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科学技术概论英文名称——
学分:2分总学时:32学时
开课专业:五年制高职二年级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本课程是职校学生的选修课。
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职校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熟悉历史上科学发明家的思想与实践,以及历史的经验,受到启迪,从而增强进行科学活动的自觉性;了解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规律性,以便于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科学和技术及其演变史,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人类的历史;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促进学生继承科学研究史上的优良传统和学习杰出科学发明家的高贵品质。
二、预修课程:无
三、课程内容、要求和建议学时分配
导论
一、科学
科学的的概念科学的分类科学的著名奖项
二、技术
技术的概念技术的分类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
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六、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
七、知识经济的兴起
第一章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一节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印度的科学技术
一、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
象形文字太阳历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医学知识金字塔
二、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
阴历数学成就楔形文字手工业
三、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
数学成就医学成就佛教农业生产手工业
第二节古代希腊、罗马和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一、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
古希腊自然哲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技术
二、古罗马的科学技术
古罗马的科学古罗马的技术
三、古代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第三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学科
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
二、古代中国的三大技术
陶瓷技术丝织技术建筑技术
三、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1、唐代是许多科学技术成就的开花时期
2、宋代完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发明,被称为数学家的时代
四、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终结
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西方文化的传播和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沿着独特的路线发展的时期结束了。
第五章近代科学的产生
第一节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
一、欧洲中世纪前期科学技术的停滞
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科学技术的复苏
1、科学活动的重新开展
2、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复苏
三、文艺复兴和XX改革
第二节科学革命的突破
一、哥白尼革命
二、认识人体的结构
第三节经典力学的奠基
一、开普勒为天空立法
二、斯台文对力学的研究
三、伽得略的研究
四、关于碰撞的研究
第四节微积分的诞生
一、笛卡尔的解析几何二、微积分的诞生
第五节近代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牛顿力学的基本内容牛顿力学的伟大意义
第六节近代科学方法的确立
培根创立实验归纳法笛卡尔创立数学演绎法伽得略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惠更斯强调假说的作用莱布尼兹符号技巧的运用牛顿的综合分析方法
第三章工业革命
第一节英国的技术革命
纺织技术钢铁产业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蒸汽技术革命
第二节法国产业革命的兴衰
技术的移植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科学中心的第二次转移
第三节德国的崛起
李比希的贡献第二次产业革命德国科学的衰落
第四节美国的兴起
重视农业和工业的紧密联系业务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者众多的技术创新管理出效益
第四章自然科学的全面展开
第一节数学
对数数学分析概率论近代数论非欧几何学拓朴学的兴起抽象代数集合论的产生罗素悖论数理逻辑
第二节物理学
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学
第三节化学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第五章现代科学基础
第一节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
第二节量子力学
量子现象的发现量子力学的建立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第三节现代化学理论的发展
元素周期理论的新发展化学键理论现代化学的发展
第六章微观世界的探索
第一节基本粒子
十九世纪末三大发现原子模型亚原子粒子探索粒子的物理性质基本粒子分类强子结构四种力
第二节对称与守恒定律
第三节世界统一性
弱电统一理论大统一理论超统一理论
第七章天文学基础
第一节天文学观测方法
光谱类型恒星量天的尺子天体距离的测量
第二节现代宇宙学
宇宙的整体性特征宇宙模型宇宙的演化宇宙的形状讨论宇宙的未来当代宇宙学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星系
星系的哈勃分类银河系星系的演化
第四节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一生特殊星体
第五节太阳系
八大行星太阳系的形成
第六节太阳和月亮
太阳太阳活动月球
第七节空间技术
人类的第四环境铺向通天的路现代空间技术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征服宇宙的梦想
第八节热力学的建立是由研究蒸汽机的效率开始的
一、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是牛顿力学体系建立以来物理学的最大成就
二、天学、地学、生物学的演化理论
1、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说
2、地质演化理论的提出
3、生物进化论
三、遗传学研究与细胞学说的建立
1、物质结构的化学理论
2、原子——分子学说
3、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4、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建立
5、电磁理论的建立——为后来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八章地球科学
第一节地球概述
地球运动地球的结构
第二节现代大地构造理论
大陆漂移说海底扩X说板块构造地球的演化
第三节地球大气与高空
地球大气层结构地球的辐射带和磁层
第四节大陆
岩石岩石的风化矿物山河
第五节海洋
海洋概貌海洋矿物资源
第六节生态学
森林生态草原生态沙滩生态湖泊与沼泽生态海洋生态
第七节环境科学
全球性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实施
第九章复杂系统科学
第一节系统论
系统论的发展过程系统基本概念系统方法
第二节控制论和信息论
控制论和信息论的产生控制和控制论的定义控制论基本思想自动化技术信息论
第三节自组织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突变论混沌学分型学
第四节科学思想的进步
观念的进步科学方法的进步科学方法的多元化
建议学时分配表
教材:
曹必文 X丽霞贾湛主编《科学技术概论》(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电子大学,2005年6月。
参考书目:
1、《科学技术概论》胡显章高等教育
2、《现代科学技术基础》胡炳生XX大学
3、《自然科学发展概述》远德玉XX人民
4、《自然科学基础》X民生高等教育
5、《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许志峰东北师大
五、课外学习要求
学生须做到课前阅读教材,课后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以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准备课堂提问。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40分。
其中到课情况5分,作业和回答问题25分、测验或练习10分。
2.期中案例测验30分。
3.期末学习心得30分,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体会。
七、其他
本大纲以依据五年制高职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行编写。
大纲批准:秦建华大纲审定:曹必文大纲制定:X丽霞
2006年1月30日。