜 居城市的建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及工业2025等等顶 层规划设计陆续出台,逐步推进,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利好,为钢结构的发展带 来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十三五期间,钢结构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如国办发 [2016]38文:对钢结构是利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 意见: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目前300个),通用机场设施建设原 则,经济、适用、美观、绿色。 转型方向
三、钢结构行业的利润
十二五钢结构行业的利润及增幅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利润总额(亿元) 111.00 112.00 135.00 146.00 154.80 增幅(%) 24.0 0.9 20.0 8.2 6.0
2015年,钢结构行业的利润总额约154.80亿元,同比增长6.0%,平均
★★ 老板
主管部门及负责人(董 ★★★ 事长) 企业老板 ★★★
★★★★★
钢结构项目分布与我国各经济区发展吻合,钢结构在房屋建筑领域的应用超过78%;钢结
构项目人工费十二五期间逐年增长至15%;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链条长至5~7年(进场施
工开始至工程尾款收回);钢结构项目资金非常紧张,有工程预付款的项目仅占20%左右 (工程材料费占60%~80%),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项目各类保证金数目繁多,返还困难, 是企业的大负担。
项目结算情况 业主类别 结算周期 对象或程序 代建、现场管理公司、 政府财政 4~5年(竣工后) 第三方审计、地方财审、 审计署等 ★★★★ 难易度
第三方审计、主管部门 国企 地产商(私)
上市公司 企业主(私)
合同约定(2年左右)
和领导 合同约定(3~4年) 合同约定(2年左右) 合同约定(2~3年)
轻钢结构
31.5 25.8 15.2 24.0 18.4
网架
12.6 14 14.4 7.0 10.5
桥梁
2.1 2.2 7.2 4.5 5.2
塔桅
1.4 0.6 / / 1.7
住宅
/ 0.7 3.2 1.5 3.5
高层建筑应用约占1/3 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应用超过1/3 轻钢结构中应用超过1/5 网架结构中应用超过1/10 产能过剩问题日趋严重
能源
高
行业和寡头垄断、市场化 程度低
竞争低
住宅(工业化建筑)
高
技术壁垒、地区垄断、市 场不完全发育
竞争低
十二五期间钢结构在各类工程中的应用比例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高层
25.2 25.8 32.8 27.1 28.9
大跨度空间结构
27.3 30.9 27.2 35.6 32.5
二、钢结构钢材应用
钢种 Q235 Q345 Q460以上 其他 占用钢量(%) 28 62 4 6
2015年调查报告显示,Q460以上高强钢占比仅为4%,高强钢应用潜力大,Q235钢材屈服强 度值变异较大,Q345GJ比Q345钢材性能更稳定,与Q390将逐渐成为主打钢种。十三五钢材 应用将从目前的“Q345+Q235”为主,过渡到”Q345+Q390”。
十二五建筑业总产值、钢结构产值及所占比例 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117734 135301 159000 176713 180757 钢结构产值(亿元) 3190 3850 4510 5100 4906 钢结构占建筑业比例(%) 2.71 2.84 2.84 2.90 2.70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五、钢结构行业市场分析
工程类型 集中度 市场化 竞争状况
厂房、多高层建筑 超高层、大跨度公共建
非常低
充分市场化 市场化程度很高、地区垄
无序、激烈竞争 竞争较高
较低 筑 机场港口公路桥梁 较高 般 高 行业和寡头垄断、市场化 程度低 竞争低 断、技术壁垒 行业垄断、市场化程度一 竞争较低
铁路轻轨地铁
33
完成产量超过5万吨的 企业数量
40
36
53
钢结构完成产能5万吨上骨干企业数量总数2015年超 过50家。
2015年行业完成钢结构产量前5名企业 序号 1 2 3 4 5 企业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完成钢结构产量(万吨) 102 57 50 46 43
利润率3.15%。
四、钢结构工程项目经营信息
完工项目在各经济区的分布
年度 2014 2015 东北地区 8.9% 4.5% 中部地区 16.4% 25.2% 西部地区 19.4% 18.9% 东部地区 55.3% 51.4%
完工项目占比
建设领域
工程类别 2014 高层、超高层
27.1%
2015
28.9%
我国钢结构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其中一级资质的约849家,一级资质企业约有1/3 是增项资质,约600家企业为专业资质,每家拥有的厂房面积3~5万平方米,总的年 产能2160万吨;二级企业约3000家,每家拥有的厂房面积1.5万平方米,总的年产能 5400万吨;三级企业6800家(2000~5000平方米)按2000平方米,产能1326万吨;总 的产能超过1亿万吨;产能过剩超过50%。钢厂、总承包企业、金融投资企业的进入影 响产能过剩加剧。开始建设的钢结构生产基地: 1.中建钢构华南生产基地 甘肃酒钢+中建钢构 陕西建工集团+杭箫钢构 2.规划的钢结构生产基地: 河南安钢+上海宝冶 河北钢铁+景县铁塔 30万吨/年 50万吨/年 25万吨/年 10万吨/年 50万吨/年
钢结构行业调研报告
钢结构行业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是消耗钢材主要的产业 之一。同时,钢结构的应用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方式,钢结构建筑占比是 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是贯彻落实绿色低 碳循环要求、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和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重要举措 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钢结构这个建筑细分行业,十二五期间, 特别是近两年钢结构行业相关产业政策暖风频吹,政府出台了对行业发展有重 要影响的多项政策。因此,钢结构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形式和发展方向,这一 选择将有利于化解钢材产能过剩,促进传统建筑业产业升级。发达国家建筑钢 结构用钢占粗钢产量的20%~30%,我国目前仅为5%~6%。我国钢结构的整体技术 已处于国际水平,产业规模全球第一,具有巨大的国内外市场潜力。在大型公 共建筑(体育场馆、影剧院、飞机航站楼、高铁车站)、超高层建筑(高度 100m以上)、大跨度桥梁(跨度200m以上)、工业厂房、大型市场、仓储等建 筑中,钢结构的使用已经占有较高比例。2015年钢产量突破8亿吨,钢结构产量 5000万吨,钢材累积量突破70亿吨,千吨规模以上的钢结构制造企业超过3000 家,专项施工资质企业突破1万家。2007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钢结构产量保持 了年平均增长率15%以上的速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钢结构大国。
我国也成功建设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钢结构标志性工程,包括超高层钢结构(上 海中心、广州塔、中国尊等)、大跨钢结构(国家体育场、水立方等)、大跨钢结构桥梁 (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和大型工业厂房等。此外,也建立起较完善的科研与 教育系统、企业、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体系链 条,涵盖产品制品、技术研发、标准规范、设计、施工、验收、检测鉴定、加固改造、拆除 和资源再生利用整个产业链。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提升工程质量、绿 色施工和建筑产业升级的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和推广势在必行。钢结构的工厂加工、现 场拼接施工特点本身就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并且钢结构也更加符合节能减排和绿色 建筑的发展趋势,而且钢结构轻质高强,力学性能好,延性高,综合结构性能优秀。因此, 目前社会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钢结构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形式和发展方向,这一共识将十 分有利于化解我国钢材产能过剩的困难局面。市场目标:钢结构用钢量过1亿吨,钢结构建筑 占比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